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要闻焦点 > 正文

智志双扶助推产业增收 即墨打造东西扶贫协作新亮点

2019-09-12 17:00 来源:青岛新闻网
分享到:

青岛新闻网9月12日讯 (通讯员 李化宗 曹延光)文县,位于甘肃南陲,坐落在甘、川、陕三省交界处,地处秦巴山地,2014年文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88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56元,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东西协作对口帮扶工作的要求,根据青岛市委、市政府部署安排,2017年,青岛市即墨区与陇南市文县建立对口帮扶关系。

自帮扶关系建立以来,两地积极开展互访调研对接,创新对口帮扶方式,从单纯的资金帮扶拓展到经贸、教育、卫生、文旅等多个领域的交流合作,东西协作成果显著。落实青岛、即墨两级帮扶资金9400万元,社会捐款捐物480万元,组织即墨3镇(街道)、3个村(社区)、3家企业、8所学校、2家医疗单位与文县相关镇、村、学校、医疗单位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实施政府援助项目24个,惠及贫困人口0.46万人。2018年,即墨区被甘肃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授予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全县目前还有57个村、9037名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复杂、自身发展能力弱,可谓是困中之困、难中之难、坚中之坚的“硬骨头”,脱贫任务艰巨。为进一步助推文县2019年实现脱贫摘帽,即墨区将持续加大资金帮扶力度,加强对接交流、产业协作,智志双扶助推文县产业发展,实现农民致富脱贫和稳定增收。

扶贫先扶志:产业扶贫立足资源优势,加大扶持力度,全力发展特色产业。

扶贫产业在选择上要充分考虑产业扶贫的动态复杂性,把最优势、最特色、最有竞争力的产业作为产业扶贫的重点。文县独特的光热水气资源、优良的生态环境,造就了品质上乘、营养丰富的农产品,依托纹党参、核桃、食用菌、花椒、土蜂蜜等文县特色农产品组成体系,经过产业甄选、培育、优化、扶持,已形成了碧口片区以茶叶、中药材,临江片区以花椒、核桃、油橄榄、中药材,石坊片区以花椒、中药材,城关片区以蔬菜、花椒、鲜果,铁楼片区以白马文化旅游为主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在此基础上,即墨不断加大帮扶力度,搭建产业合作平台,从资金、渠道、营销等多方面花力气、下功夫,全力助推文县特色产业发展。

在即墨:让文县农特产品走进即墨电商,即墨区供销社“即供商城”电商平台为文县山哥水妹特产店开通了链接端口;在即墨古城提供300平米店铺,免3年租金,建立“印象文县”东西协作示范店;文县文化旅游产品营销中心和文县即墨古城旅游服务中心在即墨古城启动运营,签订旅游合作协议,文旅产业协作深度推进。

在文县:通过采取“企业+车间+贫困户”的模式,将1100万元帮扶资金用于扶贫车间建设,已建成19个扶贫车间,为留守农民和贫困户就近就业、脱贫增收创造条件;青岛鸿德盛中药饮片在文县订单式种植收购120万元药材,直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410余人。

扶贫必扶智:产业扶贫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尊重市场规律,着力培育产业核心竞争力。

产业扶贫的核心在于人才。干部人才交流是东西扶贫协作工作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发展更是离不开人才的“输血”和“造血”。即墨先后选派2名干部到文县挂职,选派6名教师、6名医生到文县开展支医支教;文县先后选派2名干部到即墨挂职,选派76名教师和医生到即墨进修学习;举办协作地党政干部、教育医疗等各类培训班7期、培训109人次,举办致富带头人培训1期,开展技能培训,成功创业3人,帮助389名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形成了干部人才互动、资源信息互通、能力素质互促的良好局面。

产业扶贫的关键在于精准。精准要精准特色,更要精准对接市场。文县特色农产品种类繁多,这是优势也是短板,产业分布散、规模小、产量低,内在发展动力不足,外在竞争力弱。前期为扶持特色产业发展,投入75万元用于消费扶贫,直接带动519名贫困户增收。扶持效果虽然明显,但产业要可持续发展,不能仅靠“一味兜底”,更不能“一哄而上”,要尊重市场规律,找准市场定位,发挥山哥水妹、任合农业、代元纹党、事丰农业等企业龙头效应,采取“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引导企业根据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优化农产品供给结构,为消费者提供更丰富、更优质、更适销对路的产品,提高应对大市场环境的竞争力,从而带动文县农民实现持续稳定增收。

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文县累计脱贫119个村6.9万人,贫困人口由2014年底的7.7万人减少到现在的0.9万人,贫困发生率由36.58%下降到4.38%,2019年全县将实现脱贫摘帽。为进一步巩固东西协作成果,即墨将坚持“脱贫不脱钩、脱贫不脱责任”,持续与文县深入开展协作,携手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