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题 > 时政类 > 正文

深度融入“一带一路” 提升枢纽经济发展能级

2023-11-22 15:48 来源:青岛日报
分享到:

倪庆东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随着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陆海天网”四位一体互联互通布局的不断优化,青岛“一带一路”双节点效应持续放大,率先成为港口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四型”物流枢纽,在国家物流布局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同时,青岛服务“一带一路”的国际物流通道不断拓展,构建起多式联运物流大通道。2022年,青岛市以水路运输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3959亿元;上合示范区已开行31条国内国际班列线路,通达上合组织和共建“一带一路”23个国家、54个城市。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强调,“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加快推进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进‘丝路海运’港航贸一体化发展”。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促进港航贸一体化发展,要求在建立互联互通网络的同时推进港航贸一体化,这就需要在推动物流枢纽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枢纽经济。枢纽经济是以交通、物流枢纽等资源要素集聚为载体,在特定空间范围内,通过技术变革和制度创新,优化区域经济要素时空配置,重塑产业空间分工体系,培育具有区域集聚辐射能力的产业集群,以实现经济运行质量、效率提升的一种经济形态。其主要特征是通过聚流、引流、驻流等,发挥对经济的扩散效应和辐射效应。因此,要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契机,进一步发挥海港及空港等枢纽功能,统筹硬件和软件建设;以打造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和国际航空枢纽为重点,建设多式联运组织中心,支撑青岛经济腹地和辐射范围不断拓展,提升枢纽经济发展能级,为创建国家物流枢纽经济示范区提供支撑。

进一步发挥青岛“四型”物流枢纽优势,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发展多式联运,推动枢纽集疏运体系建设,构建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青岛交通大格局

一是进一步提高港口、机场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推进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设,完善港口基础设施,加快港口防波堤、航道和集疏运体系建设,推动专业化码头和通用码头建设,引导主要货类运输向专业化码头集中,提升港口专业化水平。优化青岛港航线网络,继续巩固加密日韩等近洋航线,加大欧洲、美洲等地区远洋航线开辟力度。通过进一步增开海铁联运班列线路、建设内陆港,发挥沿黄流域最主要的经济出海口作用。当前,全球知名的国际航空枢纽普遍具有以下特征:航班点丰富、枢纽航线网络完善;中转比重较大、中转流程顺畅、效率高;服务设施完善,顾客体验好;枢纽外部交通衔接高效顺畅等。目前,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已开通国内国际客运航线200余条,集聚了50多家国内外航空公司。为提升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能级,建议在巩固国际航线网络、发展高品质国内航线网络的基础上,提升青岛胶东国际机场门户枢纽功能,进一步深化枢纽共建合作,提升中转和空地联运服务水平,优化与国内骨干城市和世界主要枢纽机场联通的空中通道,打造全国重要的国际中转口岸。

二是积极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不断提升辐射能力。整合优化现有资源,加快推进以轨道交通站场、机场、道路客运站为主体的综合客运枢纽和联通海港、铁路货运站场、公路港、空港的综合货运枢纽体系建设。推进上合国际物流基地和山东自贸区青岛物流基地建设,形成海陆共济的大物流格局,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同时,打造“中欧班列+航班航线”,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空中物流走廊。完善上合示范区与港口间公路集疏运网络,优化疏港公路结构,完善“公路港”网络体系。整合上合示范区周边陆海空铁口岸资源,促进上合示范区与青岛港、青岛胶东国际机场、中铁联集青岛中心站有效衔接。

强化创新引领,打造融合创新数字枢纽。依托新型基础设施示范城市建设,完善枢纽数字化基础设施,优化数字化服务能力,应用新技术推动枢纽产业创新发展,搭建新平台,推动要素高度聚集、信息全面互联

一是推进枢纽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动物流枢纽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围绕智慧港航、智慧枢纽、智慧物流等,构建集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多种新技术为基础的新型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推进青岛港引航站智慧引航服务系统建设,加大自动化码头优化力度,实现无人理货智能化和无人监控一体化发展,促进港口基础设施与智能船舶装卸货协同衔接。深化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智慧机场建设,推进航空货站物流、分拣和监管功能智慧化发展,提升机场陆侧交通一站式运营管理和多元化信息服务能力。推进数据协调、简化和标准化工作,通过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采用通用的接口规范等,实现跨部门、跨系统、跨区域的数据交换共享和功能对接。注重推进交通运输设施、信息基础设施、市场基础设施一体化进程,完善枢纽网络体系,打破要素市场及产品市场流动壁垒。

二是构建枢纽经济发展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建设青岛科技创新实验室、交通研究中心等平台,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交通产业创新联盟,提升交通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发能力。以国家物流枢纽信息平台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青岛港多式联运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深化与监管数据交互,与港口、铁路等铁水联运信息互联共享。以现代航运服务信息化支持保障平台为基础,进一步整合港航服务、经贸商务和港口物流等各类信息资源,完善健全各类服务。建立完善上合示范区跨境电商智慧供应链生态系统,进一步推广物流仓储系统智慧化、设施智能化建设相关应用。加快建立中欧班列公共信息平台,加强国际合作、提高信息透明度、加强信息安全保障,提供增值服务,促进综合服务水平的提升。推进上合货物物流需求平台建设,实现物流信息的采集、处理、组织、存储、发布和共享。

构建枢纽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打通物流链中的产业壁垒,加强物流链上下游资源整合与集成,促进物流链相关方的业务协同与高效衔接,推进物流链服务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的高效协同,助力产业链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建设现代枢纽产业体系

一是加快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统筹协调港口与产业园区规划建设,推进前湾港区、董家口港区冷链物流项目建设、运营,形成冷链产业集聚。加快引进国际船代、货代公司,重点培育船舶管理、代理服务、货运服务、船员劳务、修造服务、船舶供应、航运经纪等产业。提升大宗商品交易规模,巩固青岛口岸进口橡胶在全国的领先地位,打造以橡胶、棉花、矿权交易为龙头,集贵金属、化工品、农产品交易于一体的国际交易市场体系、多种类的专业化市场交易中心,集聚大宗商品交易。建立与国际标准对接、向高端化发展的大宗商品物流产业链,引进与港口物流相关的金融、保险、咨询、评估、法律、研发等国内外相关专业化服务机构,不断提升服务能级,鼓励设立与航运金融相关的中介机构,引进融资租赁公司,开展邮轮、游艇、游船等租赁业务,打造航运金融中心。

二是构建现代临空产业体系。借助青岛胶东国际机场的便利条件,集中力量发展航空基地、航空维修、航空培训等航空运输服务业,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航空公司、航空维修战略合作商,探索开展飞机及大型航空设备融资租赁等航空融资业务。同时,关注航空新材料、人工智能等临空先导产业,以智能芯片技术研发为核心,拓展语音识别、自动驾驶、智能机器人等产业领域,建立从核心部件到智能终端设备制造的产业链。进一步发展跨境电商、旅游会展、商务商贸等临空现代服务业。开展“空空+空地”货物集疏模式,构建运转高效的集散分拨组织体系。增开“全货机”航线,提升货邮中转功能,打造面向上合组织国家和东北亚地区的航空物流枢纽。推动临空未来产业发展,布局航天运输系统、空天动力装备制造、卫星通信等产业。

(作者单位:青岛市委党校)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