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 百宝箱
国内国际 > 正文

镇政府公款吃喝打17年白条 被起诉后分期还债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2-07-08 10:00:29 字号:TT

    近日,媒体曝光安徽三义镇政府公款吃喝欠债17年未还。债主刘梦夫先后向蒙城县及亳州市法院起诉。2011年,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下达判决书:镇政府需在判决生效后三十日内,偿还欠款21.5248万元及利息。随后,双方却“达成和解”:首次偿还14059元,余款按每年3万元“分期还清”。照此计算,刘梦夫于2019年才能拿到全部欠款。

    媒体人梁幕天表示,此案暴露了基层官场生态,“饭店经营者明显

处于弱势地位,若不接受官员‘打白条’可能会有更大的经营风险,甚至关门停业。在一些欠发达、偏远地区,由于对权力的监督、举报渠道不畅通,官员‘打白条’现象一直存在。”他说。

    判决书下达后,负责此案执行的蒙城县法官徐绍详向媒体表示,“查不到可执行的财产,致使无法强制执行”,原因在于“镇政府的车子属于县行政管理局,房子等属于县资产管理局,各种收支财政统筹,没有银行账户”。

    “查不到可执行的财产”是否能成为欠账不还的理由?官员“打白条”究竟该由谁埋单?

    媒体评论员马九器表示,在约束官员公款吃喝方面,目前法律上确实存在漏洞。在公务行为的招牌下,官员个人行为被烙上了“职务”印记,导致“打白条”式的官方赊账屡禁不止。

    “官员以职务为掩护,掩盖了个人责任,导致最终担责的是一个抽象的‘部门’或‘机构’。对此类官民经济纠纷,应出台相关司法解释,党政机构也应出台相应规则,明确官员个人法律责任。”他认为,只有将“公务行为”和“个人责任”的范围、内容等明确界定,才能让官员心有忌惮,避免大量“只管签字打条、不管掏钱付账”的现象出现。

    北京市律师协会刑法委员会委员关恒宇说,虽然曾出台过一些政策规定约束公款消费,但由于法律上缺乏对偿还主体、消费标准等明确界定,导致后期追责乏力。

    他介绍,以此案为例,既然判决书已经下达,就意味着法律认定“打白条”的主体是“镇政府”。“让官员个人承担偿还责任缺乏法律依据,必然难以实现。而且,17年间,当地官员已经更换数届,这本账的主体更加难以理清。”

    他建议,应当在法律上明确规定公务消费上限。“消费上限不仅有单次标准,还应有官员在任期间的累计标准。只要超过了任一额度,就不能以‘公务’之名让政府埋单,而应由官员个人承担。”

    “必须意识到,‘打白条’本质上是一种严重的腐败行为,是以政府信用做抵押、中饱个人或群体利益、损坏法治损害公共财政的行径。类似事件说明,‘三公消费’不仅蛀蚀了公共财政,也在从经济层面掠夺公众财富。”马九器说。

    他直言,推动政府财政信息公开、构建更为合理的财政预算机制,迫在眉睫。如果每笔公款消费都能曝光于纳税人面前,如果财务预算及报销制度能在严苛的监督机制下运行,官员就不敢在白条上上演“签字秀”。

    “据我所知,类似的案例还有不少。‘打白条’透支政府信用是必然的,但若为重获信任而让政府来埋单,对纳税人而言绝不公平。还是应通过严格的审核、惩罚措施,让违规成本回归至参与消费的官员个人。”梁幕天说。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