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要闻焦点 > 正文

从农田到高楼林立 湖岛街道40年变迁见证改革开放成果

2018-12-06 17:31 作者:于泓 来源:青岛新闻网
分享到:

青岛新闻网12月6日讯(记者 于泓)从一片农田到如今高楼林立的社区,湖岛40年的发展就是改革开放40周年最好的缩影。

对于曾经从事社区工作的牟珊蒲来说,40年可不算短,在宜昌路社区,她曾是这里的“大家长”,从事社区工作17年。

回忆40年来的时代变迁,牟珊蒲说,1998年至2014年,她见证了居委会向社区的华丽转变,这段经历对她的人生道路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那个时候,大家特别能吃苦,可以说,吃苦耐劳的精神影响了自己一生。在之后的工作中,我也一直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遇到事情冲到最前面,迎难而上,不怕苦不怕累。”自1998年参加社区工作以来,已经过去了20个年头,曾经她是宜昌路社区居民的“大家长”。回望过去,牟珊蒲讲述了她对社区变化的感受和经历。

80年代前,湖岛地区基本上是工业厂房及综合建设用地,80年代陆续建成了多单位联合宿舍,就是四方大队(农业村庄),最早没有居民区。随着宜昌路5号、7号居民楼相继建立,由区政府(原四方区政府)设立湖岛街道办事处,经居民选举产生湖岛街道办事处第4、5、6、7居委会。1998年3月,牟珊蒲进入第六居委会工作。当时刚到居委会工作时,办公条件极其简陋,开始是在一个小房子里,只有一张办公桌,两把椅子,作为办公室。

牟珊蒲还记得,那时候的湖岛还有大片的农田,哪有现在这么些个高楼?

曾经的老社区

2018年1月,湖岛街道办事处重新挂牌成立,为使服务更加贴近群众,直接处理居民的各种问题,真正把服务送到居民家中,积极推行“小街道大社区”扁平化服务模式,将工作力量下沉,在原有基础上,21项业务办理从街道下放至社区,缩短居民办事的路径,实现不出社区就能办事的便捷。在近一年时间,为群众解决民生服务类问题1000余个。此外,社区内还配有各类服务队伍,包括专业维修队、法律援助队等等,共100多人,他们与网格员一起,组成了“1+1+N”的服务体系,承担社区具体的职责和工作。如专业维修队可以为居民提供水、电、房屋等基本设施的维修,除必要的材料费用以外,维修全部免费。

湖岛街道还优化“帮办代办”工作模式,针对独居老人、低保重残户、免费技术服务术后人群等特殊人群创新推行“1+3+N”主动上门“帮办代办”工作模式,以“关爱群众、融入群众”为思路,将党群服务中心划为领导小组,全体工作人员形成“1”个整体,整个辖区划分为宜昌路社区、瑞安路社区、滨海社区“3”个上门服务区域,以社区工作人员、社区党员志愿者、居民志愿者、楼组长、网格员等社区骨干力量组成“N”个帮办代办“跑腿员”,将工作重点放在社区里,根据服务对象的意愿,主动为低保重残人员提供一对一“保姆式”上门认证、定期回访,独居老人探视服务,领取社保待遇资格认证,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已婚育龄妇女)开具证明,免费发放避孕药具等十余项服务,实现了居民足不出户即可享受服务,方便辖区的特殊群体,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路”,提高了社区工作的效率。

“改革开放以来,社区的工作职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的职能就有综治信访、民政残联、人口计生、劳动保障等几十项,社区干部有限但是‘分工不分家’,在大家的努力下,所有社区工作都可以正常开展。”宜昌路社区党委书记徐桂林说,职能之变说明了如今社区工作的重要性,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要做,职责范围外的工作也要做,这就是现在的社区干部的工作性质。

时间,是记录历史的坐标,也是丈量城市发展的标尺。宜昌路社区只是青岛市实现居委会向社区华丽转变的一个缩影,工作力量下沉社区,实现社区自治,社区建设也逐步走向成熟,“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社区服务却从未改变。干净整洁的街道,不断增大的绿化面积,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人们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的改变,无一不在诉说着改革开放40周年的卓越成效。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