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 百宝箱
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 正文

女子南下寻亲收获爱心无数

来源:青岛新闻网-- 2012-07-28 07:19:30 字号:TT

  1958年,朱女士与亲生父母被迫分离,1998年,众人的爱心让朱女士与亲生父母再度相聚。昨天,记者再次见到朱女士时,朱女士头发已经花白,她年迈的父母也相继去世。她说,她对早报当年的寻亲行动充满感激,亲生父母离世时了无遗憾,而她也在江南找到了兄弟姐妹,在这个世界上再不孤单。

  14年前她找到本报寻亲

  1998年的5月1日,朱女士照常在团岛市场上卖货,她偶然翻开了手边的一份《青岛生活

导报》(《青岛早报》的前身),发现上面有一则关于石家庄孤儿南下寻亲的报道,上面写着10名孤儿中有7名找到了自己的家人。朱女士想起自己也是来自江南的孤儿,就拨通了《青岛生活导报》的热线,希望记者能帮她南下寻亲。“当时我也没想到,南下寻亲这事最后搞得这么轰动,最后竟然有100多名江南孤儿报名寻亲。”朱女士称,这时候她才知道,自己在岛城并不孤独,竟然有这么多人跟她同命相连。

  朱女士生于1958年1月1日,因为生活所迫,她被亲生父母送到常州市生产教养院(后改称保育院),1958年12月10日,不满周岁的朱女士被送到岛城,被养父母收养。1997年和1998年,她的养父母先后离开了人间。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养父母讲明了她的身世,并将当年她穿在身上的小衣服交给了她。

  南下常州收获无数爱心

  “记者当晚就到了我家,听我讲述了自己的身世,还看到了我当年穿在身上的小衣服。”朱女士称,当时的《青岛生活导报》记者帮她找到了泰山路派出所,民警查找户籍档案得知,她来自江苏常州,除了她之外,档案中还记载了6名常州孤儿,这就是一起南下寻亲的常州七姐妹,她们到现在还时常聚会。

  1998年9月7日,朱女士跟随《青岛生活导报》赴常州寻亲团来到了常州,她还记得当时她们住在火车站附近的招待所里,常州市政府和民政部门很多人都来探望她们,常州当地的媒体此前一直在宣传,为她们寻找家人。她们还到了当年曾经住过的常州儿童福利院,并找到了当年负责照顾她们的内勤姜玉琴老人,她们都深情地称呼这名80多岁的老人“姜妈妈”。认亲过程中,一直有一名常州的好心人在给她们忙前忙后。

  骨肉重聚她找到根

  “其实我在常州的父亲母亲,还有兄弟姐妹们也一直在寻找我,他们得知青岛寻亲团要来,早早就来到了招待所里一一辨认,看到我时他们都说太像了。”朱女士称,因为一些特殊的历史原因,常州市儿童福利院的老档案全都没有了,她和家人只能靠肉眼一一辨认。

  到达常州的当天,她的二哥黄志林首先打来电话,接着带着父母和姐姐弟弟们一起来相见。“像、像,眼睛、眉毛、鼻子都像咱黄家的人!”老人仔细问过朱女士的出生日、血型以及身体特征后,端详着她的脸盘连声说。她这才知道,自己在江苏常州的家里还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和两个妹妹,当天一家人做了一桌丰盛的家乡菜,吃饭时母亲一直拉着朱女士的手,晚上朱女士跟两个姐姐睡在了母亲铺好的一张大床上。

  亲生父母临终前无遗憾

  “找到我的亲生父母后,我的生活并没有因此有太大的改变,就像是在常州多了一门亲戚,我们会时常相互挂念,不时打打电话说说家里的情况。”昨天,记者来到朱女士的家中,翻开她珍藏的家人照片,回想起14年前寻亲的情景,和14年来跟亲人相处的点点滴滴,朱女士的眼眶再次湿润了。

  她告诉记者,虽然父母始终心怀歉疚,不肯到青岛跟她一起住,她也不可能放下青岛的丈夫和孩子回常州长住,但亲人们彼此心里有对方,这就足够了。朱女士把从常州带回来的一包土放在阳台花盆里,把带回来的一杯水洒在泥土中,把常州儿童福利院赠送的宫梳篦放在身边,不时拿出来摸一摸看一看。亲生父母在世的几年里,她多次带着全家南下常州,跟老人们一起过年,一起参加侄子的婚礼,她大哥也会不时到青岛来看望她。“2000年我亲生父亲在常州去世,2003年的农历八月初四,我的亲生母亲去世,我接到哥哥的电话后急忙赶回常州,虽然没能见到老人最后一面,但哥哥姐姐们说,他们走的时候已经没有遗憾了。”

  相拥而泣化解41年心结

  “寻亲前我心里曾经埋怨过,为什么亲生父母要把我扔掉,但与亲生父母相认后,听他们说起当年的境遇,特别是很多邻居家的孩子都因为营养不良夭折了,我心里的刺被拔掉了。”朱女士称,亲生父母不愿说起那段心酸的往事,她是从哥哥嘴里得知,她出生时家里已经有4个孩子,其中最大的孩子跟最小的相差只有4岁,当年因为洪涝灾害,家里的粮食已超支200多公斤,就是说全家6口人今后两年的口粮已经没有了。父亲由于劳累过度又求医不当,导致肺坏死,急需钱治病。万般无奈之下,父母托自家一个亲戚把她抱进常州儿童教养院。当时7岁的大哥黄志浩哭了一天一夜,父母也伤心得3天没吃饭。

  哥哥告诉朱女士,当时她戴着一顶红帽子被放进一个篮子里,篮子里除了她的生辰八字,还有一小片薄薄的桂花糕和两角钱,这两角钱是全家仅有的全部现金。从把孩子送走的那天起,父母的心中就背上了终生难卸的沉重包袱。41年来,生活贫寒时,他们还会劝慰自己想开些,而生活一旦好转,那种内疚感会越来越强烈。他们开始不停地寻找孩子,但朱女士已经被送去了外地,根本没留下什么线索。

  心声

  寻亲不是丢人的事

  “我的养父母从小对我很好,我也一直细心伺候他们终老,我并不觉得寻亲就是对不起我的养父母。”朱女士说,14年来,她跟亲生父母、兄弟姐妹间相处得很好。“虽然他们的日子过得都比我宽裕,但我也不会去图他们点什么,我们寻亲更不会是为了跟兄弟姐妹们争家产。”朱女士说,找到亲生父母,找到兄弟姐妹,不过是给自己找回根,让自己老去时,可以告诉子孙,他们的老家在哪里。

  “虽然我身边也有寻亲成功的孤儿后来却跟亲生父母和兄弟姐妹间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相信,他们不会后悔当初寻亲的选择。”朱女士说,寻亲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也不用扭扭捏捏有诸多顾忌,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跟她一样,借助14年后早报的这次寻亲行动,在江南找到自己的根。如果您愿意加入江南寻亲的行动中来,请拨打早报寻亲热线82888000,或者直接到早报读者接待室联系。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