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题 > 时政类 > 正文

生态宜居 阳光城阳

2018-12-27 15:18 来源:青岛晚报
分享到:

1994年5月,青岛市委、市政府进行区划调整,城阳区正式成立;2001年,青岛四方—庞巴迪—鲍尔铁路运输设备有限公司新工厂启用;2006年,第一列动车组在城阳下线;2016年,全国首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获批……经过24年的成长,作为大青岛北部崛起的必经之地和畅通东西高端资源要素的中间区域,城阳区已经成为一个沐浴着阳光的胶州湾北岸中心区,她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不断发展、壮大,在新时代的变革中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骄人成就。

新时代下,城阳区将以“建设生态宜居、品质活力的胶州湾北岸中心区”为总目标,奋力打造全市创新活力示范区、全省动能转换先行区、全国智能制造引领区,聚焦优环境、促发展、惠民生、保稳定、强党建五项重点工作争一流,以“阳光城阳”建设为总抓手,全力开创新时代城阳发展新局面,实现“在全市率先走在前列中再创辉煌”。

紧抓开放 新时代在对外开放中战绩辉煌

城阳立于开放、兴于开放、强于开放。早在1989年,全省第一家韩国独资企业——青岛托普顿有限公司落户流亭街道。城阳曾经创造了“韩资企业落户最多区域、韩国人居住生活最多区域、韩国料理店最多区域、出访韩国人员最多区域”四个全国第一。外贸进出口曾经连续10年位居全省县市区首位,被誉为“加工贸易江北第一区”。目前,已有58个国家和地区投资的6000多个项目花落城阳,4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扎根城阳,2017年,进出口总额历史性突破百亿美元。

今年,城阳做了两件大事。一是成功举办了被誉为“小世界杯”的2018“哥德杯中国”世界青少年足球赛,共有来自世界33个国家和地区的306支队伍参加,“哥德杯”赛事从今年起将长期落户青岛市城阳区。二是乘借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和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东风,成功承办了2018日韩(青岛)进口商品博览会,1518家企业参展,参展人员达18万人,累计交易额30亿元,4家日韩企业、5家跨境电商平台企业签约入驻日韩进口商品贸易港,10家企业签约入驻中韩创客合作园。作为青岛市对外开放的前沿,城阳将积极发挥传统优势,以东接日韩、西联上合为主攻方向,做大“日韩品牌”,打牢“上合印记”,着力打造青岛国际贸易、文化交流示范区。

更高质量引进来。突出壮大“1333”产业体系,今年以来,新签约外资项目152个、内资项目781个,总投资额1556.8亿元。海尔集团投资的细胞、康养、金控三个千亿级产业链项目落户城阳。突出发展跨境电商,依托邮政速递、中外运空运、新华锦、金竹电、中韩小微创客产业园等项目,支持阿里巴巴LBS服务中心等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加快发展,着力打造城阳跨境电商物流产业园区和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跨境电商企业孵化基地。突出发展工业楼宇,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加快高层工业楼宇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总投资29亿元、总建筑面积71万平方米、平均容积率3.2的联东U谷等8个高层工业楼宇项目陆续上马。突出发展总部经济,全面打响“总部沃土”品牌,总部载体新开工40万平方米、新竣工15万平方米,新引进和培育总部企业30个、同比增长200%,总部载体新引进企业1200余家。

更大步伐“走出去”。积极参与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全区在“一带一路”沿线16个国家投资56个项目,中方投资额11亿美元。首个对外承包工程项目菲律宾风电和光伏一体化发电项目、合同额2.78亿美元的阿根廷城际动车项目、海硕钢塑并购项目进展顺利;合同额13亿美元的中车芝加哥地铁项目今年年底启动运营;恒顺众昇印尼青岛综合产业园项目纳入国家商务部重点境外经贸合作区项目库,正在申报国家“丝路明珠”项目。

搭建高水平开放平台。依托韩国驻青总领事馆落户城阳的有力契机,加快国际机构集聚,配套建设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国际社区等高端服务设施,争取在城阳建设青岛使领馆区(外交园区)。依托日韩(青岛)进口商品博览会,建好韩国城项目,打造“365天永不落幕博览会”。建立企业“走出去”绿色通道,支持轨道交通产业关键设备和零部件等优质商品扩大进出口,积极推进国恩科技海外研发、中车四方股份芝加哥地铁等境外投资项目。

利惠民生 在持续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

民生连着民心,城阳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七成以上财力投向民生,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满意的事情抓起,持续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下一步,城阳区将继续把民生作为最大政治,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更高水平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围绕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持续加大学校、幼儿园新建、改扩建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年内中小学、幼儿园学位将分别新增9300个、1980个。坚持普惠与高端相结合,积极引入国科大附属学校等优质资源,加快教育由“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实施“联网+教育”行动,数字智慧校园建成率达100%。促进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加快打造群众体育名城、青少年足球名城。

围绕推进病有所医,深化医共体建设改革,积极推进国科大直属附属医院、二医迁建等重点项目建设和基层医疗机构规范化建设,积极推行公立医院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夯实健康城阳根基。成功承办全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场会、山东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培训观摩会。着力提升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在全市医疗机构中率先成立了“幸福家·心沟通”心理援助服务基地,加快构建区、街道、社区三级心理健康服务网络,打造心理健康咨询服务15分钟服务圈。顺利通过省级健康促进示范区评审,荣获全市唯一的全国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均等化服务示范区。

针对教育、医疗方面的短板,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强化改革创新,着力破解难题。一方面,加强资源统筹,依托国有投资公司,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民生领域,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办医、兴办养老机构,不断扩大优质公共资源供给。另一方面,调整土地收益分配相关政策,教育、医疗建设用地与商住用地同地同价,享受同等税收返还,有力调动了街道和社区积极性。

围绕推进劳有所得,强化就业需求对接,强化创业指导,创新“互联网+培训”等技能培训模式,统筹做好困难群体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促进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创业。

围绕推进老有所养,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建立起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顺利通过了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区验收。

围绕推进住有所居,大力实施道路畅通、供水改造、治污扩容、供热保障、燃气覆盖等工程,以“共享社区”建设推进新一轮旧村改造,统筹教育、医疗、文体等便民服务设施建设

围绕推进弱有所扶,精准开展“贫困群众同步奔小康”行动,对低保户和低保边缘户一户一策、综合施策,建立困难居民刚性医疗支出兜底制度,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开展困境未成年人关爱服务活动,实施残疾人康复“四助”工程,推行托居服务。

经过建区24年的快速发展,当前,城阳步入了转型突破、化蛹成蝶的关键阶段,迫切需要一个总抓手来凝神聚力,破解发展难题,推动高质量发展,助推创新提效、开放提速、城市提质、民生提标,开创新时代建设生态宜居、品质活力的胶州湾北岸中心区新局面。经过深入研究论证,城阳区委提出了“阳光城阳”建设这个总抓手,核心理念是惟民惟公、高效清正、公平正义、诚信和谐、乐观包容,通过阳光党建、阳光政务、阳光司法、阳光社会、阳光生活“五大工程”,以优良的党风带政风促民风,做到领导带头阳光、干部践行阳光、人人传播阳光、事事体现阳光、处处充满阳光,最终实现“阳光理念深入人心、阳光举措形成自觉、阳光生活共建共享”的目标。

从历史传承来看,城阳位于不其城之南,城之南谓之阳,城阳因此而得名。从阳光特质而言,阳光是公开公平的,既是防腐剂,可以让权力得到监督,又是生长剂,可以让万物茁壮成长,还是催化剂,可以让社会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秩序更加井然、社会运行更加高效。从阳光内涵来看,对个人来说,阳光是一种健康的心态;对一名干部来说,阳光是一种向上的状态;对一个区域而言,阳光则是一种良好的生态,是一个区域自然生态、政治生态、社会生态、人文生态叠加而成的一个大的发展生态,是促进区域发展的持久力量。

实施“阳光城阳”建设,城阳区总的计划是利用三年时间,一年取得阶段性成果、两年基本见成效、三年巩固提高。经过一年半多探索实施,实践证明,“阳光城阳”建设符合上级精神、契合时代要求、切合城阳实际,特别是积极回应了群众期待,在全区上下已经形成广泛共识,阳光理念逐渐深入人心,阳光举措不断推出并形成自觉,阳光生活成为群众的共同期盼。推进过程中,坚持的一个大的原则是:越是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越是要阳光;越是大家不了解的领域,越是要阳光;越是群众关注度高的工作,越是要阳光。比如,在阳光党建方面,实行阳光选人用人,采取了领导干部署名推荐、个人自荐,干部工作的公信度越来越高;顺利完成社区“阳光换届”,新成立社区“大党委”119个,进一步强化了党建龙头地位。在阳光政务方面,深化“一次办好”改革,实施“一窗受理”,将160项审批事项全部纳入网上审批平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促进了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在阳光司法方面,稳步实施司法体制改革,公检法司等各个部门不断拓宽公开渠道、加大公开力度,全面推行社区公共法律服务“1+1”制度,打造了公正公平的司法环境。在阳光社会方面,扎实开展失信问题专项治理,全面提升教育、医疗、就业、文化、保障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越来越高。在阳光生活方面,深入开展“四德”工程建设,开展讲好“城阳故事”活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心气越来越高。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记者宋新华

■书记访谈

城阳区区委书记王波

全力开创新时代城阳发展新局面

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赋予了城阳乘风破浪、抒展豪情的历史机缘。建区24年来,得益于改革开放,城阳从一个基础差、底子薄的城郊农业区发展成为了一座公共设施比较完善、生态环境宜居、群众安居乐业的现代化城区。2017年,全区生产总值由建区时的36.9亿元达到千亿元、财政收入由7000多万元达到百亿元、对外贸易由3亿多美元达到百亿美元,全区总体实力从全省县(市)区排名第50位跃居至第11位,先后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典型、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国家生态示范区等60多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

当前,乘着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圆满成功的东风,青岛由此迈入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行列,各种重大战略机遇在青岛加速叠加,各种有利因素在青岛加速集聚。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加快实施,全国首个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花落青岛,青岛正在承载更多的国家使命。城阳区作为大青岛的地理中心,是山东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三核联动”的交汇地,青岛市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胶州湾湾底核心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城阳区发展已经进入了最好的时代:一是后机场腾飞时代,随着机场搬迁,城阳长期束缚的空域将得到解放,30多平方公里土地也将得以充分利用,将使城阳“飞”得更高更远。二是新地铁畅达时代,根据全市规划,未来城阳将是地铁覆盖密度最大的城区之一,目前地铁1号线(未来的7号线)正在加紧施工,明年将建成通车,9号、10号线正在规划设计中,未来城阳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三是大产业集聚时代,占地83平方公里的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纳入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项目库,市委市政府刚刚批复成立了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建设上升全市、全省战略,城阳在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上的步伐也将更快更强。

下一步,城阳区将紧紧抓住山东省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和青岛市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历史机遇,围绕突出创新引领、实现三个更加目标要求,落实一三三五工作思路,全面推进“一三五一”工作举措,即,以“建设生态宜居、品质活力的胶州湾北岸中心区”为总目标,奋力打造全市创新活力示范区、全省动能转换先行区、全国智能制造引领区,聚焦优环境、促发展、惠民生、保稳定、强党建五项重点工作争一流,以“阳光城阳”建设为总抓手,全力开创新时代城阳发展新局面,实现“在全市率先走在前列中再创辉煌”。

改革开放城阳印记

●1978年,虹子河水库开工建设,位于崂山县城阳镇(现城阳区城阳街道)

●1986年,铁道部四方机车车辆工厂棘洪滩客车制造分厂在棘洪滩动工兴建,占地135公顷,是中国最大的客车生产基地。引黄济青工程破土动工。

●1988年,在时称四方机车车辆工厂棘洪滩客车分厂的中车四方股份,第一台车下线。

●1989年,山东省首家外商(泰国)独资企业——青岛正大有限公司落户城阳镇、山东省第一家韩国独资企业——青岛托普顿有限公司落户流亭镇。山东省引黄济青工程建成通水。

●1994年6月,青岛市市区行政区划作重大调整,新设立城阳区,辖城阳、流亭、夏庄、惜福镇、棘洪滩、上马、河套、红岛8个镇,区政府驻地设在城阳镇。总面积553平方公里,总人口40.9万人,230个行政村(居委会),生产总值30.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0.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36元,出口总额2.6亿美元。

●2001年,经山东省政府批准创建莱阳农学院青岛校区。

●2006年,第一列动车组在城阳下线。 (2007年11月,青岛市委、市政府调整成立新的青岛高新区工委、管委,原属城阳区的河套街道、红岛街道划归高新区。城阳区总面积变为378平方公里、辖城阳、流亭、夏庄、惜福镇、棘洪滩、上马六个街道,195个农村社区。 )

●2016年,城阳区被评为国家生态区。9月5日,全国首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获批。

●2017年3月,城阳区建设“阳光城阳”动员大会召开,制定下发《关于建设“阳光城阳”的指导意见》。

●2017年9日,城阳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项目以全省第一的成绩,顺利通过国家卫计委专家组评估验收。同月,全市美丽乡村建设现场观摩会在城阳区召开。

●2018年5月,海尔·城阳生物细胞谷项目签约,这是海尔集团2018年战略转型重点推进的项目,总投资超过100亿元,打造细胞采集、制备、存储、应用全产业链的生物产业共享生态圈和千亿级生物科技产业集群。

●2018年5月,城阳区成为山东省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区。全市首家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青峰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城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百姓乐园正式启动。

●2018年10月,由国家信息中心联合城阳区人民政府主办的2018国际创新创业大赛暨青岛国际创新生态论坛在城阳区举行。首个国家信息中心国际创新生态城正式开城,首批6家入驻企业、重点合作项目举行签约仪式,计划总投资230亿元。

●2018年11月,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成立暨新旧动能转换双招双引项目签约大会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35家企业签约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计划总投资185亿元。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规划区域83平方公里,以轨道交通产业为主导,区域内轨道交通产业产值(含收入)突破700亿元,是青岛市十条工业千亿级产业链增长最快的一条。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