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半岛网闻 > 正文

探访百年台柳路 李村大集前世今生(图)

来源:QTV-今日-- 2013-02-19 15:32:33 字号:TT

探访百年台柳路 李村大集前世今生

探访百年台柳路 李村大集前世今生

    提起青岛的集市,名气最响、规模最大、历史最长、商品最齐全的,非李村大集莫属。李村大集,紧靠台柳路,承载了很多老青岛人儿时的回忆。时至今日,百年大集依然繁华依旧。今天的系列报道《百年台柳路》,让我们沿着老台柳路,去寻访那些发生在大集上的故事。

    过了河南庄,以前的台柳路,被改称为九水路。继续向东,就到了李村河桥头。

    我们现在是来到了九水路的中段,这里也是老台柳路的一部分,我旁边是李村桥,桥头有一个石碑,上面写着,李村,明代后期已成为集市重镇,现在站在桥头往下看,每逢二七的时候,这里依然是人头攒动、繁华依旧。

    李村集不同于一般的农贸市场,自开集之初,就延续着逢农历二、七赶集的习俗,交易品种五花八门,包罗万象,小到针头线脑、面人糖稀,大到桌椅板凳、衣橱立柜,只要你想买的,这里肯定都能找到。今年70岁的吕龙聚,三十年前开始在大集上做服装生意,一直没有中断。

    本来,李村只是一个普通的小村庄,与周围的河南庄、杨哥庄等村庄没有什么两样,但李村所处位置离青岛较近,又在几个村庄的中心,交通方便,最重要的一点,李村有一个得天独厚、宽敞的李村河河滩,枯水季节很适于买卖牲口,盖房子用的檩条、高粱秸等大宗物品,都可以在河滩上交易,这都使得集市逐渐固定下来。

    不过,李村大集的兴旺,还要算改革开放之后。吕龙聚回忆,上世纪八十年代,李村集上卖的服装、鞋帽,都是从上海、广东进货,后来风靡岛城的牛仔裤,最早就是从李村大集上兴起来的。

    做香油生意的德州人张永善,比吕龙聚晚来了五年。对于这个背着行李,到异乡做生意的外地人来说,当年打听着台柳路、坐3路公交车来李村大集摆摊的经历,给他留下的印象更深。

    张永善是坐着3路车来李村的,而曲颂华和倪晓丽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3路车上的售票员和驾驶员,他们几乎每天都要沿着台柳路从台东到李村,跑上五个来回。

    不过,一到大集的日子,3路车上就热闹起来,有去城里买东西的市郊农民,也有拎着大包小包从李村集上满载而归的城里人。

    时代不断发展,李村大集上卖的东西也不局限于日用百货,二手汽车、彩电冰箱,也都成了大集上的畅销货,在这卖了半辈子衣服的吕龙聚,也日益感受到顾客的挑剔,他不得不去江苏常熟、浙江义乌等服装鞋帽更时尚的地方进货。

    不过有人担心,一家家现代商场、大品牌店的发展,会不会让百年大集没了市场。对此,吕龙聚哈哈一笑。

    2009年,李村大集被认定为青岛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继续保护、传承和发展。

    虽然说,先有李村集,后有台柳路,但是台柳路的建成通车,让更多南来北往的客商聚集于此,让这个农村集市的名气更大了,以至于这几十年来,一直是生意兴隆,买卖红火。可以说,李村大集的红火,台柳路功不可没。

    过了九水路和滨海大道的交叉口,台柳路便进入崂山地界,而那里离着台柳路的终点柳树台也就不远了。下面的一段台柳路,紧靠南九水河、盘山而建、周围怪石林立、风光秀丽。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