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 百宝箱
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青岛头条 > 正文

58中39中共迎校庆 专家解读青岛历史名校三成因

来源:大众网-- 2012-10-07 09:39:26 字号:TT


校史馆记录下58中60年来的点点滴滴。

58中校庆庆典上,两位老同学见面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10月6日,青岛两所著名中学——青岛58中和39中同时迎来建校六十周年庆典。六十年一甲子,对于一所学校来说,六十年校庆承载着太多人的记忆和期盼,两所学校的校友均纷纷返回母校。记者采访发现,尽管校庆庆典本身很隆重,但学校都把校庆最根本意图定位为育人,要借助校庆对在校生进行教育。今年青岛有一批名校都迎来“大年校庆”,教育专家也对青岛
历史名校形成原因进行了专门分析。

  58中老校友自发为母校献艺

  作为一所优质高中,近几年青岛58中一本达线率每年都在递增,在今年高考中,更是有近九成毕业生考上“一本”,创下了令人瞩目的“58中现象”。全国39所“985工程大学”中,有37所高校录取了58中的学生。

  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邹川宁在校庆庆典上表示,青岛58中是一所名扬岛城、享誉齐鲁的重点高中,在青岛教育界起到了排头兵的示范性、典型性、辐射性的带头作用,已经成为了青岛教育的一张亮丽名片。

  当天校庆的重头戏是庆典演出,而演出中的不少节目都是校友自发组织表演的。58中13名60多岁的老校友,自发组织合唱《老师我想你》,组织者是58中的1965届校友王长波,他是淄博市临淄区实验中学原校长、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作为一名老师,王长波深知教师工作的不易,因此他才特意组织了这个节目。

  58中组建的青岛市第一个学生大型交响乐团——金钥匙交响乐团,也在校庆庆典上进行了演出。这个学生乐团已经接到由国务院新闻办、教育部、文化部、外交部和奥地利政府共同主办的“2013奥地利·中国艺术节”的邀请,元旦前后,乐团将赴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

  39中唐国强倪萍送书画祝福

  同一天,是另一所著名高中——青岛39中(海大附中)60周年校庆日。青岛39中创建于1952年,时为山东大学工农速成中学,先后命名为山东大学附属中学、山东海洋学院附属中学、山东省青岛第三十九中学,2003年加挂“中国海洋大学附属中学”校牌。

  39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该校培养出诸多明星大腕,唐国强、倪萍、王绘春、赵娜、王静、张山、陈好等一大批影视明星都出自该校,39中也被誉为“表演艺术家的摇篮”。

  在10月3日,39中已经提前举办了60周年校庆音乐会,校友倪萍为母校送上了两幅自己的最新画作,一幅画是一个母鸡带着一群小鸡在觅食,另一幅画是在一座巍峨的高山上,一条悠长的山路曲折绵延,山脚下是一个大人牵着一个孩子前行的背影。倪萍希望自己的学弟学妹能懂得感恩,成才成家。唐国强因档期原因未能返回母校,委托师弟张山带来了一幅自己的书法作品,祝贺母校的60岁生日。

  在6日校庆庆典上,39中组织了退休老教师集体走红地毯,享受“明星”待遇,还邀请校友在学校手模墙留下自己的手模,以及对母校的祝福。

思索 红火办校庆能带来什么

  5年一小庆、10年一大庆,这是青岛各学校对待校庆的普遍态度,今年又是青岛的校庆年,9月,青岛6中举办了50周年校庆,平安路第二小学举办了60周年校庆。10月,在58中和39中举办完60周年校庆后,台东六路小学将在青岛大剧院举行建校110周年庆典活动。红红火火办校庆背后,究竟能够带来什么?这是教育界不少人正思考的问题。

  58中校长袁国彬为了这个60周年校庆,已经足足思考了长达一年时间,在他看来,宏伟盛大的校庆庆典只不过是种形式,回归到学校育人本职作用才是根本。“学校举办校庆可以详细梳理过去历史,整合校友资源,为校友们重新团聚提供平台和契机。但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对在校生起到激励作用,让他们了解母校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增强自豪感和自信心,学校办校庆过程就是一个育人过程。”袁国彬认为,“大年校庆”对于一所学校来说是一次机会,是推动学校办学层次提高的一个有力“跳板”。

  58中高三生张瑶就对校庆有一番自己的感受,“一名高中生,在高中最多只能待3年,我觉得能够赶上六十年校庆是个很难得的机会,校庆其实是一个传承学风的机会,我借此能够和毕业的师哥师姐进行面对面交流,受益匪浅,对明年高考很有帮助。”张瑶还总结了58中学生所独有的“小本精神”,即几乎每名学生都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把各种知识点记录在上面,在跑操、排队打饭等间歇期,掏出小本子进行学习,不浪费一点儿时间,她认为类似于“小本精神”都应该是校庆中大力提倡的学习风气。

  青岛39中也不是只拘泥于校庆庆典,在校庆中还举行了以“学校发展与特色建设”为主题的校长论坛,邀请来自国内知名中学的100多位校长参加论坛,为学校未来发展出谋划策。

  解读 三大因素成就历史名校

  举办校庆的各类学校,都期盼着能够成为载入史册的历史名校。青岛市教育局“教育专家咨询团”团长、研究员翟广顺分析认为,青岛历史名校具有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备受关注等特点,而一所历史名校的形成,至少要具备三方面的要素:

  首先,办学较为稳定,注重特色立校。解放以来青岛中学不断增加,除了“文革”时期将10所地处崂山地区的学校划归当时的崂山县管理外,一直由市教育行政部门直接管理,财力相对充足,政策相对稳定,管理层次相对较高。青岛的中学发展过程较少分分合合,“折腾少”就容易于形成办学特色。

  “青岛39中虽脱胎于山东大学工农速成中学,但建校时的校址仍然保留,大门的朝向、学校中轴线也保持原貌,长期保持稳定。”翟广顺表示,39中的艺术教育,尤其是表演艺术特色萌芽于建校初期的上世纪60年代,及至上世纪70年代出现了唐国强、倪萍等一批演艺界明星,因此“39中现象”闻名全国绝非偶然。

  其次,学校校长多为能人,岗位任职时间较长。青岛教育界认同这样一句话: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凡是历史名校,能人校长都有很长的任期,有的甚至任职到退休。如以前的青岛58中于肇庆、青岛师范学校臧思远、青岛6中宋懋钰等人,从参加工作就在这所学校,从普通教师做起,一步步走上校长岗位,直至退休。贤能校长把一生事业献给一所学校,就能成就这所学校,同时也成就了校长个人。

  最后,尊重学校历史,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尽管许多学校面貌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但历史名校大都留有遗址和遗迹 。如 9中的“礼贤楼”,市实验小学111年前的总督府童子学堂 ,都进行了重新修复,对青岛历史文化风貌的保护起到了促进作用。

■现场

74岁北大校友终见84岁恩师

  “老师好,您还记得当年的学生吗?”今年74岁的崔盛元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但当遇见自己的昔日恩师——已经84岁高龄的王凤英时,仍像当年学生一样恭恭敬敬,崔盛元是在上世纪50年代从当时青岛5中考上北京大学法律系的,之后就再也没有回过老家青岛和母校,这次借着校庆时机,老人终于圆梦。

  崔盛元听力不好,要佩戴着助听器才能听清旁人说话,但聊起曾经的求学经历,崔盛元仍记忆犹新。“我是班上的班长,那时候高考直接关系到人生前途与命运,我很紧张,考完天天去传达室盼录取通知书,去了好几次都扑空,本以为没希望上大学,结果一下子来了北大录取通知书。”崔盛元说,他是当年高考中,青岛考上北大唯一一名学生。崔盛元班上还有一名同学姜华山那年考上了清华大学,一个班里同时考上北大清华,这在当时青岛教育圈引起很大轰动。

  当天还有一位不是校友的特殊嘉宾——77岁的周廉杰,尽管没有在58中上过一天学,但他3个儿子都先后从这所学校毕业,由于3个儿子都在外地没办法回来,他当天是特意代表儿子们来给母校送祝福,“尽管我没有在这里上过学,但和这里老师们都很熟悉,我非常感谢58中为我儿子们提供的良好教育。”周廉杰为58中送来了自己亲笔所写的书法,表达心意。

■历程

校名三度更改办学一直不凡

  翟广顺应邀来到58中参加校庆庆典,向记者回忆了58中这所名校在60年里所走过的艰辛历程,很多人并不知道其实58中起初并不是这个校名,这所中学曾经先后三次改名。

  “1952年青岛5中建校,虽在偏离市区的郊外,但办学业绩一直不凡。”翟广顺介绍说,1964年7月,5中党支部书记曹善杰赴北京出席全国中、高等学校政治教育工作会议,是当时青岛唯一代表,同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合影。

  1969年3月,青岛市下放中学管理体制,将设置在崂山县境内的10所中学交崂山县领导,青岛5中更名为“崂山县第一中学”。“这所学校虽是‘下放’,但却具有‘县一中’的特殊地位,占尽了天时地利。”翟广顺表示,改名并没有影响教育质量,崂山1中25年的办学业绩在青岛始终保持一流。

  1994年4月,国务院批复青岛市市区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当年11月,青岛市编委根据解决区划调整遗留问题的《会议纪要》批复崂山一中划归青岛市教委管理,更改为青岛58中,学校由此进入新的发展期。58中重新返回市辖学校行列,使原有的青岛中学格局重新“洗牌”。 [编辑: 李敏娜]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