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题 > 时政类 > 正文

推动青岛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3-09-12 14:34 来源:青岛日报
分享到:

韩萍

关于文化产业,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这为青岛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指引。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发展文化产业,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也有利于促进文艺作品的内容与技术、模式、业态、场景等融合发展,创造新的经济业态,增加先进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在新发展阶段,我们要大力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多年来,青岛一直十分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在一系列政策推动下,文化产业驶入“快车道”。2021年,全市规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比2020年增长15.5%。2023年是青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如何发展,不仅关乎到2025年“建成10家文化和科技融合集聚类基地、30家文化和科技融合领军企业”的目标能否实现,同时也关系到青岛经济、城市的发展前景。

借鉴其他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

上海在全国文化产业中发挥着引领和示范作用,其发展经验具有极强的学习借鉴意义。

第一,强有力的组织体系是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海市委市政府牵头成立市、区两级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任组长,分管经济和文化的两位副市长任副组长,全市相关17个委办局为领导小组成员,统筹全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工作。

第二,清晰的城市文化定位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提,突出重点的文创政策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助推器。与纽约、巴黎、伦敦、东京等全球文化都市发展对比研究后,上海提出了打造国际文化大都市的文化品牌。主张“文化+”跨界融合发展。2017年底,上海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根据该政策,市文创办每年列支3亿多元资金用于文创项目的扶持。

第三,搭建平台培育企业是撬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杠杆。上海市围绕文化产业发展打造出“两城、三会”等一系列平台,为上海文创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第四,建设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是实现文化要素国际国内良性双循环的关键。“上海国际文化服务贸易平台”,被原文化部命名为首个“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基地实行政府主导、企业运营的模式,实现双向互动,取得了良好成效,是率先立足于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的典型案例。

推动青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措施

第一,明晰发展定位,注重顶层设计,积极谋划战略布局。一是聚焦文化产业核心领域。打造“亚洲艺术之都”,着重发展影视、音乐、演艺、出版、艺术品交易为核心的文化产业,逐步向建设国际艺术中心城市迈进。二是聚焦文化产业差异化布局。全市文化产业布局一盘棋,突出不同区域的差异化布局。例如西海岸新区的布局突出影视演艺及艺术品交易,市南区的布局聚焦时尚文创园区及美术设计展览等。

第二,主动融入长三角文化产业核心圈。沿海高铁的开通进一步增进青沪联合发展,为青岛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青岛要以此为契机布局文化产业,加入长三角各类文化联盟、文化产业联盟、文化平台联盟,深度参与长三角文博会展览,加强与以上海为首的长三角城市间的文化互动和资源市场嫁接,学习借鉴长三角城市发展文化产业的先进经验,提升青岛城市文化产业实力。

第三,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及载体投入。一是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规划布局文化基础设施,战略规划建设青岛市文化中心。规划建设集演艺、图书阅览、美术展览、音乐欣赏、舞蹈、电影发行等为一体的大型文化场馆集群。二是积极谋划建设高端文化教育院校。聚焦文化专业,提高专业与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匹配度。推进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清华青岛艺术与科学创新研究院文化类专业的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尽早规划独立设置的艺术高等院校的建设,提升高等教育文化专业水平。三是加快扶持引导建设一批文创园区和艺术空间。一方面,通过政府投融资、吸引民间投资等方式,加快建设市区两级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等文化基础设施,使之尽快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另一方面,加快特色文创产业园区发展,在建设时就要全面体现其艺术性,使得每个建筑设施都有其内涵或故事。

第四,注重战略落地,积极谋划体制机制设计。完善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体制建设。文化产业涉及多个领域和多个部门,形成合力是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建议建立文创产业的领导组织机构,诸如市文创办等,统一负责全市文创产业发展规划、企业服务、文创园区评定、政策扶持、文创产业统计等。同时,加强文化领域行业组织建设,积极培育一批有影响力、号召力和竞争力的文化中介组织。

第五,健全文化产业发展激励机制。一是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共同作用,深化文化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削减和规范文化行政审批事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把工作重点更多放在制定规划、出台政策、优化服务、完善保障、推动落实上,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二是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建议结合体制机制调整,尽快出台促进文创产业发展的新政策,重点面向青岛文创核心产业、特色产业,特别是面向未来的数字文化科技产业制定可操作性强的政策。

第六,探讨组建国有文化集团的可行性。文化产业既有产业属性,也有意识形态属性。上海几个重点领域的文化产业均由国有企业引领发展,如阅文集团、东方国际等。建议借鉴上海经验,青岛尽快探讨整合或成立国有文化投资集团的可行性,在数字文化、文化科技、影视文化、文创园区等领域发力投资,引领青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另外,建议依托青岛优势文化资源,筹划建设巨无霸型海洋公园、海洋科技馆集群、机车博物馆、琅琊文化古城、新媒体数字艺术中心、东方音乐宫殿、时尚艺术街区等重点大项目,做成既有国际文化视野又有科技含量,还能体现地方文化特色的文旅大项目,形成具有核心吸引力的文化新地标。

第七,注重多元发展,积极谋划产业引导。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青岛艺术展览节会。结合青岛产业发展需求,持续发力,打造面向上合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艺术节,使之成为文化交流展示的盛会;进一步增强青岛艺博会的国际化、影响力和带动力,办成中国乃至世界的艺术博览盛会;扩大影视周的影响力,打造国际影视节暨影视博览会;扩大青岛国际版权交易会规模,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

第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对外文化交流中心。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联系密切,2023年3月,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在青岛召开。会上提出,“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聚力打造具有世界风范、展现中国精神、彰显齐鲁风韵的国际著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国家文旅融合发展新高地。”推动青岛文旅深度融合,要秉承“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宗旨,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例如,尽快在上合示范区内建设面向上合组织国家的对外贸易交流基地;打造中韩风情街、中德风情街、中日风情街、中泰风情街及上合组织国家风情街等,展示其文化风貌、人文情怀,增进与各国之间的交流;充分利用领事馆资源,做好对外文化、旅游、教育及科技交流,打造外国友人文化娱乐消费新空间。

第九,加快布局具有青岛特色的文化装备产业区。随着文化需求持续增长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演艺、音乐、影视拍摄等文化装备需求旺盛,青岛要抓紧研究文化装备产业需求前景,引导有一定科研力量的工业企业尽早进入这一领域,支持知名企业成立文化装备公司,通过培育使之成为文化装备产业领域的生力军。青岛具有传统的工业基础,有海尔、海信、青啤等实力雄厚的企业,应借助工业互联网平台,充分发挥进军文化装备产业的潜力。

(作者单位:青岛市委党校)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