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题 > 时政类 > 正文

“历史包袱”变“老城优势”的创新做法

2023-12-11 16:32 来源:青岛日报
分享到:

“历史包袱”变“老城优势”的创新做法

王慧翔

老城区如何焕发新活力是历史主题,更是时代命题。借助青岛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市南区从历史文化利用、街区建筑修缮、流量业态导入等方面展开工作,将“历史包袱”变为“老城优势”,促进百年老城蝶变新生,为青岛高质量发展打开新空间、积聚新能量。

传承创新并举,激发老城区历史文化“新动能”。一是垒实“压舱石”,深入挖掘历史资料。积极组建专家智库团队,搭建文化研究体系,科学指导完成王统照、赵太侔等名人故居保护利用,为城区建筑修缮提供原始档案资料,编辑完成《大鲍岛历史研究通览》《纵横街里》等23部260万字系列研究丛书,让文化“软实力”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二是按下“快捷键”,打造顶流文化品牌。依托百年文化资源禀赋,做强“青文驿”“上街里·阅城”等文化品牌,推出全省首个“上街里·阅城”全要素数据库,打造中山路城市记忆馆、安娜别墅、小红楼美术馆等10个“阅城”星级示范样板,建设共生共智共享的“城市记忆会客厅”。完成中山路、大鲍岛区域历史建筑标识牌设置,争创全国“地名文化示范街区”。

三是发展“新引擎”,讲好青岛老城故事。结合5A级景区创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出“品读建筑”历史建筑游、“对话百年”文博展馆游等18条特色旅游路线。建立“VR历史建筑云”,将百年老街、名人故居、老字号等搬上云端,提供全天候阅读建筑的数字化驿站,推动实现“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城市可记忆”。

修缮改造并进,打造老城区整体风貌“新形象”。一是修缮“标准化”,精心雕琢老街建筑。科学编制风貌保护区域规划,以5A级景区标准提速核心区改造,将257处历史建筑部件、构件列为价值保护要素,做到应保尽保、原貌修复,以“绣花功夫”努力守护老城味道的“根”和“魂”,“一二一、上街里”得到全景再现。

二是配套“智能化”,提升街区整体品质。推行景区化管理,建设“全域智能运营”指挥调度中心,加快市政配套设施建设,实现物管设施智慧化,持续完善老城招牌功能。全面提升城区道路环境,系统研究停车方案,扩大停车容量,建设历史城区智慧停车导航系统,打通中山路周边区域道路交通微循环。

三是夜间“缤纷化”,点亮多彩夜间生活。围绕时刻彰显滨海魅力风情和百年历史缩影,以栈桥、小青岛、海上皇宫为依托,打造栈桥“光从海上来”主题激光秀。完成中山路5号等多处墙面投影,实现“远观有气势、近看有趣味、细品有故事”。将历史建筑、里院和鱼骨街巷进行主体亮化,营造高端素雅的城市夜景,烘托绚丽浓郁的街区氛围。

热点爆点并推,点燃老城区流量消费“新高潮”。一是提速招商落位。精准把握年轻人主流消费需求,推出8大主题20万平方米招商载体,全面整合上街里“食、宿、恋、集、礼、博、游、乐”等特质资源,推出8大品牌消费产品,引育一批特色网红流量商铺,构建门类齐全、特色显著、产品丰富的上街里品牌产品体系。

二是拓展消费场景。注重消费、文旅、社交融合的新模式、新场景,充分利用裸眼3D等技术拓展元宇宙应用场景,打造特色度假品牌。推出夜间消费主题活动,大力培育“夜游、夜娱、夜秀、夜购、夜读”等夜间商业业态。“狂欢热浪”辐射拉动人流客流的同时,涌入大批高端业态,引领老城消费与时尚打卡新风潮。

三是打造节会盛宴。紧跟艺术潮流,推出丰富文旅场景的精品化活动,让历史城区“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天天都精彩”,形成上街里“街头微演艺”“街头艺术秀”等多元化老城文化艺术品牌。构建上街里全媒体运作矩阵,全方位收集、拍摄上街里素材,营造话题爆点、打造活动热点,形成千万级流量入口,打造链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全域传播的欢动街区。

(作者单位:市南区委党校)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