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 百宝箱
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青岛头条 > 正文

青岛浮山已有1.3亿年 300吨大石做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心

来源:大众网-- 2012-08-21 13:40:38 字号:TT

    中国这么大,上等石材有很多,浮山石为什么脱颖而出?

    “浮山石是优质的花岗石,石英多、云母少,耐风化、石质坚硬、颜色素雅,最符合纪念碑的石材要求……”见证过当年采石的青岛市图书馆老馆长鲁海这样评价浮山石。此外,青岛交通便利,也是浮山石被选中的因素之一。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和旅顺雷锋纪念碑、济南英雄山烈士纪念碑、徐州淮海战役纪念碑等纪念性建筑以及南极长城科学考察站纪念碑等

,均取材浮山花岗岩。1953年8月1日,人民英雄纪念碑工程开工。

    1953年3月,青岛石料厂接到开采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心石石材的通知。消息传出,全厂沸腾了,所有人都知道这是头号政治任务。参与过当年采石的青岛石料厂的老厂长王文健如今还住在中韩街道的午山社区,已经90多岁高龄的老先生仍能清晰回忆起当时厂里职工光荣接受这一任务的激动心情。石料厂连续一周天天开会,向全厂工人强调这一任务的光荣性与艰巨性。

    对石料厂来说,首要任务就是,在浮山上挑选出一块完整无损的石头。为此王文健找来王忠禹、朱培成两位有经验的老石匠商量。这两名老石匠走遍了浮山大大小小的角落,对每块大石头都烂熟于心,不出3天就将采石地点选在浮山大金顶。

    如何确认这块石头的成色?厂里请职工们献计献策。经过讨论,大家决定选用王忠禹的建议:水漫巨石。

    当时山下有水源,工人们就从山下挑水到山上,将水一遍遍泼在大石头的表面,检查石头是否有裂纹存水、是否平滑。这样用水检验可以把肉眼看不到的细小裂纹也观察出来,经过一天不停地泼水和观察,两位老石匠才最终确认这是一块没有裂缝的好石材,所有人也都长舒一口气。而事实也证明这块石头确实是一个整体。

    挥锤凿出300吨巨石

    确定好需要开采的石头就在浮山大金顶,但怎么才能完整地开采出一块300吨的石材坯料呢?

    当时的采石工艺十分落后,整个石料厂连电都没有,到了晚上只能靠手电筒照亮,更别说现代化的 开采机器了。

    采石让陈志德绞尽脑汁,还专门从南京、上海等地请来了十几名专业技术人员。但特地赶来的技术工人们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来开采剥离出石头。用力重了,容易把石料砸裂,用力轻了,又无法使整块石料从山体上分离出来。

    眼看着时间一天天过去,陈志德着急上火,嘴边起了泡。正在他一筹莫展时,几名从当地雇来的石工悄悄把他拉到一边说:“崂山脚下有个村子叫清石峪,村子里住着一位叫李开山的老石工,被人称为石神。您还是把他请来想想办法吧!”

    石匠李开山的手艺是祖传的。他爷爷当石匠时,曾帮国民党政府在崂山采过几次大石,采石过程他都看在眼里。

    陈志德把李开山请到采石现场,李开山一听要求,倒吸一口凉气,300吨重的巨石,根本就不是几排钢楔子能搞定的。他决定用放闷炮的方法,炸出这块巨石坯材。

    李开山选定了一处平整的石壁,在上面用黑炭笔画出一块长15米、宽3米的待采石坯,沿着长方形石材的四条边缘线,凿了40多个炮眼。他亲自往炮眼里添装炸药,炸药分量得控制精准,多了可能炸坏石坯,少了又无法使石坯与岩壁分离。炸药添装完毕,随着“轰轰轰”一阵沉闷的爆炸声,那块巨石的两个边缘被炸出了裂隙,另外两边却没有裂开的痕迹。陈志德焦急地询问:“怎么办?”

    “放闷炮的方法只能用一次,再用恐怕就要损伤石料了。”李开山说,“石料的另外两个边虽然没被炸出裂隙,可是经过炮震,再用钢楔子钉进去就容易多了。

    接下来,石工们齐上阵,将100把钢楔子砸进石料未开裂的两边。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石料还是没有从岩体分离出来的意思。

    最后李开山和老技术工人朱培成一起商量,决定用“蚂蚁啃骨头”的办法。工人们攀到大金顶,另选择一大块平整岩体,根据所需尺寸,先在岩石的四周挖上5米多深的槽,使碑石凸现出来,改变过去用炮打的办法,能确保大石料的完整开采。工人们在大石料底部每间隔不到半米的距离,用钢管打上通孔,从石料底部穿过,再凿出楔子眼,将上宽下窄的楔子砸在里面,几十人用大锤逐个加压,使石块涨裂。就这样一层层小心翼翼地开凿,石料终于毫发未损地离开了山体。经过采石工人3个多月的开凿,1953年7月,重达300吨的大料石终于安全、完整地采下来了。经过第一次加工,重量减为280吨,第二次加工后减为102吨。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