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题 > 时政类 > 正文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

2023-09-04 13:41 来源:青岛日报
分享到:

薛风平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这一重要论述是在对照历史、比照现实、观照未来中得出的重要结论,深刻阐释了科技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关联,体现了我们党对现代化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

科技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第一,中国式现代化必然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当今国际竞争的焦点和核心是科学技术。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已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重要战场。随着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有些国家通过封锁芯片等关键零部件、禁用重要软件、禁售高端光刻机等措施,妄图遏制其他国家企业发展、产业升级、经济发展,阻止其他国家大学正常的科学研究,或运用黑客、网络攻击等手段,妄图窃取他国大学科技成果,以期阻碍、延缓其他国家现代化进程。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依靠花钱购买引进关键核心技术行不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中国必须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创新道路,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第二,中国式现代化应该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动态的核心竞争力。强大经济实力不仅取决于经济规模,而且取决于经济质量、产业链控制力和产业结构。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科技现代化。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不仅要依靠现代科技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绿色化,而且需要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现代科技,培育大批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新经济增长点,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核心竞争力的显著特征是动态的、不可替代的、独特的,其构成内容随着外部环境变化,需要持续迭代、优化和更新,从而持续把前沿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第三,中国式现代化应该具有自主创新能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国家安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人民健康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讨不来、买不来。这些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实现科技现代化,自主开发关键核心技术,才能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科技保障。科技现代化要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培养自己的科研骨干队伍,组建结构完整的科研体系,从基础研究着手,提升原始创新能力,自力更生,发奋图强,依靠自己解决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科技难题。

科技现代化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经验

历史上,英、美等国家都通过发展科技,建成了现代化强国。1624年,英国制定第一部专利法,保护技术发明和知识产权,鼓励企业创新,从而发明了蒸汽机、纺织机、机床等机械设备,建立了第一个近代工业技术体系。从17世纪中期起,英国已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之一。1662年,英国皇家学会成立,专注于自然科学,特别是实验科学的研究,一些城市出现科学研究协会,形成关注科技进展和实用发明的氛围。1840年,英国工业生产能力占世界总额的45%,超过法、德、美三国的总和,成为世界霸主。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重视和扶持科技发展,注重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鼓励自由探索,发明了电灯、直流发电机、电话机等,形成电力、电信等产业,为微电子、电子信息、互联网等产业奠定了基础。

由此可见,只有重视和支持科技发展,尊重科学家,保护知识产权,加大科研投入,提供精密的试验设备,才能为科技现代化提供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体系。

加快实现科技现代化的着力点

科技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推进科技现代化,有利于更快更好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科技现代化要求建立适合中国国情、顺应世界科技发展潮流、能够应对激烈国际竞争挑战、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中国式现代化需求、具有强大自主创新能力、结构完整的现代科技研发体系。青岛正在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需要从以下六方面推进科技现代化。

一要培养爱党报国、敬业奉献的科技队伍。科技现代化需要一大批优秀的科技人员。为此,要引导驻青高校为党育才、为国育才、为科技现代化育才。加快落实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调整学科专业设置,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为引领,围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10条新兴产业链,增设智能制造、智能建造、大数据技术、机器人、人工智能等社会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的专业,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为科技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

二要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础研究处于从研究到应用、再到生产的科研链条起始端,地基打得牢,科技事业大厦才能建得高。”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如果没有强大厚实的基础研究支撑,很难诞生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关键核心技术很可能“卡脖子”。支持山东大学(青岛)、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高校及科研机构强化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在事关国家发展全局和总体安全的战略必争之地超前布局。发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引导作用,把科技前沿同“经略海洋”、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国家战略需求和青岛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结合起来。

三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打造一支能抗衡全球科技竞争的高质量战略科技力量。依托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等科研院所,以重大科技专项、海洋大科学设施为抓手,整合全国海洋科研力量,攻克海洋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依托中车四方、海尔、海信、歌尔等科技领军企业,组建产学研创新联盟,以产业化项目为抓手,面向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装备、海洋装备等七大优势产业,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十大新兴产业,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等未来产业,协同攻克高端芯片、智能传感器、工业软件、先进算法等“卡脖子”技术,着力提升产业链的掌控能力。

四要推进东部沿海重要创新中心建设。区域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落棋一子,满盘皆活”之效。立足胶东半岛,整合优势创新资源,打造东部沿海重要创新中心。重点聚焦轨道交通、智能家电、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新型显示、智能制造、海洋装备、海水养殖、海水淡化等领域,服务智能家电、高速列车等国家产业集群,以及烟台软件信息服务、潍坊元宇宙、威海打印设备、日照新一代信息产业等山东省产业集群。轨道交通示范区依托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以省级以上科创平台、研究院为主体,以“产业园区+孵化器”为支撑,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条。

五要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科技自立自强不能“闭门造车”,科技创新需要密切关注全球科技发展态势,保持与外界合作互动。围绕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生物安全、外层空间利用等全球问题,设立开放式科研基金,集聚全球智力资源,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的“八大共同行动”,在生命健康、人工智能、绿色低碳、信息通信、空间信息等领域共建一批联合实验室、研发合作中心。贯彻中国—中亚五国会议精神,依托上合示范区、青岛自贸片区、中国-上合组织技术转移中心等,与乌克兰、白俄罗斯、中亚五国联合建立科研中心、实验室,开展科技合作、技术转移。

六要优化创新生态。在全市中小学大力宣传钱学森、李四光、袁隆平等科学家的光荣事迹,从小培养学生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等科学家精神。在大学、科学研究所,培养形成精益求精、求真务实的优良学风,营造大胆探索、包容失败的创新氛围。全社会要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发明专利,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假冒高科技产品等违法行为。。

(作者单位:青岛市委党校)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