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
青岛新闻城市档案区市撷英城市印象魅力青岛影像青岛青岛风光青岛概况
中山路商圈:百年商业老街演绎复兴神话
2012-05-01 10:52:29 中华工商时报

 

   

    

    青岛中山路的复兴之业是否成功,现在谈论可能还为时尚早,但这条百年老街从繁华到没落再到重新起飞,她带着历史的优雅从容与现代的活力生机重新回到了城市的舞台。

    中山路的改造不只是商业的复兴,更是对老青岛共同记忆的重塑,是一个城市对历史的回归和未来的展望。

    中山路位于青岛市西部,是青岛市的商业中心,也是青岛市唯一一条具有百年历史综合性商业老街,在中国居十大商业名街之列。其始建于1898年的德国占领时期,之后,成为青岛市建设与商业文明的发祥地。

    中山路这条百年老街尽管在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后已显得富有苍桑,然而它与山、海、路建筑相协调的环境特色及它所具有的丰富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内涵,使它成为了青岛市宝贵的人文资源。

    作为青岛百年老街的中山路,从殖民时期德国人开始兴建的“十里洋场”到民族工商业蓬勃发展的“五方杂处”,无论是昔日鼎盛的繁华还是如今无法掩饰的没落。这条城市商业母脉永远在青岛人的心中占有无可替代的分量,更是一代代青岛人市井生活中最真实的遗存。

    青岛商业母脉的百年传奇

    德国侵占青岛时期,当时的中山路被划成欧人、华人两个区域,以保定路口为界,南部的洋行、咖啡馆、酒吧、舞厅、旅馆鳞次栉比,是异国风情浓郁的欧人居区;北部的华人居区则集中了各类民营商号、传统饮食,里院里弥漫着吃喝杂耍的市民气息。由于这种居区的分别,中山路的商业格局也就形成了洋行与华人店铺分据南北的独特格局。

    那时的中山路,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文化上,都是青岛绝对的中心。在上世纪初,青岛已成为贸易自由港,这使得当时许多国际贸易公司抢滩中山路。上世纪30年代,青岛的经济文化进入繁荣时期,步入鼎盛的中山路成为青岛的金融中心,中国银行(2.94,0.01,0.34%)青岛分行、交通银行(4.67,0.01,0.21%)等各类官办、私营银行、钱庄凭借着自己的雄厚实力在此立足。中山路金融商业中心地位可见一斑。中山路北段,则是青岛本土老字号的集中地,顺兴楼、春和楼、宏仁堂、盛锡福、亨得利等众多商家,都借中山路的商业氛围而日渐突起。“身穿谦祥益,头顶盛锡福,手戴亨得利,看戏上中和,吃饭春和楼,看病宏仁堂”,在这句老青岛们耳熟能详的顺口溜中,足见中山路在当时人们心中那不可取代的地位。

    以山东大戏院、中和戏院等为首的众多戏院、影院则是老青岛人娱乐生活的聚集之地。劈柴院作为青岛民俗文化的发源地之一,里面更是各类民间艺人云集,说唱杂耍热闹非凡,著名相声大师马三立也是在此崭露头角。

    “南洋北中”的格局使得中西文化在这里融合,形成了这条百年老街的独特魅力。欧式风情浪漫细腻,里院文化生动温情,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在这里交织碰撞出的并不只是一种简单的叠加,而是包容共存的火花。所以即使中国有上百条中山路,青岛的中山路却具有其他地方无法复制的独特风格。

    中山路的生动魅力更被各地游客为之向往,与栈桥的紧密相连也是中山路得天独厚的优势。旅游业带来的消费是中山路蓬勃发展的巨大动力,各类海产品、工艺品摆满街头,吸引着络绎不绝的外地游客。天主教堂、总督府……沉淀着历史质感的欧式风情为此地独有。这条拥有海风般浪漫的商业街也成为必去的景点之一。

    老街迟暮的苍凉身影

    改革开放后,经济的蓬勃发展带来的是城市建设新的发展机遇,1994年青岛市政府向东部新区搬迁,带动了城市整个东部沿海经济的发展。城市中心从中山路转移到香港中路为代表的市区东部。以台东、东部为首的几大商圈迅速崛起,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人气不在的中山路开始显得力不从心。

    随着东部新型住宅小区的开发兴建,大批市民东迁,而留给中山路的则是街区人口老龄化、弱势化的难题。破旧的店铺、窄小的街道、杂乱的里院,自然无法与高楼林立、配套设施完善的新型商圈进行较量。加之中山路自身规划不明晰,商业档次参差不齐,娱乐休闲及餐饮等商业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突出。消费群体严重分流和街区市民消费能力的明显下滑,致使昔日繁华极盛的中山路从此走向低迷。据数据显示,2006年中山路的日均客流量只有3万左右,而1995年这一数字超过10万;2006年中山路年销售额只有不到20亿元,与1995年的50亿元也相差甚远。

    中山路就这样渐渐地退出了城市的中心舞台,但它从来不曾被人遗忘。里院里飘出的豆花香,天真照相馆里的老照片,国货大楼的庄重身影,都是老青岛们心中深深的回忆和眷眷怀恋。

    展翅起飞机遇无限

    重振中山路往日辉煌是青岛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但多年来,各种建议和方案不断却都未有大的成效,如何发展与保护一直困扰着人们。直到青岛筹办2008年奥帆赛而全面进行的城市建设,才给中山路的复兴带来了真正意义上的良机。

    虽然历经百年,中山路的“商业宝地”地位不曾改变,她所改变的是无穷的商业财富,还有一种经济观念和一种生活方式。她在青岛所处的优越地理位置与优美的自然风光相匹配,使当地百姓游逛中山路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更是旅游者在青岛的必经之路,从而自然而然在心里构成了一种中山路情结和一种挥之不去的情愫。

    随着市政府“老城区复兴”战略的出台,中山路的商业功能将更加强化,休闲旅游的潜力将被深入挖掘,配以交通环境的改善,中山路也必将显现新的风采,走向新的辉煌。青岛市市南区委、区政府按照“一主线三街区”的规划,进行功能布局。坚持“改善民生、风貌保护、振兴产业”的原则,尊重历史城区文化,科学规划设计,优化完善城区设施功能,改善居住条件,调整产业结构,规范经营秩序,提高产业运营效益,努力构建老城区自主管理体系,不断增强老城区文化传播能力,将中山路历史老城区打造成为集休闲、商业、旅游、居住为一体的精品商业街区和国家4A级景区,使其成为全国著名的商业街区、都市的休闲中心和青岛人的情感家园。

    2009年4月正式开街的劈柴院,尽管从开始规划就吸引着无数的注意力,但开街时的火爆程度仍然大出人们意料,开街当天便引来5万市民。

    旧时那些劈柴院的传统小吃:豆腐脑、锅贴、灌汤饺……再熟悉不过的味道在熙攘的人群中飘散,老字号门前人群攒动,为了品尝一碗豆腐脑要排20多分钟队的场面屡见不鲜。笑声叫好声不断的江宁会馆里,相声、京剧、评书天天上演,重现了老青岛娱乐生活的热闹场面,青岛当地民俗文化在这里找到生息之地。

    劈柴院的火爆重新点燃了中山路的商机,小港、云南路等西部老城区动迁改造为中山路带来大量新生购买力,居民结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商业结构都将因此而改变。保留整修的欧式老建筑以及重点打造的德国风情街更加强了城区欧陆风情的特色优势,使之在旅游经济中更具竞争实力。在改造中,政府重视娱乐、餐饮等商业配套产业的开发,2008年,中山路街区新开有一定规模的餐饮店60余家、宾馆10家、娱乐场所2家,商业业态进一步完善。

    2010-2011年是中山路历史老城区改造重点突破、全面复兴的关键时期。市南区将利用各类投资约25亿元用于中山路商圈的复兴。随着中山路一号的改造,劈柴院“姊妹院”的规划等一系列改造工作的展开,无论是政府还是普通百姓,都对中山路的复兴信心百倍。

    充满活力的复兴途中,中山路改造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反对声音也一直不绝于耳。有业内人士说,中山路不应该动用大量资金做如此规模的改造,通过其他办法也可以使中山路恢复人气,再创辉煌。还有一种说法,中山路就应该保持原状,而不是大兴土木,即所谓保护中山路这样的老区,建设东部等的新区,对中山路可以采取减少人口密度等办法。

    在改造规划中,中山路的几十座老建筑仅保留了22座,19世纪末建成的春和楼饭庄和青岛市文物店以及有着72年历史的青岛饭店等一座座老建筑被拆除,让人不免有些遗憾。这些老建筑是青岛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山路文化价值的载体,有许多专家表示担心中山路街区将被改造成一个新区,历史积淀不复存在。街区保护中保护优先、修旧如旧的原则在实际上却没有被很好的贯彻。

    除此之外,中山路要想重现往日神采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中山路的商业发展一直以小的个体店铺为主,商店档次参差不齐,质量风格都差距较大。四周除百盛外,还缺乏像台东万达、东部佳世客这样的大型零售百货公司的带动力,娱乐、餐饮等商业配套产业较之仍有明显差距。重新起步的中山路除要应对台东、东部、李村这几大成熟商圈的竞争压力外,正在崛起的城阳、崂山、CBD等新兴商圈也不容小觑。找准商业定位,发展新型商业聚集区,中山路全方位的复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青岛新闻 更多
城市档案 更多
区市撷英 更多
电子报刊 更多
茶都信阳 正拔地而起的现代化工业新城
主办:青岛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技术支持:青岛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