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 百宝箱
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专题> 节会类 > 正文

城阳后田建医疗基金 治病不花钱村民得实惠

来源:青岛早报-- 2012-09-25 15:45:27 字号:TT

    核心提示

    城阳后田社区建立“医疗爱心基金”打消了富裕起来的村民因病返贫的后顾之忧

    全村387户,1500余人,干净漂亮的绿化小区,有独立影院的社区文化中心,就连居民购物都是刷卡消费,还享受免费的农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这就是城阳后田社区,也是城阳区第一个完成旧村改造的社区。“生活好了,最怕有病,有了病就得‘烧钱’!”5年前,即使在这个富裕村,也经常听到村

民说起这句话。2007年7月,社区成立“医疗爱心基金”以后,村民的后顾之忧就没了,因为村民在享受合作医疗等政府救助后,剩余的费用可再次申请社区救助,实现了看病几乎不花钱。“有病赶紧治,好日子在后头!”如今,村里开始流行这句话。

    社区出资救助困难家庭

    “社区‘医疗爱心基金’的成立,也经历了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后田社区宣传委员孙香娥说,其实,早在1995年,社区书记李忠祖就已经意识到村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并成立了最早的“医疗帮扶基金”。当时,这个“基金”全部由社区出资,几年来,从5万元一度递增到8万元,救助范围只针对患有大病的困难家庭。

    “社区的资金要照顾到全体村民的公共福利,单靠社区出资救助,毕竟是有限的。”孙香娥说,有限的资金使得大部分村民享受不到这项救助,处在贫困边缘的家庭,尤其是老人,不少因不舍得花钱看病,导致病情拖延。2000年,社区开始探讨一种村民医疗救助新模式。

    爱心基金让所有人受益

    2007年7月,一场独特的募捐晚会在后田社区会堂举行,在《爱的奉献》悠扬的歌声中,社区企业、党员、热心居民走上会场,100元、1000元、1万元、几十万元……一笔笔救助款放进了捐款箱。这次活动共募集518万元,社区用这笔善款成立了“医疗爱心基金”,还成立了领导小组,监督管理基金专款专用。

    “这次,在资金的运用上更加灵活。”孙香娥说,基金放在那里是“死”的,早晚有用完的一天,如何能形成长效的救助机制,社区有自己的办法,那就是将这笔基金本金不动,投入到经济效益好的企业进行运作,将每月的利息收益用来补助社区居民医疗费用,实现了基金的有效增长。

    “基金实现了增值,最终的目的还是要让更多的村民受益。”孙香娥说,经过一年的试运行,社区实现了“医疗爱心基金”对村民救助的全覆盖。社区居民生病住院后,合作医疗报销后剩余的费用,凭医疗费结算的相关手续,经社区公示后,以现金的形式发放给村民。

    特殊基金照顾“遗漏人群”

    “任何的模式都有不足,需要不断完善。”孙香娥说,经过4年的运行,居民对“医疗爱心基金”的模式反映都很好。可是,社区领导仍不满足,他们发现,还有一部分“遗漏人群”。“现在看病,几乎不用花钱,可有些药物,合作医疗不能报销,这笔费用对我们这些相对困难家庭仍是个难题。”社区领导走访居民中,一些患特殊病种、需要使用特殊药物治疗的村民的一句话,提醒了他们。“对,这个问题值得重视。”社区书记李忠祖向大家提出新的问题。

    去年11月份,社区又募捐220万元,成立了一个“特殊基金”。这笔基金是“医疗爱心基金”的补充,主要救助特殊病种、特殊困难的居民,救助内容包括合作医疗不予报销的特殊药物,以及居民不住院而花费的门诊费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后田社区实现了所有居民、所有病种、所有医疗费用救助的全覆盖。

    【讲述】 去超市诊所直接打卡就行

    75岁的后田社区居民李启墨见证了社区从贫穷走向富裕的过程,也是“医疗爱心基金”的受益者之一。“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村民还以种地为生,那时候,只是吃的有保证。”李启墨说,1990年李书记上任后,先给村民修路,后来又带领村民发展私营经济,九十年代中期时,社区里的汽修厂、纸箱厂、食品厂等个体企业已发展到20多家,1995年后,社区又对外招商,大量引进外资,居民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

    “2004年,社区完成旧村改造,让我们这些世代住在平房里的村民,第一次住进了楼房。”李启墨说,他永远忘不了搬进楼房的那一天,以前,他们一家三口挤在4间平房里住,没想到,老了还能单独住上80平方米的新楼房。不仅如此,像他们这些老人,每人每月还能享受社区生活补助和养老金近800元,而且,补助定时打进卡里,到社区超市诊所买东西看病,不用带现金,直接打卡就行。

    没后顾之忧心里踏实多了

    生活富裕了,也不是事事都顺心。李启墨说,十几年前,他老伴就查出“三高”。“老毛病了,也没啥大不了,这把年纪还治什么。”不论如何劝说,老伴就是不去医院。其实,他心里明白,老伴之所以不敢去医院,是怕查出大毛病,多花钱不说,还连累儿女,就这样一拖再拖,病情也越来越严重。为此,他心里一直有个解不开的疙瘩,干什么事也没精神。直到社区有了医疗基金,老伴才安心去医院治疗,总共花费3万元,城镇医疗保险报销后剩下的5000元,社区都给报了。

    去年,李启墨的儿子又查出肝硬化。“老伴、儿子接连住院治疗,要在以前肯定承受不了。”李启墨说,可接下来的连续两次小手术,除了医疗费用实报实销外,社区又给救助了4000多元。“以前住院,多余的钱都得自个掏腰包,我们这些老人节省惯了,让谁也不舍得,能熬过去就熬。现在,住院几乎不花钱,有病赶紧治,没有后顾之忧,心里踏实多了!”李启墨说。

    治病花10万几乎没有掏钱

    说起“医疗爱心基金”的好处,后田社区73岁的杨淑花最有话说。去年8月份,杨淑花在外出的路上突然感觉胸闷,一屁股坐在地上,幸亏村民及时发现,送到医院一查,心肌梗塞!命是救回来了,住院一个多月,花掉7万多元医疗费。祸不单行,今年4月份,她又患上阑尾炎,因做过心脏搭桥手术,不能动手术,只能药物治疗,一下又花掉3万多元。两次治疗,除去合作医疗保险的费用,社区又给救助3万多元。“政府报销再加上社区救助,这样,自个几乎不掏钱,这么好的事,还真让俺遇上了!遇上了!”杨淑花反复说。

    社区书记: 致富路上不让一户居民落队

    “10年来,我们一直坚持‘致富路上不让一户居民落队’的原则。”社区书记李忠祖说,为真正实现这一点,在社区经济发展的同时,就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居民住房、养老、医疗等民生问题。居民富起来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还有,社区居民住院看病医疗费用实报实销,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居民的后顾之忧。此外,社区还制定了每人每年9600元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达不到标准的,由社区一次性补齐,比青岛市市内四区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还高4560元。居民生活环境改善了,福利待遇落实了,养老医疗保障了,才能真正过上高质量的小康生活。

    【数字】 5年救助600人

    “救助人员名单和救助金额,社区每季度公布一次,救助总金额及基金剩余情况,也定时向村民公示。”后田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说。记者了解到,从2007年“医疗爱心基金”建立至今,5年时间,已连续救助600余人次,救助金额近200万元,受益村民超过三分之一。照此计算,平均下来,每月有10人受益,人均受救助金额达3000余元。(记者 王涛)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