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 百宝箱
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 正文

废品站污水横流竟日产千斤豆腐

来源:青岛新闻网-- 2012-07-20 06:49:08 字号:TT

废品站日产千斤豆腐 污水横流苍蝇盘旋

废品站日产千斤豆腐 污水横流苍蝇盘旋

废品站里日产千斤豆腐

  大家往往看到的都是豆腐白净的外表,任谁也不会将白豆腐与废品收购站里成堆的垃圾联系到一起。可偏偏在黄岛区海南岛路附近的一处废品回收区内就隐藏着这样两个豆腐加工点,在暗访中记者发现除了生产环境恶劣外,不法商贩为了节省成本竟违规使用焦糖色等食品添加剂用来制作豆制品,对人体危害极大。最终两处黑心豆腐坊被黄岛区食安办执法人员依法

取缔。

  市民举报

  废品站里藏豆腐坊

  “我们这边有两处非法加工豆腐的黑作坊,都在废品收购站内,生产环境实在是太恶劣了,这样做出来的豆腐能吃吗?”近日黄岛孙先生拨打早报热线82888000举报,在黄岛海南岛路1号附近的一处废品回收区内,藏着两个豆腐黑作坊。

  “生产出来的豆腐直接进入了周边的市场,居民们长期食用的就是这种豆腐。”报料人孙先生告诉记者,两处加工点都已经营了很长时间,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尽快介入调查,取缔这两处非法加工点。

  记者探访

  附近居民不敢领路

  昨天上午10时左右,记者来到海南岛路找到了废品收购区。在废品站内,除了垃圾的腐臭味外,还有一股豆制品的味道,但由于面积过大,记者一时无法找出加工地点,只能向附近居民询问。

  “你好,麻烦问一下咱这边有没有豆腐坊,我想买点豆腐。”记者询问一名过路的女青年。“路口那个地方有一家,里面还有一家,都是小作坊,没有证什么的,你可别说是我告诉你的。”一名女青年小声地提醒记者。

  加工点内苍蝇乱飞

  记者来到位于废品区东面入口的第一处豆腐加工点,这里大门紧闭,屋外停放着一辆三轮车,屋内传出机器轰鸣的声音,透过门缝记者看到一名男青年正在屋内忙碌着。“屋里有人吗,买点豆腐啊。”记者在屋外敲门说道。听到敲门声,屋里的男青年对有人敲门并未理睬。

  在反复敲门无果的情况下,记者又来到了废品区内的第二处豆腐加工点,这处加工点则要比上一处“大方”许多,加工点大敞着门,门外是成堆的酒瓶和生活垃圾,而在加工点内一名中年妇女正忙着煮制豆制品。记者以顾客的身份走进加工点内,看到有顾客上门,妇女放下手中的烧火棍上前招呼。“豆腐都卖上了,就还有一点豆皮了。”掀开一面纱布,记者看到箩筐内放着许多豆皮。拿起这些豆皮闻了一下,能够明显闻到一股酸腐的味道。“没有味,这都是刚做出来的,不信你闻闻。”妇女随后撕下一块豆皮让记者品尝。

  记者看到,加工点内污水横流,屋内没有任何的防尘措施,而且许多苍蝇盘旋在豆制品存放区。

  检查过程

  消泡剂放多少凭感觉

  在摸清了加工点的情况后,记者联系到黄岛区食安办,20分钟后食安办与工商、质检等部门的执法人员一同赶到现场,随后立刻展开检查。在派人守住路口的第一处加工点后,执法人员兵分两路来到第二处加工点。见到执法人员,加工点的中年妇女于某显得有些不知所措。

  在于某的豆腐坊内,执法人员检查发现,该生产窝点生产设施简陋、卫生环境十分恶劣,原材料进货渠道不明。此外,执法人员在现场还发现了一袋用了一半的消泡剂。于某坦言,由于大豆蛋白质的特性,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气泡,使用消泡剂可以减少泡沫,增加出产率。除此之外,消泡剂还有一个特殊功效,就是能使豆制品的品相看起来更有光泽。“食用消泡剂大约12元每斤,劣质消泡剂只要四五元钱。”执法人员称,豆制品用消泡剂主要由米糠油、大豆磷脂、硅油等成分组成,在豆制品中加入消泡剂,是需要严格控制用量的,如果在国家允许范围内添加食用的消泡剂,对健康无危害。如果超量,则对人体健康具有危害性。

  记者在现场并未发现精确称量的工具,记者向于某询问消泡剂一次的用量时,于某说:“一次抓一把放下去,看着泡沫没了就中。”

废品站里日产千斤豆腐

废品站里日产千斤豆腐

  焦糖色里泡出豆腐干

  在执法人员的持续工作下,第一处豆腐加工点的负责人王某最终也打开了大门,而这里的卫生状况显然比上一家还要恶劣,房屋内生产车间与生活区域交错在一起,泡制黄豆的大缸内散发出的酸臭味令人作呕。执法人员检查时,同样在王某的豆腐作坊中发现了大量“发泡大王”和食用石膏粉。一个密封的塑料桶引起了执法人员的注意,桶内套着的塑料袋内装着黑褐色粘稠的液体,闻起来有焦糊的味道。“这是我自制的酱油,平时做菜用的。”王某辩解道。

  一名执法人员随后注意到塑料桶上贴着“焦糖色”字样的标签。“我们那里管酱油就叫焦糖色。”王某虽然仍嘴硬,但承认这些秘制“酱油”是给豆腐干上色用的。“豆腐干按照正常工艺制作,是由卤水和酱油加工而成,焦糖色却是被禁止的。”执法人员告诉记者,黑豆腐坊内使用的焦糖色大都是简陋作坊生产的,成本低,大量使用铵盐催化来提高色率,使得氨氮、重金属、四甲基咪唑等指标都超标,人吃下去会致癌。为此卫生部门严禁使用这类焦糖色生产。

  依法查处

  责令两家作坊拆除设备

  “海南岛路1号这两家豆腐作坊,均没有营业执照和其他证件,黑作坊内部卫生条件较差,物品摆放杂乱,基本不具备食品生产安全条件。”执法人员称,这两家豆制品作坊每天能生产上千斤豆腐,当即责令两位作坊主马上停止生产并自行拆除生产设备。据悉,当日下午4点30分,黄岛区食安办再次组织各部门执法人员和办事处到现场检查,两加工点都已停止生产,正在拆除设备。黄岛各执法部门将对两黑作坊情况进行跟踪关注,发现再有违法生产现象,将组织联合执法、强制取缔。

  相关新闻

  半年向411家饭店“亮黄牌”

  早报讯昨天,记者从全市夏季大型餐饮企业整治工作会上了解到,在上半年“食安大行动”中,市食药监局共对2万余家餐饮单位进行检查,411家问题饭店被要求整改。

  据了解,至6月底,全市出动监督检查人员38000人次,在检查中稽查人员发现有些餐饮单位管理制度存在问题,管理人员调整不及时,人员定岗没依据。有的饭店布局、流程不合理,还有的餐饮单位店面干净整洁,但后厨脏乱不堪;冷柜贮存食物不按标识存放,生熟、鱼肉混放;使用无标识和过期的调味品等。

  在昨天的整治工作会上,市食药监局通报了前段时间查处的两家问题单位,4月12日市食药监局稽查执法人员对青岛峰正置业有限公司荟龙轩大酒店检查时,发现该饭店使用外包装无中文标识的预包装食品、外包装上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期、无厂名厂址的预包装橙红色食用色素,根据相关规定,给予1万元的行政处罚;检查人员在对青岛阳光佳日酒店有限公司检查时发现,灶间冰箱内11袋预包装食品 “金宝师日式乌冬面”超过保质期;明档操作台上一桶预包装食品“金山”牌杏仁霜超过保质期;烧烤间操作台上一瓶预包装食品“HPSAUCE”外包装未标注中文标识。稽查人员根据相关规定,对其处以9000元的行政处罚。(记者 原野)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