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 百宝箱
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专题> 节会类 > 正文

青岛率先科学发展 实现蓝色跨越

来源:青岛日报-- 2012-10-23 10:44:06 字号:TT

  城市的命运,就像人生,总是取决于某些关键时刻的抉择。

  步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在青岛发展的又一个关口,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果断从空间的调整发力,启动了新世纪以来城市格局最为深刻的重塑。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群这样阐述: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是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的战略举措。要加快建设组团式、生态化的海湾型大都市,让青岛真正具有国内领先、世界知名的大城市品质。

  青岛的命运,

由此迎来了最为激动人心的转折。

  在“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这一全新空间战略搭建起的阔大舞台上——

  这座城市,开始尽情舞蹈。“大青岛”的梦想,被放飞得更为辽远。

  大青岛,新视野

  一直以来,构建“大青岛”都是这座城市最为执著的梦想。

  上世纪90年代,市政府东迁,青岛跳出狭仄的老城,建设了全新的“东部”。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港口和经济重心西移、北部区域开发建设,城市在西跨、北拓中,框架进一步拉大……

  可以说,在青岛的成长轨迹中,空间的拓展、扩张一直是贯穿始终的恒长主题。

  但是,当时间进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当经济全球化前所未有地将世界拉平,当蓝色经济成为这座城市跨越发展的最大机遇,新一代的青岛决策层,开始用全新的眼光打量这座城市——

  那是从未有过的宏阔视野。不局限于城市中心区,不只关注发展的热点区域,甚至最富魅力的滨海岸线也不能让它的目光就此停驻……这一视野,投注于青岛全域,第一次将整个城市,完整地纳入运筹的棋局。

  “全域统筹”,第一次成为青岛人最耳熟能详、最为时尚、最为响亮的词汇之一。

  那是占据最前沿的前瞻视角。走出“身在此山中”的盲目、短视,将世界当做审视自己的坐标系。拥有维多利亚湾的香港,依托东京湾布局的东京都市圈,围绕旧金山湾形成的旧金山城市群……任何一个纬度上先进的世界级都市群,都成为新的标杆。在它们的映衬下,这座城市更为清醒、理性地看待自己。

  那是深入城市根系的执著关照。仔细地梳理城市文脉、厘清城市传承、挖掘城市特质……倾力寻找城市的独有气质。让青岛不迷失于“千城一面”的发展歧途,而始终能成为独特的“那一个”。

  就在这样全新、全域目光的注视下,城市的拓展、扩张,有了全新的意味,“大青岛”有了崭新的内涵。

  这座城市,被再次认识,被“重新发现”。

  曾被长期“边缘化”的母亲河——大沽河,重归城市舞台的中心。这条在青岛境内长达140余公里的河流,穿行于城市辖区广袤的北部。流过莱西、平度、胶州、即墨、城阳五区市,串起50个镇(街道办事处),流域面积4781平方公里,占到市域总面积的45%,流域人口约占青岛总人口的27%。

  在新的视野中,在全域的棋局中,大沽河的战略地位陡然浮现。那条蜿蜒、秀美、闪亮的丝带,不再可有可无。它可以充当大青岛的生态中轴,更可以成为北部区域的发展主轴。现代农业在这里集聚,滨河特色的小城镇也在它的串连下飞速崛起。青岛期盼许久的北部崛起拥有了更现实的支撑。

  不止是逾万平方公里的陆上青岛,被重新认识。一个海域面积达到12000平方公里的海上青岛,也第一次被完整纳入资源的视野。

  两个青岛的精彩“聚合”,开始构成一个真正完整的“大青岛”。

  863公里的海岸线,69个岛屿,胶州湾、鳌山湾、灵山湾三大湾群,分布着49个海湾……这一广阔海域的每一片海滩、每一片礁石、每一朵浪花,都是世界级的滨海资源。

  在全新的视野中,整个海域、所有岸线、每一个海岛,都成为魅力、潜力都毫不输于陆上青岛的宝贵空间。

  在准确的定位中,海岸、近海、远海,将成为一条生机无限、潜力巨大的可持续发展的海上产业经济乐园……

  一个全新的青岛,就这样在全新的视野中凸现。

  大青岛,新思维

  视角的转换,视野的放大,改变的不止是看待这座城市的空间尺度,更是运筹这座城市的思维格局。

  与“全域视野”互为表里的是“统筹理念”。青岛的决策层敏锐地意识到,在全新的发展阶段,只有在全域配置资源,只有全域的均衡发展,大青岛的脚步才能迈进得更加坚实,大青岛的未来才能更具竞争力。

  于是,全新的“全域统筹”战略思维,成为了青岛这一轮空间重塑的核心原则。在它的指引下,这座城市突破了长久以来的思维桎梏,勾勒出全新路径,推动“大青岛”豪迈跨越。

  “全域统筹”的战略思维,让这座城市彻底跳出了城乡二元分治的固有樊篱。不只着眼成熟区域、热点地带,而是在全域科学布局、合理配置要素。

  城市组团的分布格局,更为科学。1万余平方公里的完整陆域,都成为了大青岛的舞台。围绕胶州湾,构建起大青岛都市核心区,在其外围则次第分布次中心城市和新城组团、重点发展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

  一个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职能明确、布局合理的新型城市组团,跃然而出。在这样的布局之下,大青岛将真正步入全域融合发展的新阶段,城乡一体化进程也将全面加速。

  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配置,不再“厚此薄彼”,转而以全域均等化为指向。仅以教育为例,大青岛除了在核心区建设三个综合性职教园区外,在五市各规划建设一所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统筹、优化、整合、建设七区13所普通高中、9个职业教育项目、2个特殊教育项目、2个素质教育项目以及约700所城乡幼儿园……传统意义上的市域,反而成为发力的 “主战场”。

  交通、市政设施、医疗卫生、养老助残、社区服务,公共文化体育等,无不如此。一个协调、平衡的覆盖全域的全方位的服务、支撑体系,正在渐渐成型。

  “全域统筹”的战略思维,还一举打破了行政区划的僵化壁垒。不再是人为地划定界限,而是按照产业发展的需要,用设置全新功能区的方式,更为高效、科学地配置空间资源。

  在大青岛全域,规划布局4个综合经济功能区、10个先进制造业功能区、6个服务业功能区。同时,以遵循金融服务、总部商务、商业贸易、科技孵化、软件服务外包、现代物流、文化创意、旅游休闲度假及会展、人才公寓、社会事业等发展的内在需求,在全域启动“十个千万平米工程”。

  既有的行政边界被成功突破,在全域的广阔空间里,经济要素可以自由地聚合,产业的链条得以自如地延展。

  “全域统筹”的战略思维,更突破了长久以来单一的“陆地中心”,成功进入“陆海统筹”这一前沿题域。

  着眼海、陆两个青岛,这座城市科学确定海域、岸线、海岛功能布局,设置海岸、近海、远海三条开发保护带,重点开发董家口、丁字湾岸段,优化提升胶州湾岸段、灵山湾岸段。一条以陆促海、以海带陆,充满无尽潜力的经济带加速隆起,进而推动青岛更加开放,对接东北亚,联通全世界。

  大青岛的全域,就这样被前所未有地“激活”。

  大青岛,新形态

  沿着这些全新的发展路径,自然而然,“大青岛”的城市形态,开始了空前激越、空前深刻的重塑。

  那个一直以来沿海岸线布局的城市结构被彻底突破。

  全新的“大青岛”,以“一轴三带”为框架,呈现出“多中心、集合型海湾城市群”的崭新空间格局。一轴,即以青岛的母亲河——大沽河为生态中轴;“三带”,即滨海蓝色经济发展带、烟威青综合发展带和济潍青综合发展带。(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而胶州湾沿岸,则是这一格局的核心,充当着“一轴三带”的起点。

  注视这一核心湾区,注视这一“大青岛”最具能量的内核,东岸、西岸、北岸,正依托各自特点,形成功能互补、相互依托、各具特色的中心城区。

  东岸城区,包括了市南、市北、四方、李沧和崂山区,面积589平方公里。它是这座城市行政、文化、金融、商务、商贸、旅游度假综合服务中心。延续青岛百年历史文脉,彰显山海城特色,提升城区品质,重在做优做美,是东岸发展的路径选择。

  为此,这座城市以空前严格的举措,呵护28平方公里的历史城区。更紧紧把握老港区转型国际邮轮母港,铁路北客站、2014世园会等开发建设契机,全力提升内涵式发展水平。

  西岸城区,包括了黄岛区和胶南城区,面积750平方公里,是西海岸经济新区的公共服务和管理中心、承载蓝色经济产业发展的核心区。打造海洋经济特色鲜明的新区,全力做大做强,将成为西岸的新目标。

  北岸城区,包括城阳区、红岛经济区,面积553平方公里。科技型、生态型、人文型新城区是它的全新定位。依托城阳中心区,建设北部综合服务中心;依托青岛高新区形成蓝色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打造软件科技城;依托红岛及周边地区优良的自然条件,统筹布局公共服务和管理、文化、会议、金融商贸、医疗医学和体育中心。重在做高做新,是这一区域的新追求。

  如果说,东岸、西岸、北岸“三城联动”,形成了一张极具张力的大弓。那么,“一轴三带”就是它释放出的动力强劲的箭簇。

  以骨干复合交通廊道为依托,多个城市组团沿 “一轴三带”灵动布局,与中心城区优势互补,同时向周边辐射。

  在这“一轴三带”之上,正崛起10个外围次中心城市和新城组团。

  其中,五市建成区将加快发展,向中等城市迈进。即墨城区,瞄准半岛的商贸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胶州城区,锁定半岛的物流枢纽、先进制造业基地;平度城区,则重点发展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和先进制造业;莱西城区,定位现代农业产业化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和青岛水源保护地。

  五个新城组团,则将成为城市扩张的新引擎。董家口港城,重点打造全国大宗散货集运中心、临港海洋经济集聚区、重化产业基地;空港新城,规划为具备区域枢纽功能的干线机场、临空产业集聚区;鳌山湾新城,是蓝色硅谷核心区所在地,也是国家级滨海旅游度假目的地,将全力向海洋科技滨海新城迈进;世园生态都市新区,发展为集旅游休闲、科技创新、和谐宜居为一体的生态型城市新区;姜山新城,定位为循环经济示范基地;新河新城为现代化工产业基地。

  同时,按照工业型、旅游型、交通型、农副产品集散及加工型、农贸型五种职能类型,50个左右的重点城镇也将沿“一轴三带”高度聚合,1000个新型农村社区也将快速成型。而一批重点中心镇还将向小城市迈进,进而形成布局更为合理的城镇体系。

  “一轴三带”的城市格局,除了可以更为科学、合理地在全域布局城市组团,更将全面强化城市与区域的互动。

  沿着这些轴线,向南对接鲁南,连接长三角;向北对接胶东半岛,融入环渤海;向西对接鲁中鲁西,服务沿黄流域。

  在这一全新的框架之内,青岛城市化的进程将全面加速。专家预测,到2020年,青岛全市人口规模将达到1200万左右,七区人口规模550万,全市城镇化率78%以上。

  届时,多中心、生态化、海湾型正成为这座城市最为悦目的靓丽标签。

  一个全新的大青岛,将与世界一流湾区城市比肩而立。(执笔 本报记者 段晓东)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