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 百宝箱
半岛网闻 > 正文

见证本土跨国公司60年蝶变 青建:专注的力量

来源:青岛日报-- 2012-06-18 08:40:45 字号:TT

 

见证本土跨国公司60年蝶变 青建:专注的力量

    属于青建的60年,其实就是一个企业不断回归自身属性的60年,是一个关于什么叫“专注”的60年:专注于产品——一个个地标性建筑,一座座鲁班奖(建筑行业最高奖)就是最好的背书;专注于市场——一直以来遵从着市场应有的竞争规律,不妄求恩赐;专注于价值创造——总是能机敏地把握机会,适时让价值链条变得丰盈;专注于未来——始终瞄准着做大做强这一永恒主题……

    青建是一个鲜活的样本,关于企业的成长。

    60年间,公私合营、社会主义改造、国有企业改革、市场化挑战、全球化冲击……青建经历了一个中国企业所能经历的所有重要时刻。

    很多同期成立的企业,早已在这一次次变革中湮灭,青建却乘风破浪般一步步地发展壮大。产业链条从最初的单一建筑施工环节,延伸至地产、资本运营、现代物流和设计咨询业,构建起庞大的产业矩阵。2011年青建营业额达304亿元,位列“ENR全球最大255强国际承包商”第127位、“中国企业500强”第333位、“中国承包商60强”第25位……一个曾经粗放的本土建筑企业蝶变为多元化的现代跨国公司。

    注视青建的成长轨迹,抛开细枝末节,我们会发现,属于青建的60年,其实就是一个企业不断回归自身属性的60年,是一个关于什么叫“专注”的60年:专注于产品——一个个地标性建筑,一座座鲁班奖 (建筑行业最高奖)就是最好的背书;专注于市场——一直以来遵从着市场应有的竞争规律,不妄求恩赐;专注于价值创造——总是能机敏地把握机会,适时让价值链条变得丰盈;专注于未来——始终瞄准着做大做强这一永恒主题……

    让企业的回归于企业——正是这份专注让青建不断脱胎换骨,正是这份专注,成就了青建令人艳羡的崛起壮大。我们相信,在如今这样一个大时代,面对着几乎没有边界的企业竞争,面对依然不确定的市场竞争方式,青建的样本意义、青建这两个字所表达出的沉甸甸的力量,值得人们细读。

    精品的力量

    现在看来,1979年,青建承建的黄海饭店工程更像是一个隐喻。

    那是青岛历史上第一个高层建筑,也是当时全国第三高的建筑。在那个时代,高度就是竞争力。在汇泉湾畔高高矗立起的这幢建筑,更像是一种宣告,传递着这个企业,在未来建筑领域的野心。

    其实,早在1952年,当青岛将全市所有的7家公营建筑公司合并,组建全民所有制企业——青岛建筑工程公司之时,作为当时青岛建筑的绝对主力,青建就将那一代人特有的主人翁式的使命感,以及“质量第一”的坚定信念,倾注到一幢幢建筑之中。

    60年后的今天,在青岛徜徉,八大关小礼堂、人民会堂等诸多历史建筑依然散发着那个时代特有的魅力。

    更重要的是,这份对产品的关注,对质量的坚持,成为了青建的精神底色,始终伴随着它的成长。

    注视青建的成长轨迹,其实就是一个关于质量追求的轨迹,这样的追求有时表现得近乎偏执。

    在一份厚厚的记录青建60年技术发展的《报告》中,我们看到:

    青建拥有山东省建筑行业中惟一一家国家级技术中心,是全国同行业第6家;全省建筑行业首家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

    在每一个年份下面,《报告》都记录着多达几十项的技术创新。仅近几年,青建就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200余项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50余项技术达到国内领先以上水平。同时,它还拥有近百项国家专利,4项国家级工法……

    难怪有人评介,这更像是一份来自科技企业的报告,而不是人们印象中似乎没什么技术含量的一般建筑企业。

    专注与技术的同时,青建对管理同样重视。

    创造性地把“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运用于建筑生命的整个过程中,从工程开工前,项目施工过程中,工程交付使用后,工程长期使用中四个阶段开展全寿命周期服务,形成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抓质量管理,保证建筑产品健康的出生、健康的成长、健康的运营,使建筑最终成为一种标志、一种文化的象征。同时,青建还把“客户服务管理”模式引入工程质量管理,在行业内率先成立客户服务中心,设置了24小时“800”主叫免费服务电话,确保客户查询和投诉及时解决。2005年凭借在质量管理上的突出成就,青建在建筑行业中第三个拿到了“全国质量管理奖”。

    可以说,正是这份专注,让青建取得了令人惊艳的成就。承建工程合格率为100%,优良率达到95%以上,获得多项国家级精品工程,以总承包身份,13次拿到中国建筑最高奖——鲁班奖……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青建品牌”建筑,已经成为了中国建筑市场上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市场的力量

    在青建60年的成长历程中,1992年承建青岛市政府新办公大楼,绝对是标志性的事件。

    这不仅仅是因为建筑本身,更重要的是,它标志着,青建这个过去靠垄断稳坐青岛建筑市场“头把交椅”的“带头大哥”,经历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短暂的蛰伏之后,凭自身的实力,再次重新掌握了市场的话语权。

    一切还得回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那个特殊的时期。

    当时,各地的建筑市场在地方政府的保护之下,高度垄断,外地企业很难进入。青岛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得风气之先,率先在全国开放建筑市场。可以想见,作为唯一的开放洼地,青岛建筑市场当时所呈现出的激烈竞争程度。“全国知名的建筑企业都进来了”。青建一位负责人回忆说。青建的压力可想而知。

    更让青建沮丧的是,其它城市还依然故我地垄断着,别人可以到青岛来,青建却出不去。山东半岛上,近在咫尺的城市,青建也无缘涉足。

    这是令人无奈的现实,但青建却没有怨天尤人。非但没有向政府寻求“庇护”,反而更坚定地投入到了市场的怀抱。

    国内走不通,就干脆走向“海外”。没有独立对外经营权,青建人就采取“买票上船”、“借船出海”的策略,先后与中建等国内大公司合作,借用这些大公司的海外市场资格与优势,成功地“驶”出国门。

    这不仅是青建人的第一次,也是青岛建筑业上的第一支海外团队。1983年的科威特是青建“借船出海”的第一站,承接了446幢住宅楼的建设工程。青建人凭借着特别能吃苦耐劳的拼搏精神和过硬的精湛技术,赢得了业主的好评与信任。

    1995年经国家外经贸部批准,青建获得了独立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经营权、自营进出口权和援外项目施工总承包资格,在继续保持与大公司合作的同时,开始了驾驶自己的“大船”出海的航程。

    近30年来,青建足迹遍布东南亚、中东、非洲、大洋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派出人员5万余人,目前常驻海外员工8000多人,其中6名员工获商务部“中国援外奉献奖”银奖。“青建海外”被认定为山东省著名商标。

    在海外高歌猛进的同时,青建也在悄悄地收复青岛的 “失地”。1992年市政府东迁,开启了东部开发的序幕,也开启了青岛建筑市场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就在这一年,青建中标新市政府大楼的建设。在青建的档案中,这个工程被命名为 “92-001工程”。“92-001工程,是青建翻身仗的‘天王山之战’,打好这一仗,不但能够重新证明自己,而且能够为青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青建一位负责人说。

    结果青建不负众望,不但克服了众多困难,按期完工,而且拿下了青岛建筑史上第一个鲁班奖。

    可以说,正是“92-001”工程,让青建坚定地开启了市场化的转向,也让青建感受到了竞争的魅力。

    现在,我们看到,拥抱市场的青建,构建起了极富竞争力的 “三个三分之一”的产业版图,即青岛、埠外、海外三个市场要各占集团营业额的三分之一。

    企业行进的步伐更为坚实。

       蓝海的力量

    2007年,是青建发展历程中,又一个标志性的时刻。

    在这个年份,青建历时8年的改制正式完成,青建集团股份公司横空出世。以国际化综合企业集团的全新架构和理念,青建开始打造属于自己的新“蓝海”。

    打造“蓝海”,青建不是盲目的扩张,而是专注地聚焦“建筑”这一自己最深谙的领域——向建筑业的上游、价值链的高端拓展,向高利润率的领域集中。

    于是,我们看到,青建由单一房建施工领域向基础设施等施工领域拓展,由建筑施工领域向资本运营领域拓展,由低端市场领域向高端市场领域拓展。通过产业链延伸整合,青建强化承建主业,发展地产主业,培育资本运营、现代物流和设计咨询业务,构建“3+X”的业务战略组合,以期实现集成协同效应。

    短短几年时间,各大板块已极具规模。

    地产板块成行业龙头。青建早在1983年就开始涉足地产行业,随着强有力的内部整合和市场拓展,已经占据了青岛的头把交椅。相关统计显示,去年,青建集团地产业务实现营业额47亿元,成为青岛市最大房地产开发企业之一。

    资本运营板块表现抢眼。拥有资金结算中心、投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较为齐全的业务种类,至今没发生一笔不良贷款。青建还是山东省第一家发行短期企业债权的建筑企业,银行授信由2002年的几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136亿元。目前,以资本板块为依托,青建正在尝试建立“产融双驱”的运营模式,即通过产业经营和资本运营相互投资,相互融合,相互驱动,从而打造“专业化运营,多元化发展”的“全产业链”的商业模式,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现代物流板块,相继打造完善了青建租赁、青建钢材和青建新型材料,在服务企业内部的同时,也面向第三方,目前已是青建第三利润源。

    设计咨询板块,以青岛城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为核心,引进吸收大量专业人才,在设计领域已崭露头角,设计作品多次荣获优秀设计奖……

    60年,一甲子。

    岁月如水一般流过。我们去回望青建这段岁月,是因为从这60年的绵延中,我们甚至可以看到这座城市鲜明的轨迹,我们甚至可以发现一个企业做大做强的路径。

    青建,新的旅程已经开启。(本报记者 段晓东)

    

    青建成立60周年系列报道之一:风雨60载:专注务实科学管理铸就甲子青建(图)

    青建成立60周年系列报道之二:钢筋水泥铸造艺术精品 青建再攀科技高峰(图)

    青建成立60周年系列报道之三:青建海外市场搏杀30年 打造走出去的国际品牌

    青建成立60周年系列报道之四:善待工人 青建以公益支撑企业社会责任(图)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