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 百宝箱
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半岛网闻 > 正文

城市人进山开农庄 山水相映荷花满池瓜果香

来源:大众网-- 2012-11-14 13:50:55 字号:TT

    这段时间以来,青岛市民王先生被一块儿地搞得挺兴奋。他跟朋友闲聊时得知,在崂山枯桃社区有一块大约600亩的山地,目前,山地还空着。“这么块儿地空着真可惜,我能否用它经营点什么呢?”后来,经过长达一个多月时间的考察,他打算投钱建一个农庄。近日,记者调查了解到,包地走“种地路线”的城里人如今不在少数。其中,不但有个人去农村承包土地,还有企事业单位以及商会等组织下乡包地的。相比城里人下乡包地,部分

农村人则显得对土地失去了兴趣。一位村书记告诉记者,他们村40岁以下的人,很少有人种地了。

    虽然眼下城里人下乡包地显得红红火火,也有农庄经营得确实不错。可是,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因为农庄的所有者不同,经营也出现了“天壤之别”。在记者调查的3类农庄中,个人承包土地搞养殖的,一般都因销路问题而显得举步维艰,有的不得不转手或直接放弃;而企事业单位包地建成的“私家菜园”,由于销路有保证,经营得非常红火。相比这两种形态,刚刚出现的商会、协会投资建农场则给农场经济开辟了一条经营新路。

    城里人的盘算

    600亩山地,拿来干点啥

    王先生是青岛人,现在在岛城做建材方面的生意,大概一个多月以前,他认识了一位崂山枯桃社区的朋友。“朋友告诉我,他在几年前承包了 600亩的山地,现在山地还一直空着。”王先生说,他的朋友说,由于地一直空着,如果王先生愿意做点什么,就可以拿去干。

    朋友的一席话,让王先生心动了 ,枯桃社区距离市政府不算远,如果用这片地建一个农场的话,是不是能吸引不少人。“这块地有大棚、有平地、有山地,还有池塘,我感觉非常好,可以搞绿色种植,也可以搞垂钓。如果搞活动的话,还能吸引不少人。”王先生说,他第一次去,就被那块儿地吸引了,“本来我是打算建个农场的,可是这块儿地基础设施不行,通往这里的道路还没有硬化,也没有围墙栅栏,甚至需要自己来建房子居住,如此一来,投入会非常大。”

    显然王先生十分动心,随后,他就开始了考察之路,即墨、胶州、平度,甚至是烟台的莱阳,他都去了。

    “他们给我的建议是,可以考虑,但是投入恐怕会不小,如果我的产品有销路的话,可以适当投入,然后陆续产出。如果经营不错的话,可以考虑边产出边投入。”王先生说,一路考察下来,他认为在枯桃建农场有市场,“离市区不远,可以搞菜地认领,也可以搞农家宴,还可以搞亲子活动等。”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其实,城里人返乡租地、包地搞养殖的还不在少数,特别是在眼下蔬菜因为农药残留问题而受影响的前提下,有机菜成了这些人下乡包地种菜的动力。

    记者调查

    农民断层,大量土地待外包

    既然有不少城里人下乡包地,就证明农村应该有部分农民放弃了土地。根据记者的了解,下乡包地的城里人,一般包地面积都在100亩以上,有的甚至达到五六百亩,这也就意味着,要有几十户的村民一起放弃种植。而且,这几十户村民的土地还要连成一片。

    “这不是什么难事,反而是想找到地邻居(就是土地相邻的人)比较难了。”平度市张舍镇肖家村村支书肖培友表示,由于种地的成本较高,收益较低,不如外出打工或经商赚钱多,所以大多数村民都放弃了土地。“即便是有人在种地,也是边打工边种地,要找纯种地的农民,现在几乎看不到了。”

    同时,肖培友告诉记者,目前在村里种地的都是40岁以上的村民,“40岁以下种地的几乎看不到了,毕竟,他们随便干点什么都比种地赚钱多。特别是今年白菜、苹果滞销,农作物都卖不上价钱了,种粮食收益少,所以很少人种了。”

    除了肖培友之外,邻村的东南营村村支书张永乐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为了说明为啥年轻人不种地了,农民出现了断层,张永乐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种粮食为例,每年除去种子、化肥、农药,一亩地一年的收入大概是2000元,这还得是在风调雨顺的情况下,如果种蔬菜等经济作物,在行情还正常的情况下,一亩地一年也就能赚五六千元。相比种地,一个女性年轻劳动力随便进一家工厂,一个月的收入就有2000多元,一年干10个月,就能赚2万多元。而一个男劳动力在城里就算是干建筑,一个月至少能赚4000多元,一年下来能赚5万元左右。加起来一个家庭,一男一女两个劳动力一年能赚7万多元,而这两个人种3亩地,无论如何都赚不了这么多。

    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即墨、胶州、平度等地出现了大片良田等待外包的情况。在肖培友和张永乐的帮助下,记者随机采访了 10位村民,他们几乎给了记者一样的答复,“包我的地?没问题,按照市场价就行。”根据记者的了解,在平度张舍镇,一亩地的年租金是1000斤小麦,现在小麦的价格为一公斤两元左右。也就是说,包地的人每年按照每亩地1000斤小麦的价格支付给农民租金即可。

    业内分析

    看起来红火,销路才是关键

    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遇到了正在为自己的农场找东家的刘作先,“我转让并不是因为经营方面的问题,而是因为我的年龄问题,我已经63岁了,还有别的打算,所以忍痛放弃了农场的经营。”

    谈起农场经营,刘作先说,在土地将再次聚集在少数人手中的时候,经营农场许是大势所趋,“在不久的将来,农场肯定会大量的出现,中国的土地经营也将进入集约化时代,机械化时代。当然,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也在所难免。”

    当然,现在很多人也看到了机遇,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到农村包地。根据刘作先的了解,目前到农村包地的更多的还是企事业单位。“有的单位是为了给员工发福利,有的单位是为了搞噱头赚钱,而有的企业的原因更加直接,拿就是为了圈地。”据了解,岛城有不少餐饮行业,也包地进行特色种植、养殖,并由此带动餐厅的生意。

    “其实,个人搞农场也不是不行,只要做好销售就行。”刘作先并没有否定个人承包农场这种行为。“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其实,企事业单位的农场搞得红火,主要是他们的销路好。首先,他们的产品多数卖给了内部的员工,所以说,如果能剩下一少部分他们也可以高价出售。毕竟,他们有了员工购买力,就能保本,也不担心销售不出去。同样是因为能保本,他们敢于宣传。”

    而对于协会经营农场的新模式,刘作先表示,这同样是因为销路有了保证,而且在销路有保证的情况下,还能有新的发展。“其实,那并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农场,而更像一个休闲庄园。”

    在采访的最后,刘作先给记者说了一句话,“农村的农场经济是必然之势,现在农村的年轻人离开了土地,但是,会有更多的城市年轻人到土地中去。”

    延伸阅读

    城里人下乡种地有风险

    城里人下乡已成潮流,但“妄动”的结果可能就是亏损。业内人士认为,经验和技术的缺乏及对销路的考虑过少都会成为城里人包地失败的原因。

    任何作物的耕作、播种、管理都有特性,不同的水土条件对作物的影响也不一样。要种出高产量高品质的作物,必须具备过硬的技术和一定的经验。承包土地前一定要进行必要的市场调查,了解市场需求、价格走势。此外,要尽量争取下种前签好订单或是瞄准市场,做到以销定产,把风险降到最低。

    青岛社科院研究员郭先登说:“当‘地主’要有详细的计划,还要有耐心,不能着急,有的项目,比如种树,资金回收周期比较长。”他介绍说:“还有很多城里人对农村的土地流转政策心有疑惑,不敢下手,错过时机,因此赚不到钱。”

    “城里人到农村,在资金和知识结构方面比农民有优势,往往也有着先进的管理理念。”青岛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张宗强说,很多有管理经验的城里人正在寻找新的投资渠道,目前相对便宜的土地投资成为城里人的“新宠”。“大多数农村人习惯了自耕自足的生活,对于集中化经营不甚了解,并且融资无门,虽然种了多年的地,但要想成为一个几百亩地的‘农场主’,难度非常大。而城乡之间人才和资本的对流是一种趋势,农村有资源、城里人有资金和管理经验,两者可以实现很好的互补。”张宗强说。

    不是农场都赚钱,也有濒临倒闭的

    有人对农民手中的土地垂涎欲滴,而拥有土地的农民却因为没有规模化经营而视土地如“鸡肋”。在众多城里人纷纷下乡包地的大潮中,是不是每个包地的人都赚得盆满钵满呢?他们当中又有哪些困惑呢?

    根据记者调查,目前下乡包地的主要有3类:一类是个人,这类人就是纯生意人,他们下乡包地,种植农作物,农活靠聘请的农民干,而赚钱的地方就是销售农产品;第二类是企事业单位干农场,他们一般都种植有机蔬菜,并搞野生养殖,产品多数靠内销,少数销售到市场上去;第三类是商会、协会搞的副业,因为商会、协会都有固定客户群,而这些客户对蔬菜及肉食的要求较高,他们就可以固定供应,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销路。

    个人承包4年,赔了4万

    “快干不下去了,现在地里有6吨的紫薯没有销路,地里的5000只散养公鸡也等待销售。”11月10日,记者采访市民张先生时,他显得一筹莫展。“每当到了收获的季节,我总会找到我的好朋友,毕竟,我以前是干企业的,有不少干企业的朋友,让他们帮我消化消化,当福利发,现在我真的都不好意思再去找他们了,我打算在近期把农庄转出去。”

    张先生的农庄在莱阳羊郡,大小差不多40亩,“我是2008年的10月份承包的,这里是我一个战友的老家,他当时告诉我,在这里包地每亩地只需要400元钱,我心血来潮,就承包了。”

    张先生说,他当时的想法非常好,随便在地里种点什么东西,然后养点鸡鸭鹅,或者说是养点猪都行。“我当时想,反正我的都是散养,地里种农作物,田间养家禽应该可行。”

    可是,真正干起来之后,张先生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他说,包地后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地“圈”起来,“开始的时候,我还想着拉围墙,可是,算了算我这么大块儿地光拉围墙就得花费几十万,后来就拉了栅栏,这还花了好几万。”他说,之后就是基建,“总得有个房子吧,还得有水有电吧。”

    张先生说,几年来,他也想过好多的活动,他也想着拉着市民到地里去搞活动,可是,因为太远,他免费让别人去,都很少有人去。除此之外,他还想着和别人合作销售农产品,“可是,农产品利润太薄,和人合作,再加上长途运输,利润更是少得可怜。”

    4年下来,张先生陆续投入了二十五六万,几年下来,他所有的收入是22万,也就是说,如果不算基建的话,他赔掉4万元钱。“我有意向转让,也想着把这些基建设施折成钱算进去,不知道有没有人愿意接手。”张先生说,之前也有人表示过可以接手,“但是,他不愿意为我的基建设施埋单,他说,那是应该配备的。”

    企事业单位的“私家菜园”,很红火

    记者获悉,岛城一家企业在即墨市店集镇有一个占地90亩的农场。由于“不差钱”,这家农场已经形成了规模,也形成了良好的生产销售链条,这家农场不仅有种植区、养殖区,还有休闲观光区和办公接待区。

    这家农场的种植区包括冬暖棚种植区 、春暖棚种植区、大田菜种植区等区域。冬暖棚共5座,春暖棚2座,大田菜种植区占地面积为13000余平方米,大量产出有机蔬菜,产品包括西红柿、黄瓜、茄子、生菜、辣椒等几十个品种。

    养殖区包括养猪区 、养鸡区 、养鸭鹅区。养猪区建有两座猪舍,建筑面积约 600平方,规模饲养可达到400~500头,养殖品种包括“英国大白”、里岔黑等;养鸡区占地面积约为2000平方米,分饲养区和散养区。笼养蛋鸡规模达到8000~10000只,散养区规模达到3000只左右,品种有罗曼蛋鸡、琅琊鸡、乌鸡、芦花鸡、元宝鸡等;养鸭鹅区,水塘养殖规模达到300只。

    休闲观光区由假山喷泉、观光长廊、垂钓湖、荷花水道等景观组成,相融在生态农田里,景色别致。造型独特的假山水池、清澈明亮的人工湖、整齐排列的蔬菜大棚、原木搭起的长廊、砖砌小路、生态农田,徜徉在这里呼吸到的是田野的气息,感受到的是自然的魅力。管理人员说,在夏季,这里将更加迷人。葡萄爬满长廊,荷花相映水间,田间瓜果飘香,稀特蔬菜让人大饱眼福。游走在观光长廊里,有远离尘嚣的宁静,有沁人心脾的芬芳。而配套的办公接待区 ,由两座办公楼组成,用于办公和接待会员。

    据了解,这家农场归属岛城某企业所有,农场的最大任务就是给企业内的领导和员工供给有机蔬菜和肉食产品。由于产量大,他们的有机农产品采取“会员制”的销售模式,不进超市,不进商店,由田间直接到百姓餐桌。

    从他们的经营情况上,不难看出他们生意的红火。与张先生相比,他们的产品显得销路更好。

    协会搞副业,开辟农庄经济新路

    与前两家农场不同,青岛市单县商会在平度的农场也开始了经营。“我们商会有自己的基金,我们就用这笔基金创业,我们认为在土地稀缺的今天,经营农场应该有着不错的前途。”农场总经理尹卫民说,他们的农场将建成种植、养殖、旅游、休闲为一体的项目,“到时候,我们农场不但往外卖农产品,还会接待来自城里的休闲人群,吃农家宴、干农家活、住农家院。”

    尹卫民说,他们的农场目前占地是200多亩。另外,他们还有上万平米的加工车间,“不管是农产品,还是养殖产品,我们都做好了深加工的准备,当然,这200多亩的包地面积也是初步的包地面积,目前我们还在和村里协商,希望他们能把附近的150亩再包给我们。其实,这也不是最终的目标。”

    在同记者的交流中,尹卫民充满了自信。当记者提到,张先生因为没有销路而不得不打算放弃时 ,尹卫民说,他不担心销路,“我们是商会,商户里的都是中小企业主,仅仅是他们的消化能力就不容忽视。比如说,我们初步打算散养8000只鸡,3个月后全部出栏,出栏后,我们不用上市销售,可能在商会里的10多家企业就能全部销售完毕。”

    尹卫民介绍,他们商会之所以要搞这个农场,开始的时候,并没有打算这个农场能赚多少钱。“我们只是想着把这个农场当成商会的活动地点,可以经常组织商会会员到这里来休闲,当然,只要会员来了,就少不了消费,也会带走某些农产品。根据我们的调查,我们的会员,也希望有一个这样相互交流的机会和场所。所以,我们就建了这个农场。”

    在记者的调查中,这种农场的经营方式是最后出现的,也是最有目的性的,因为他们在种地之前就找到了产品的去处,这也正好和张先生到处找朋友销产品的窘境形成鲜明的对比。不得不说,这是一条农庄经济的新路。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