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 百宝箱
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半岛网闻 > 正文

青岛人全国租海搞养殖 租金低自然条件好受欢迎

来源:青岛晚报-- 2012-08-19 14:03:58 字号:TT

青岛人全国租海搞养殖

青岛人全国租海搞养殖

  说起青岛的特产,人们自然想到的是海参、鲍鱼、对虾。然而,最近几年,随着岛城沿海养殖区域面积的逐渐缩小,大批青岛的养殖户将目光瞄向了外地沿海区域。北到河北、辽宁,南至浙江、福建,在万里之遥的海岸线上,到处可见青岛海鲜养殖人的身影。在当地养殖户的眼中,这些吃苦耐劳而经验丰富的青岛“耕海人”正以星火燎原之势将触角伸向了中国东部沿海漫长的海岸线。

  9成鳌山养殖户外地包海

  昨天上午,

记者来到即墨市鳌山卫镇,满以为这个昔日曾经以海货养殖闻名全国的地方,可以看到很多养殖池,然而五六年前养殖池子沿着海边蔓延二三十公里的盛况早已不在,用即墨市鳌山卫镇政府一名工作人员的话说,“早都搬到外地去搞养殖了,毫不夸张地说全国各地哪里都有,这些年大江南北,只要是有大规模养殖对虾的地方,就有咱们鳌山卫养殖户的身影”。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十年前即墨市从事海水养殖的总户数在800户左右,其中鳌山卫镇的养殖户就占了500多户。鳌山卫镇一养殖合作社的总经理林先生告诉记者,自从2001年前后滨海大道东部开始海域整治,养殖户们就陆续到外地去寻找场地了,如今仍然坚持在本地养虾的养殖户不到一成,剩下的大多数都到了河北的秦皇岛和省内的东营、海阳等地,这些地方水温、水质、饵料等条件比较适合养虾,加上这些地方的海水养殖是最近三四年刚刚发展起来的,包海成本只有青岛本地的五分之一。 “咱青岛的即墨鳌山卫无论是养虾的历史还是规模在全国海水养殖中都是领先的,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只要是沿海区域大规模养殖对虾的地方,都有咱们鳌山卫的养殖户。 ”老林自豪地向记者介绍说。

  河北两大养虾县青岛人唱主角

  即墨市鳌山卫镇水泊村村民张延忠今年49岁,曾经在老家干货车司机的他离开家乡已经6个年头,如今在海阳市大阎家镇潮里村和人合伙承包了380亩对虾,一共七个池子,主要养的是日本车虾。昨天中午1时许,记者见到了正在和伙伴们吃午饭的张延忠。 6年的海边盐滩养殖生活,已经让他的皮肤晒成了古铜色。 “大阎家镇这一代大约有3000多亩虾池,基本是以养对虾为主,而搞养殖的9成都是咱们即墨鳌山卫的人,总人数在100人以上。 ”张延忠指着周边成片的养殖池告诉记者,因为要常年蹲点照顾虾池,虽然即墨到海阳大桥修通以后,路途近了不少,但是张延忠一年也就回家三四趟。

  采访中,鳌山卫镇当地的养殖户告诉记者,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和唐山市乐亭县的海水养殖最近两年刚刚起步,因此鳌山卫人就扎着堆地前去“淘金”,而这些养虾经验丰富的“青岛人”无一不是流露出羡慕的语气。 “这两个县百分之九十的对虾养殖产业都是青岛即墨人在经营,河北省乐亭县和昌黎县为例,当地的养虾业九成是由即墨鳌山卫的人在经营。 ”风头远远超过了他们本地人。 ”因为青岛本地用于海水养殖的地方有限,几年前先后有70多家养虾户从青岛迁到了乐亭和昌黎拓展养虾业。 “一户少的有几百亩,多的甚至达到上万亩。 ”

  “北鲍南养”青岛人去闽浙租海

  每年4月,胶南市灵山卫街道办事处大湾村养殖基地的渔民们,都会载着一船一船的鲍鱼从福建结束半年的“假期”回到青岛。大湾村党支部书记翟开军告诉记者,过去的鲍鱼养殖都是本地化,但是鲍鱼的生长周期太长,一般要经过三年的养殖后才能出池。为此,合作社在几年前就开始摸索在南方一些海域尝试“北鲍南养”。去年10月,合作社派人从大连、烟台等地购入优良鲍鱼苗种后,随即运往福建莆田附近租用的海域,让小鲍鱼苗在福建过冬。经过近半年的调养,这批鲍鱼目前已长到了6厘米左右,随后再将鲍鱼运回大湾村养殖海域,长到8厘米以上就可以上市销售了。据介绍,大湾村鲍鱼养殖面积达到200多亩海域,全村共有4000多笼鲍鱼,总数量在一千万粒以上,在“北鲍南养”的成功经验吸引下,大湾村的六七十家养殖户都要跟着他们的鲍鱼“南北迁徙” 。

  鲍鱼千里迢迢送到闽浙养殖,去了租海、来回长途跋涉的运输费用还能有啥赚头?大湾村鲍鱼养殖户老陈告诉记者,异地调养巧妙解决了北方鲍鱼冬季休眠不生长的问题,缩短了鲍鱼的生长周期,鲍鱼苗种的死亡率会大大降低,扣除运费和相关支出,还是大有赚头。翟开军算了一笔账:每年冬季,合作社为海水加热帮鲍鱼过冬的费用达上百万元,如果运到南方养殖,运费和海域租赁费只需20万元至30万元,而这批鲍鱼苗至少节约成本在1000万元以上。

  避寒灾青岛养殖人向南“迁徙”

  “我有两个池子,都是养了海参,前两年气温最低的那一阵子,损失惨重,海参大约冻死了五分之一,两年加起来,我损失了接近20万。”胶州市营海街道办事处的养殖户陈晓前几年一直被极端的寒冷天气 “害”得心惊胆战。“连续两年海参都大批被冻死,养殖户再也不敢抱侥幸心理了,现在我们这一带的池子里基本没有海参了,都送到南方去了。 ”陈晓说,海参的耐寒能力比较强,因此他只将一些个头小的海参寄养到附近的海参大棚里。

  “现在池子里剩下的都是个头比较大的海参,只要做到让池水流动起来,一旦结了冰尽快想办法破除,防止海参窒息就行了。”陈晓告诉记者,五年前营海街道办事处的海参养殖规模在一百亩左右,从三年前开始有养殖户因惧怕“寒灾”而开始陆续向南“迁徙”,他们的第一站是江苏的连云港,后来继续往南到了浙江沿海,从去年以来,最后一批海参养殖户都“迁”到了更远的福建沿海。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胶州营海,像陈晓这样的海参养殖户,最近几年离家到南方继续他们的“耕海梦”的就有六七十户。(记者 赵杰)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