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青岛头条 > 正文

生老病死潜规则无孔不入 普通人为求心安宁愿践行

来源:青岛早报-- 2013-03-03 06:36:21 字号:TT

    “无处不在”“无孔不入”,“潜规则”浸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引起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的热议。

    现状>>> “潜规则”无孔不入

    生育、上学、就业、升职、养老……表面的“显规则”之下,社会很多行业、很多领域,不分大事小事都有“潜规则”存在运行。招投标 “潜规则”——参与国企信息化系统招标的某软件公司总经理张平,找关系“搭上”招标负责人,打点近10万元“好处费”,成功中标;医疗“潜规则”——患病进医院需要手术的小李,托关系给主刀医生送去千元红包后,手术被提前;教育“潜规则”——每年的重要节日,如何给老师送礼都是杨女士的一块心病,“不给老师送礼,孩子会被照顾吗?”

    “有的人,不管遇到什么事,都喜欢托人情、找关系,不这样做,就觉得不踏实。”提起“潜规则”,全国政协委员葛剑雄颇有感触。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建伟认为,“潜规则”是一种暗中存在并持续发挥作用的隐形 “行为规范”。先是有人私下做一些不可公之于众的事,尝到甜头,于是形成一种私下行为的成功模式,成为共识,纷纷仿效,便形成“潜规则”。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谈起“潜规则”,无人持支持态度;当被问及是否参与“潜规则”,采访对象要么选择回避,要么承认“曾经参与”。

    社会生活中已有 “显规则”存在,原本有章可循,为什么“潜规则”能大行其道、无孔不入,甚至在有些领域,有取代“显规则”的势头?

    “就是因为‘潜规则’最初的受益者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导致逐渐蔓延。”全国政协委员彭雪峰说,“大家都知道投机取巧可以获益,否则就要吃亏,于是推而广之,整个社会风气就被带坏了。”

    “不遵守‘潜规则’你办得成事吗?”葛剑雄说,“人们对‘潜规则’心照不宣,甚至默认,使其成为一种强势存在。”

    问题>>> “我付出了,图个踏实”

    全国人大代表李大进直接抛出了一个问题,“‘一个普通人面临手术怎么办?’给医生送礼,哪怕拎去两篮子鸡蛋,认为‘我付出了’,心里图个踏实。”

    李大进认为这恰恰是最可怕的,因为运用“潜规则”的人很多并非是法律意义上的坏人,而大多是正常人、好人。他们很无奈地卷入“潜规则”中。

    李大进把眼光放远到中国30多年来的发展变化。他说:“过去中国物质匮乏,人们对金钱没有概念,对利益看得不是很重。但随着财富的积累,人们对金钱和利益的变化十分敏感。因此,‘潜规则’的形成有深刻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

    全国人大代表杨邦杰说,运用“潜规则”在中国社会源远流长,这跟历史、文化等都有关系,难以在短时间内铲除。

    一些代表委员认为,“潜规则”盛行与权力缺乏必要监督有关。一些人一旦手中拥有一定权力,就在“潜规则”面前迷失自己,成为“潜规则”扩散的推手。

    代表委员们指出,公权力的运行过程中,很多职务犯罪就是从“潜规则”发端、蔓延,对国家、社会危害极大。杨邦杰说,近年来,由于监督乏力、执法不严,一些“潜规则”已经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分析>>> 背后大多是利益的交换

    不少代表委员认为,要想解决“潜规则”问题,必须找到其背后的深层原因。

    张建伟说,当前不少行业存在的“潜规则”往往与腐败有关,小至揩油大至贿赂,“潜规则”背后大多是利益的交换,涉及医疗、教育、就业、升迁、资源获得等各种机会。要扭转这种不良风气,必须通过建立、健全制度并保证这些制度的贯彻执行,从根本上消除“潜规则”。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这个笼子的‘柱子’是法律,是舆论、社会等各方面强有力的监督,必须让这些 ‘柱子’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彭雪峰说。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治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徐汉明说,要及时立法修法填补法律空白弥补制度漏洞,防止“潜规则”乘虚而入。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使各领域的交往纳入法治轨道。要加大惩处力度,通过提高违法违纪成本,让“潜规则”获利人受到严惩。代表委员认为,全社会需要深入认识“潜规则”带来的危害,加强警示教育,自觉抵制“潜规则”,党员干部更应该率先垂范。

    “抵御‘潜规则’,社会、公民、政府都有责任。”李大进说,“要 ‘从我做起’,从基本的公民意识、社会公序良俗、法律制度建设、构建人与人的和谐关系等方面做起。治理‘潜规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必须要有紧迫感。”

    “当‘潜规则’完全吃不开的时候,就是它消亡的时候。”张建伟说。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