青岛天气 | 百宝箱
> 正文

莱西雕刻葫芦国外受捧 创新保护推非遗传承发展

来源:青岛新闻网-- 2012-05-25 17:41:43 字号:TT

    青岛新闻网5月25日讯 莱西是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极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这是莱西灿烂历史文化的生动体现和延续,是建设经济文化强市的宝贵资源和无价财富。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传承历史文明、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建设经济文化强市都具有深远意义。

    一、注重传播方式,让非遗保护走进群众

    目前,莱西市共有省级项目计1项,青岛市级项目7项,县级项目63项,公布非遗

项目名录两批。针对各级名录,莱西市坚持分类施策,逐个制定保护措施,各个项目均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针对地方戏曲保护,莱西市进一步强化了吕剧团保护机构,并从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使传统剧种重新焕发生机。”自2006年以来,莱西市重新发掘整理了木偶戏、花棍舞等10多个珍贵濒危项目,并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立民间庄户剧团12个。近日,由市文广新局编排的以抵制贿选为题材的吕剧小品《良心》参加了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主办首届山东地方戏新创作小戏展演。该剧以小见大,成为青岛市唯一进入决赛的作品,并囊括了大赛五个奖项,深受评委和观众的喜爱。

    此外,近年来,莱西市还积极引导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融入到全市文艺汇演、全省庄户剧团调演、莱西市月湖文化艺术节、广场文化活动、节庆文化活动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中来。在去年我国第六个 “文化遗产日”,莱西市木偶剧团9名优秀年轻演员,在市群众艺术馆群星艺苑小剧场为上演了莱西木偶戏专场演出,共演出了包括传统曲目《逛新城》、《刘海砍樵》等6个节目。今年40岁的木偶戏传人吕旭东亲自登台演出,演出现场座无虚席,掌声不断,场面极为热烈,很多没有座位的老人和孩子自带座椅,或干脆坐到地上。演出中间还将穿插与观众的互动环节,很多孩子现场学习木偶技艺,新编曲目《白雪公主》应观众要求连续演出两场,台前幕后相结合的表演方式为岛城观众展示了这一有2000多年历史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青岛电视台、青岛广播电台、《青岛日报》、《人民网》等诸多媒体进行了采访和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通过一系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一方面,可以加强群众对非遗项目的了解,树立非遗保护意识,同时也丰富了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

    二、创新评审方式 ,加大传承人保护力度

    一个非遗项目,传承人往往在其延续发展的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为了确保传承人能有效开展传习活动,莱西市创新评审方式,在传统的评审过程中加入面试环节,对传承人进行全面了解和考核。面试采取现场提问、现场展示、代表作展示等方式进行,主要测评传承人对项目历史渊源、主要特征、传承发展等核心内容的掌握情况。目前,莱西市共培育扶持省级传承人3名,青岛市级传承人17名,市级传承人100余名。

    2009年以来,莱西市财政对各级级传承人进行了专项扶持,通过提供传习场所、资助传承设备等方式,加大了对各级传承人的扶持力度。引导社会资金成立了民间木偶剧团,实现了规模化演出。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雕刻葫芦”传人,青岛楷锐工艺品公司现在拥有1000平方米的葫芦加工基地,员工达10余人,每年可培训100余人,较好地传承与发展了“雕刻葫芦”项目。自2006年以来,我市财政和地方财政直接、间接投入的传承人经费近100多万元。

    此外,市文广新局还在普查保护的基础上,联合市教体局,在全市重点中小学校开展了 “戏曲进校园活动”,妥善解决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问题。重视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潜力,赋予它们时代精神和新的内涵,大力发展农村特色文化,按照“一村一品”的目标,形成了“莱西秧歌”、“莱西花棍舞”、“莱西鼓吹乐”等一批特色民间团体,在农村、学校、企业、社区等建立了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作为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收徒传艺的场所和重要渠道。目前,全市共有民俗博物馆1个、传习所16个。这些博物馆和传习所较好地发挥了保存非遗珍贵实物、资料,集中展示非遗资源等功能,为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提供了稳定场所和必要设备设施。

    三、 加强对外交流,推动非遗走出国门

    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文化交流是传播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是活动展示地区形象、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有效手段。在抓好传承保护的同时,市文广新局注重非遗项目宣传推介,“糨模人”泥塑第三代传人李泽志创作的以赵本山、黄宏、马三立等名人偶像和菩萨、财神、泥叫虎、不倒翁等为题材的26件泥塑作品,荣获青岛市 “庆奥运青岛市民间工艺精品大展”金奖。同时,去年春节期间,“糨模人”泥塑第三代传人李泽志还被山东省非遗保护中心选送到澳门进行非物质文化传统技艺交流。

    除了通过举办展览,推动非遗项目走出去,市文广新局还积极通过生产性的方式,帮助非遗产品开拓市场,走出国门。以葫芦文化带动葫芦产业,已发展百亩以上种植基地3处,原料加工基地一个,工艺车间二个,葫芦文化陈列馆一处,从业人员200多人,年加工葫芦近千万个,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工艺葫芦文化产业初具规模。工艺葫芦产品已开发出“彩绘、印画、雕刻、镂空、烙画和异型”等六大系列,在“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会上,市文物管理所选送的10件雕刻工艺葫芦入选参展,并被“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收藏,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及美国、日本、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莱西市文广新局供稿)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