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题 > 时政类 > 正文

把高质量发展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2023-05-05 13:52 来源:青岛日报
分享到:

毕监武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当前,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其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相统一,把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施工图,切实推动青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第一,围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加快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战略安排、重大原则,加快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现代化治理样板城市。在综合发展实力、人民生活品质、社会文明程度、社会治理效能、生态环境质量等方面实现新跃升。到2035年,基本建成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第二,以现代化经济体系培育为中心,加快建设制造强市和“数字青岛”。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发展先进制造业为主攻方向,构建全要素、全生产链、全价值链的新产业发展体系,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等24条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15个新兴产业专业园区建设,培育一批世界级、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打造新经济集聚区,持续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发展传感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产业,积极发展平台经济、数字经济、工业互联网等新业态新模式。畅通经济循环,建设中日韩消费专区,加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统筹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面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加快海洋科技中心、海洋产业中心、航运贸易金融中心、海洋生态中心和海洋国际事务交流中心。

第三,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科技强市。强化创新驱动,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制,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支持中小企业成为创新重要发源地,积极培育“专精特新”企业,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实施全链条、一体化关键技术攻关,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掌握更多“撒手锏”式技术。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等平台创新能力,前瞻布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和制造业创新中心。改革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赋予科研院所和科技人员更大自主权,提高创新成果转化效率。加强就业和技能服务,完善对新就业形态的支持措施,实施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倍增计划,加快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第四,推进“青岛优品”创建工程,争创国家质量强市。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意识,健全质量政策,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促进质量变革创新,积极对接国际先进技术、规则、标准,全方位建设质量强市。坚持“质量至上、市场主导、创新引领、统筹推进”的原则,坚持把品牌建设与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相结合,聚焦重点产品、重点企业、重点产业、重点区域,通过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城市公共品牌,更好地发挥链需求、链资源、链平台功能,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痛点,加快产业链协同发展。在青岛市及周边推动轨道交通、石墨烯及新材料、碳素结构钢、内燃机检验检测能力提升。融合基础通用标准和专项标准,重点在统筹资源配置、规范工作机制、加强信用管理、推动实施应用、提升品牌价值等方面制定一批基础通用标准,分行业、分领域制定一批专项标准,到2025年,形成20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岛优品”产业集群。

第五,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建设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吃改革饭,走开放路”。落实青岛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确保经济数据精确、营商环境优化、产品质量可靠、资源对接精准和配置方式合理,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充分释放发展潜能、塑强竞争优势。当前,要从土地和劳动力、资本、技术和数据、能源、生态环境五个方面入手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让要素更好地为供给服务,以高质量供给创造和引领需求,畅通国内大循环,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尤其要强化市场监管和反垄断规制,维护市场秩序,引导资本要素有序健康发展。以全国民营经济联系点城市创建为主线,以培育领军标杆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梯度发展和中小企业招商引资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提升服务全市民营和中小企业发展能力为支撑,深学细照笃行“专精特新”工作法和“动车组”工作精神,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带动全社会形成尊重创业者、尊重企业家的良好氛围。探索政务环境、市场环境等领域系统集成,企业、个人全生命周期服务,主动跨前服务、智能审批、区域营商环境联动认同。持续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规范执法行为和自由裁量权。清理监管部门行政处罚事项,推动行政执法标准化建设。对新兴产业实行包容审慎监管。

第六,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市。放眼全球看青岛,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加快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要把参与发达经济体市场竞争和引进发达经济体高技术高质量的直接投资作为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方面。做实、做好、做美、做响上合示范区,加快建设海港、陆港、空港、铁路“四港联动”的上合国际枢纽港,推进青岛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建设运营,增强上合组织经贸学院办学能力,提高青岛·上合之珠国际博览中心运营水平。落实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推进实施山东自贸试验区2.0升级版方案,在绿色贸易、航运物流等领域形成30项以上高质量制度创新成果,建设成为灵活有序、高效引领的制度创新先行区。从长期来看,在条件成熟时,应学习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先进经验,对标建设开放度最高的自由贸易港区和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实现青岛片区兼具外贸、金融、商业、旅游等多种功能,向多层次、多方面发展。

第七,聚焦增进民生福祉,创造高品质生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战略,进一步加大就业服务、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完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多措并举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保障制度。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动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保险制度法定人群全覆盖,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充分运用“互联网+教育”“互联网+社保”“数智卫生”健康服务、数字医保服务等模式,提升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学习深圳“圳品”模式,把“青岛优品”创建办成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通过资源优化配置,大大提升市民的便利度。

第八,着力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青岛。逐步有序实现生产生活方式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完善绿色低碳政策和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激励约束作用,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深化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加快解决“堵”的问题、大力整治“乱”的现象、着力做好“美”的文章,让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宜游。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稳固蓝绿相依、山海城相融的一流生态基底,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打造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青岛先行区。扩大城市文化影响力,提升城市海洋文化形象,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工业遗址、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保护利用,推进青岛老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建设艺术城市,让人文青岛享誉世界。

(作者单位:青岛市社科院)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