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 百宝箱
新闻专题> 时政类 > 正文

“微尘”“红飘带”感动中国 亮出城市新名片

来源:青岛早报-- 2012-06-25 17:44:31 字号:TT

    ■文明驻心中

    处处可见“小蓝帽”

    文明基因植入城市的每一个细胞参与志愿活动成了市民生活常态

    2008年,青岛成功举办一届让全国和世界称赞的奥帆赛。奥帆赛上,成千上万的志愿者成为青岛奥帆赛场上的一道独特的风景,蔚蓝的海边身着各色祥云服饰的他们,穿梭于帆船赛场的各个角落,无私奉献,不辞辛苦,共同见证了奥运盛事成功举办。奥帆赛过后,人们发现,志愿者们已经离去,但志愿

精神一直留在这个城市里,留在人们的身边。特别是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活跃在各个领域内的志愿者,让人们看到城市的志愿奉献精神。

    家住市南区奉化路的71岁老人张桂芝,在她获得的诸多奖励中,特别看重一个荣誉证书,那是奖励她为全国第十一届运动会优秀志愿者的荣誉证书。虽然年过七旬,但提到参加志愿活动,张桂芝说她总是全身充满活力。“上街维护交通秩序,参加社区治安联防巡逻,我还特别加入了专为关爱空巢老人组织起来的志愿者团队。”张桂芝告诉记者,她所在的社区现在有老龄志愿者团队,大家在志愿奉献活动中收获了生活的快乐。

    在青岛,像张桂芝老人这样,参加志愿活动已经成了众多市民的生活常态。据市志愿者协会统计,目前全市共有11758支志愿服务队伍、44.5万名注册志愿者。这些志愿者活跃在各行各业,他们如同植入文明基因的城市细胞,用他们的奉献共同推起了青岛城市文明的高度。比如在青岛,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有一小部分人群比较特殊,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不管是上班时间还是公休日,只要他们一接到血站电话就会立马赶去献血——这就是“熊猫血”献血志愿者团体。

    创城期间,头戴蓝色志愿者标志帽的市民更是走上街头,随处可见。

    志愿行为成了青岛市民“文明于心,外化于行”的最好见证之一。

    ■亮出“城市名片”

    “微尘”“红飘带”感动中国

    5年来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成为青岛形象新名片

    青岛是一座充满爱心的城市。五年来,我市一手抓硬环境建设,一手抓软环境和人的道德心建设。自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先后涌现出大洋一号船长陆会胜、普通士官朱桂全、奉献爱心的市民群体“微尘”、救危扶困出租车司机群体“红飘带”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形成了富有时代特色、彰显城市内涵的典型群体,成为青岛这座城市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微尘,上升为城市精神

    青岛 “微尘”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2004年底印度洋突发海啸灾难时,一对中年夫妇走进了青岛市红十字会,他们说替朋友为印度洋海啸灾区的灾民捐款5万元。当工作人员问其姓名以便开具收据时,他们留下了“微尘”的化名。短短数年之后,“微尘”扩大成一个爱心群体,走进青岛的大街小巷。

    寻找“微尘”的过程,成为青岛市挖掘和塑造城市精神的契机。“微尘”精神深深感动了市民,越来越多的人在捐款后留下了 “微尘”“小小微尘”“微粒”的名字。“微尘”已逐步扩展为一个充满爱心的群体,成为青岛公益事业的品牌。仅2008年汶川大地震,青岛市以“微尘”名义捐款捐物的就达2.97亿元。“微尘”从当初一个爱心捐款者随手写下的名字,演化成为“一座城市的良心”。

    把握“微尘”现象,我市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微尘公益文化宣传,不断在全市掀起学习微尘精神、共奏爱心乐章、共建和谐社会的热潮,将微尘精神上升为一种催人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引导全市人民做体现时代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如今,体现爱心永驻、博大无私、真诚互助精神的“微尘”现象已经上升为一种城市精神。

    有一个事例可以说明“微尘”精神在青岛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深入到每个人的心里,由青岛报业传媒集团和市红会联袂推出的“读早报晚报做微尘”公益活动,倡导人们 “向微尘学习,读一份报,献一份爱”,一年时间累计捐款70余万元,使5000多人次受益。

    红飘带,传递温暖感动中国

    在青岛,红飘带和全国知名的公益品牌“微尘”一样,有着一种特殊的含义。她诞生于2006年,当时三位岛城出租车司机先后捡到巨款后主动交还失主,青岛市民自发赠送红飘带向他们表达敬意。之后,岛城出租车行业就将红飘带印制到了那些助人为乐、拾金不昧、见义勇为的出租车司机的车上。从此,“红飘带”成为一种精神,涌动在青岛的大街小巷。

    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组织全市窗口行业学习红飘带精神,把飞扬的红飘带变成了青岛城市文明的象征和创建和谐社会的纽带。当800万岛城市民因“微尘”而凝聚,因“红飘带”而提升,把对城市的热爱和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领悟,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时候,“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就成了大家良知的底线。

    2011年10月7日,发生在青岛街头的一件事,让全国再次感受到岛城“红飘带”精神的温暖与可敬。那一天,在南京路公交车站,一位老人突然摔倒在地血流不止。人们打了120急救电话,但一时谁也不敢上前救助,路过此地的青岛艺华出租车红飘带车队队长慕春华首先伸出了救助的手。当时有一个人说,大姐你别动,是他自己磕倒的。对于对方善意的提醒,慕春华并没有犹豫,而是半跪在地上,试试老人的脉搏,询问老人心脏有没有不适感。接着,在场的人们也一起上来帮忙了。为了尽早让老人得到救治,慕春华在两位年轻人的帮助下,用自己的车将老人送到医院,等老人的家人赶到时,老人已经脱离了危险。

    2011年11月26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以《温暖的红飘带》为题对我市红飘带出租车队的先进事迹进行了报道。节目播出后第二天,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群致信市交通委运管局及全市出租车司机师傅们,表达了“感谢和深深的敬意”,指出“助人为乐、拾金不昧、扶危济困、见义勇为、敬老爱亲的有形和无形的‘红飘带’,向社会传递着爱的温暖,成为岛城新的亮丽名片”,并号召全市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在每一位青岛市民心中系起属于自己的‘红飘带’,更多地关爱他人,传递温暖,在心手相连中凝聚起道德的力量,共同建设我们宜居幸福的现代化青岛!”

    看了李群书记的信后出租车司机师傅们备受鼓舞,社会各界表示要 “弘扬红飘带精神,争做文明使者”,迅速掀起弘扬红飘带精神的高潮。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