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 百宝箱
国内国际 > 正文

体操冠军退役打零工 生活艰辛仍怀体操梦(图)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2-05-27 13:03:28 字号:TT

孙旭光在自己即将开业的电信产品销售和电脑维修的小店中。

    空有对体操的满腔热情却无法实现

    邻近胶州市洋河镇大王家村的一条乡间公路边,孙旭光的电信产品销售和电脑维修店即将开张。这是孙旭光在附近一家饭店打工时,好心的饭店老板委托一位在电信局的朋友给孙旭光提供便利,帮助他开了这么一家店。小店主要代理销售电话卡,并提供电脑维修、网线安装等服务,这些服务在农村地区还比较欠缺。

    店里醒目的位置挂着好几幅孙旭光昔日在赛场上一展身手的大照片,虽然小店尚未开业,已经有不少乡亲慕名而来,他们也许说不上孙旭光的名字,但“冠军”已成了孙旭光的代称。

    在外闯荡漂泊了几年之后,孙旭光终于有了安身立命的一片天地,这里距离青岛市区有两个多小时的车程,为了节约路费花销,孙旭光并不时常回家。为了当运动员,孙旭光从小就离开了父母,没想到退役之后,他还要继续与母亲和妻儿忍受思亲之苦。

    思亲之苦还在其次,最让孙旭光难以释怀的是,现实空负了他对体操事业的满腔热情和一身本领。

  “我在当运动员后,从未想过自己退役后会如何进行二次择业,因为在我的意识里,我一直就觉得自己这辈子不可能再离开体操了。”

  2005年退役之前,孙旭光就开始主动往体操教练的方向转型,“除了完成运动员的训练任务之外,我还帮助指导几名年轻队员的训练。”他还曾多次与队里的领导沟通,表达了自己希望在退役后担任体操教练的愿望。但在他退役那年,队里说没有教练编制,孙旭光只能领取自主择业补助金。

  在中国,有些运动员在退役后,完全不想从事与自己原先的项目相关的工作,有些运动员在退役后,虽然从事与自己原先的项目相关的工作,却没有了工作激情。孙旭光则是相反的极致典型,“我一走进体操房,就觉得那是自己的家。在我当运动员兼教练员的那段时间,我在体操房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一点都不觉得累,我每天都会提前把训练用的器械和垫子摆得整整齐齐,而这类工作通常都是让小运动员去做。”

  在退役之后,即使生活再艰难,孙旭光也时刻关注着体操赛场的动向,“一旦有新规则出台,我都会托人要一份仔细研读。”

  业余时间,孙旭光设想着如果自己是体操教练,应该用怎样的方法去挑选苗子和训练队员,在农村打工的这段时间,他顺带着了解了农村地区的风土人情以及选拔体操苗子的可行性,“我所有对体操的思索和琢磨,只是源自心底对体操的那份爱,就算我知道我想的一切都可能白费,我仍然觉得进行思考的过程很享受。”

  孙旭光甚至幻想着,如果哪一天队伍需要他重新上赛场,他一定不会拒绝,“别看我这么大岁数了,给我3个月恢复训练时间,我一定还能拿到山东省的吊环冠军。”

  其实,多年的竞技训练,早已在孙旭光身上留下了无数伤病。他的右肩关节软骨已经磨损殆尽,一举起胳膊就会发出骨头相磨的咔咔声,“经常在夜里被突然疼醒,整个胳膊都不能动弹,要用左胳膊把它搬动。”

  在大王家村为王秀强搭建监控摄像头时,记者注意到一个细节,孙旭光蹲在地上时一直是脚跟离地,“这是我1999年两个跟腱断裂后留下的后遗症,因为跟腱是重接的,短了一截。这还算好,每年冬天,天气寒冷导致跟腱受伤处疼痛,那才是难以忍受的。”

  不过,运动员特有的坚韧品质也是运动生涯留给孙旭光的宝贵财富,如果不是心中始终有一股不服输的精神,孙旭光不知道自己能否克服退役以来面对的种种挫折,能否从零做起,学到一手电脑维修的好手艺。

  在退役的这几年,孙旭光曾短暂去香港担任过少儿体操教练,香港青少年体操培训的高度普及让孙旭光感到惊讶,反观内地,尽管体操竞技水平高度发展,但业余训练和普及程度却十分薄弱,否则,像他这样对体操怀有梦想的运动员,即使退役后不能成为专业队教练,也至少不会毫无用武之地。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