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山东 > 正文

山东都司提名碑记碑身昨出土 与碑首合为完璧

1
青岛新闻网 2011-01-02 07:52:50 济南日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山东都司提名碑记”碑身出土

  与日前发现的碑首合为完璧 碑文记录有重要文献价值

  考古人员初步认定石碑为明朝崇祯七年由当时的“山东按察司副使兼布政司参议”汤道衡撰写,并由其派人刻制的。石碑的内容非常独特,对于明朝末期到清朝初期的官员任命制度,以及山东的官员任命及职衔变化情况有重大研究价值和非常高的历史和文物、文献价值。

  本报1月1日讯 很多读者可能还记得,本报曾在2010年12月8日报道过《“山东都司提名碑记”碑首现身》的新闻,当时只发现了碑首,而未发现碑身,昨天,记者接到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的电话,称在发现“山东都司提名碑记”碑首的位置不远处的渣土中,又发掘出了此碑的碑身。记者立即赶到现场进行了采访。

  记者在宽厚所街片区一处空地的渣土旁,见到了“山东都司提名碑记”的碑身。市考古研究所的何利在清理碑身上的泥土后,正在对上面的文字进行解读。他告诉记者,这通石碑高2米,宽0.95米,厚0.36米。是今天早上有热心市民给他们电话举报说在渣土中发现的,他们立即赶过来进行了发掘。经过初步勘察,确定与上次发现的“山东都司提名碑记”碑首属于同一通石碑。

  记者仔细观察这通碑身,上面的内容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的标题为《山东都指挥使司题名记》,和碑首的题额“山东都司提名碑记”稍有不同。内容大约为介绍山东历史上曲阜等地及受封官员情况的记载。落款为:“崇祯七年嘉平谷旦赐进士出身中宪大夫山东按察司副使兼布政司参议分东兖州功加服俸一级前提督本省学政延陵汤道衡撰”。下半部分从上到下被分为8栏,每栏又分为26格,在每栏的前面几格都刻有文字,记载的是都指挥使司下辖的各级官员的名录,每人占据两格。第一栏的官员职衔为“军政掌印都指挥佥事”,第一个官员是李延大,是明朝崇祯年间人,而最后一人是清朝康熙年间人,说明碑文记录的官员是从明朝崇祯年间到康熙年间的任职情况,而这通石碑的碑文落款是“崇祯七年”,这就有点矛盾了。何利在进行了仔细研读后,初步认为这通石碑就是明朝崇祯七年由当时的“山东按察司副使兼布政司参议”汤道衡撰写,并由其派人刻制的。至于为什么会出现清朝康熙年间官员的名字,可能是这个职衔一直到清初时还在使用,石碑也一直竖立着,所以康熙时的被任命者的情况也被续刻在这通石碑上,才形成了现在看到的明代石碑上有清代官员名称的特殊情况。

  何利告诉记者,这通石碑的内容非常独特,对于明朝末期到清朝初期的官员任命制度,以及山东的官员任命及职衔变化情况有重大研究价值和非常高的历史和文物、文献价值。这通石碑在上次发现碑首的附近渣土中发现,说明是同一个地方出土的。现在碑身和碑首都找到了,这通石碑也就完整了,而其价值也无形中提升了很多。像这样的题名碑在济南、山东很少发现。(记者 赵晓林)


相关阅读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上一篇:网友热议三字经禁令:出问题的不是典籍是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