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山东 > 正文

网友热议三字经禁令:出问题的不是典籍是社会

1
青岛新闻网 2011-01-02 07:46:51 山东商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网友热议三字经禁令:出问题的不是典籍是社会

 网友认为,读《三字经》没有一定之规,应“和而不同”

网友热议三字经禁令:出问题的不是典籍是社会

    “取”与“去”,交由时间评定

    山东省教育厅近日要求加强对传统文化等专题教育内容的管理,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内容,连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于如何“取”,怎样“去”,有网友表示,世界没有绝对完美的事物,大家关注的焦点不应是如何“取”和“去”,而应该是怎样让孩子读得明明白白。因为无论是黑是白,至少应该让孩子有所了解,毕竟这个世界不是只有一种颜色。

    A 出问题的不是《三字经》

    对于钱文忠教授“在当下社会,完全按照《三字经》培养的孩子,90%会不适应社会”的说法,绝大多数网友表示认可。

    网友“摩羯座”说,脱离了时代的背景,就算是学了,也不会有实质的收获。再就是学了以后对现在的社会能起到什么效果,要站在大背景下去思考。如果自己的国家提倡学,而且学的研究的和运用的都不错,那世界能配合你吗?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网友“芝田阳林”也认为,不是《三字经》出了问题,是社会出了问题。

    另一位网友表示,钱文忠教授是实话实说。当今时代,比过去复杂千万倍。老实人吃亏,就是一个证明。这虽然可悲,却是事实。他认为,只有对诚信者讲诚信,对虚伪者讲虚伪了。

    网友表示,传统的文化及知识是需要现代人发展性地并结合现代人实际地传承,不是照搬和死搬硬套。

    B 让孩子诚实总比欺诈好

    当网友们还在为山东省教育厅是否应该禁止全文荐读《三字经》激辩不已时,不少家长表现得却很淡然,“我没觉得这有很大的问题,让孩子多学点东西总是好的。”省城一家长刘女士说。

    刘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女儿从幼儿园开始就会背三字经了,女儿并不明白每个字的含义,但读的次数多了,她就越背越快,这也算是开发智力的一种方式吧。“我们也不强迫她,只要她自己不觉得是负担就行,毕竟让孩子多学点东西也没坏处。”刘女士说。对此,不少学校老师也持有相同观点。记者经调查发现,目前省城大多数中小学都开设了以传统文化为特色的兴趣小组,有的则直接列为校本课程。这些学校的学生,无论是高年级还是低年级,基本都能够把《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大学》等国学经典文章背诵下来。

    网友“老不明白”表示,尽管有些东西在社会上不一定适用,但让孩子们诚实,总比让他们欺诈好。“要是你不忠诚,不守信,不知孝悌,不守规矩,哪个又愿意和你打交道呢?你又怎么能够在社会上立足呢?”

    ■思考应对

    多元包容让孩子独立学习

    网友“冥王星主”表示,价值观的扭曲恐怕也绝非全文阅读了一本《三字经》所致,港澳台一贯重视国学,《三字经》等更是家喻户晓,也没见人家的价值观扭曲到哪里去,反倒显得传统与现代的理念结合得更彻底、更融合。教育部门应该更关注如何培养学生们的独立思维能力,而不是动辄试图灌输某种东西。他本人更倾向于传统的、古典的读本与现代的、西方舶来的,甚至意识形态的教育内容都有选择的作为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让学生们自己学习和思考,养成独立思考、多元包容的思维模式,恐怕更适合于现代的信息化社会。

    山东省烟台市网友表示,如同植物需要阳光空气和水,难道我们为了植物生长,就可以不要某一类阳光,某一类空气,某一类水靠近植物?世界没有绝对完美的事物,老师、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读,然后告诉孩子,哪些是“经典”,我们要从中学习什么;哪些是“糟粕”,它的形成有什么历史背景,我们如今为什么要摒弃。让孩子读得明明白白,知道黑白,比让孩子只看到一个颜色的世界更有利于孩子成长。至于如何才能让孩子读懂经典,网友认为,钱文忠教授在《百家讲坛》解读的《三字经》《弟子规》通俗易懂,完全可以借鉴。


相关阅读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上一篇:天价红丝砚身价飙升一年涨五倍 价值千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