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 百宝箱
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半岛网闻 > 正文

青少年男同增多最小10岁 多潜伏与异性结婚

来源:大众网-- 2012-12-04 16:50:01 字号:TT

    隐藏性向换来子孙满堂

    在男同群体里,虽然活跃度最高的是中青年,但老年人尤其是60岁以后退休人员也开始逐渐增多。“社会的发展,对同性爱的认识和包容越来越多,让很多‘隐性’的老年同性爱者感觉到现在的环境不会对他们造成歧视和伤害,他们大部分人之前都是把对同性的欣赏和喜欢藏在心里,压抑着自己。”虎子说,在调查中他接触过一名70岁的“老”男同,老人告诉他,年轻的时候他就觉得自己喜欢男人,当时的社会大环境对同性爱简直就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他只能偷偷跑到厕所或浴池偷窥。后来在四方区一个公厕,他发现了像他这样的人不在少数,大家都在小心谨慎地聊天交流。他现在已是古稀老人了,渐渐感觉到人们慢慢在认识、包容同性恋群体,他认为这是社会的进步。

    “他们从早些年偷偷摸摸地去聚点交友到现在可以比较坦然地在一些公开场合会友,也足以说明他们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虎子说,如今很多老年同性恋者的家庭都是子孙满堂,性取向也瞒了亲人几十年。当然有很多人与妻子的关系并不亲密,也有不少人靠压抑自己换取和老伴的和平共处。

    专访张北川

    性教育缺失“造就”更多男同

    记者随后采访了艾滋病防治专家、青医附院性健康中心张北川教授。张教授告诉记者,目前青岛的男同群体数量庞大,遍布各行各业,其中不乏高学历、高素质、高收入等各类人才。他们都在尽职尽责地努力工作,“伪装”自己不让别人发现,结果带来的是对自己和对别人的双重伤害。据山东省疾控中心发布的数据,我省艾滋病患者中,同性传播已占三成,且同性传播上升速度明显。

    身体是“她”的,心是“他”的

    “其实男同群体一直‘潜伏’在人群中,他们不能泄露自己的隐私,生怕受到周围人的歧视。”张教授说,迫于社会压力和父母逼婚,大多数人会选择与异性结婚生子——身体是“她”的,心却是“他”的。但是,当牺牲他人的幸福作为自己的挡箭牌时,一个人的“悲剧”也就成为两个人乃至两个家庭的悲剧。这种“两面派”的生活除了给双方精神上的折磨,还易造成性病甚至艾滋病在异性之间的传播。

    “因为同性婚姻暂不合法,男同群体的性伙伴不固定而容易感染各种疾病。曾经就有一个男同已婚者,因不洁的性行为感染了梅毒,随后与妻子同床而传染给了对方。”目前“同妻”(同性恋者的妻子)在我国人数估计已有上千万,张教授认为,这已经成为了一个日渐严峻的社会问题。

    “除了对自己的妻子,男同对整个社会来说也会带来很多潜在风险!”因为不被人认同,很多男同的性伙伴并不固定,而且他们缺少正确的引导和关心,欠缺知识,加上没有采用有效的安全措施,就易导致性病包括艾滋病的传播,而这个传播很不容易监控到。

    张教授说,现在同性恋群体越来越受到关注,四川“同妻”跳楼自杀事件引起了社会对“男同”群体的非议,与其让同性恋者迫于压力“潜伏”进婚姻损人伤己,倒不如放手给同性恋者婚姻自由,让其在阳光下明媒正娶,光明正大地追求个人幸福。

    有年轻人刻意模仿男同

    张教授说,现在年轻的男同也越来越多,这必须引起社会的重视。“成年男性过着隐蔽的同性生活,是因为他们一般都有稳定的家庭和事业。表面上虽然极力伪装自己,但内心却充满着对同性恋情的渴望。”相对于成年男性,青少年受网络和潮流的影响,思想更为开放,接受能力更强,行为也更直率,而且娱乐圈中也有很多明星公布同性恋身份,这就导致部分青少年对同性恋充满着好奇,付诸于行动,刻意模仿并引以为“时尚”。大学、高中甚至初中的学校厕所墙上都写着同性恋交友的信息。

    “究其根本这是我国青少年性教育严重落后、不当导致的”。他举了个例子说,当今老师只会教育男孩女孩禁止交往,个别家长也在早恋问题上持严厉态度。对性教育讳莫如深,在一定情况下会促使男孩子之间越走越近,从而产生好感。

    “还是希望社会、媒体多关注一下同性恋群体,他们也是社会的一部分,他们也有喜怒哀乐。他们只是性取向不同,但都有爱的权利,性取向不等于病态,更不等于变态。我们应该多看到他们积极向上的一面。”张教授说。

    近年来在我国的很多地方,都建立了同性恋的活动场所。早在2004年,昆明市健康教育所与英国欧洲前景集团合作实施同性恋艾滋病预防项目——“春雨项目”,旨在利用大众传播手段,以培训、联谊活动等方式对同性恋人群开展预防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还专门设置了教育和交友场所“健康康亭”,供同性恋者前往参与咨询、娱乐。张北川认为,同性恋群体作为一种社会形态的存在由来已久,只有直面它、认可它,才能更好地处理因此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记者 鲍福玉 王滨)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