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专题> 节会类 > 正文

“微尘”在行动 爱心铸品牌

来源:北方网-- 2013-03-04 22:24:32 字号:TT

[片花]

2005年10月16号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掌声不断。第二届“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表彰大会隆重举行,岛城人爱心汇聚而成的“微尘”第一个登台领奖。和其他领奖人不同的是,接受荣誉的并不是“微尘”本人。

作为唯一一个也是首次出现的不具名的公益群体,“微尘”的当选引来了人们好奇的目光:一个普通人的爱心,像星星之火,在照亮别人的同时,也点燃众人爱心,汇聚成从善如流的力量,激荡为叫响全国的公益品牌!

第一篇:凡人小事,神秘“微尘”无私奉献

[现场音响压混]

化名“微尘”,是青岛的一位普通的市民,他数次向灾区大数额捐款不留名;“微尘”又是一个充满爱心的群体,频繁出现在青岛市各种公益活动当中。

在人们赞佩的目光中,青岛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刘丽萍戴着“微尘”徽章第一个登台,人们把掌声慷慨地送给岛城的这个爱心群体。

[音响]

“微尘”能获此殊荣,是我们青岛市人民的骄傲和荣耀!

“微尘”是谁?公益群体又是怎样产生的?这得先给您讲一个带有童话般神秘色彩的真实故事。

故事回溯到2004年的最后一天,当时正值印度洋海啸灾难发生后不久,一对中年夫妇急匆匆地走进青岛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陈敏回忆说:

[音响]

他们掏出了5万块钱的现金,说呢要替朋友向海啸灾区捐款。

工作人员反复询问捐款人的姓名以便开具收据,中年夫妇为难地说:这位朋友只是想向灾区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如果非要留下什么名字的话,就写上“微尘”好了。

[音响]

他们说,人都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自己呢只是一个很平凡的人,做的事也非常的微小,就像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不值得称道,只是想平静地做一点事情。

而“微尘”这两个字却让工作人员心头一震,他们再熟悉不过了。

[音响]

我们感觉又是他们!怪不得觉得非常地面熟。因为这个“微尘”,他曾经在非典的时期捐款1万元,在新疆喀什地震的时候捐过5千块钱,而且还为白血病儿童捐过1万块钱,为湖南灾区捐款5万元。

市红十字会在随后的统计中发现,“微尘”的捐款已经累计超过了20万元。“微尘”到底是谁?是什么让他(她)这样无私地去帮助素不相识的人?在猜测与寻找间,“微尘”成为岛城市民街谈巷议、持续不衰的新闻热点。市民刘先生。

[音响]

特别想见见这个人,都想认识他!因为社会公益事业最需要这样的“微尘”。

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更想找到“微尘”。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刘丽萍告诉我们:

[音响]

我们不仅仅是在寻找一名热心的捐款人,更在寻找一种关爱他人的精神,通过这种寻找,把市民的目光聚焦到青岛的公益事业上来。

可是寻找过程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

[音响]

我们通过媒体报道了“微尘”的事迹,而且我们公布了热线电话,希望市民提供有关“微尘”的一些线索。但这些努力并没有让“微尘”现身。

与此同时,在青岛新闻网上,网友们纷纷留言,《2005请你找神秘“微尘”》:成为论坛里最热的帖子。

电台开通的寻人热线85701377也几乎成了“祝福”专线,市民张女士在热线中说:

[音响]

其实匿名捐助呢正是我们值得提倡的一种社会风气,我觉得吧既然“微尘”不愿意露面吧,那就让我们默默地祝福他吧。

市民袁先生建议说:

[音响]

“微尘”这两个字吧非常生动、贴切,我倒建议,今后不愿留名字的捐献者吧都可借用“微尘”这两个字,让它成为岛城公益事业的一种象征。

就在这时,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陈敏给新闻台打来热线,带来了有关“微尘”的消息:

[音响]

昨天晚上,一个非常神秘的男子给我们打来电话,在电话里他说,你们别再找了,“微尘”本人是不会露面的,但是他会继续做一些善事,记住“微尘”这个名字,让更多人来关心公益事业,这就是对他最好的一个新年祝福。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