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要闻焦点 > 正文

64岁老人退休难解“心结” 专家:焦虑症发病率​走高

2018-07-05 11:37 作者:张萍 谢小真 来源:青岛新闻网
分享到:

青岛新闻网7月5日讯(记者 张萍 通讯员 谢小真)退休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是老年期开始的一个标志。64岁的青岛市民于阿姨(化名)备受胃部不适和失眠困扰,终日郁郁寡欢,甚至出现轻生念头。于阿姨辗转多家医院找不到病因,今年4月,终于在市立医院西院区临床心理科解开“心结”——原来,她患上的是“焦虑障碍”。

“我难受得想跳楼,医生却说我没病!”

于阿姨一年前开始出现胃部不适,常常感到胃胀、胃酸、胃部火烧感,用她自己的话说,“胃里火烧火燎的,像装了一台烤箱”。与胃部症状同时出现的还有失眠,于阿姨说,她夜间难以入睡,睡眠时间极短。后来,情况越发严重,于阿姨出现了口苦口干、大便结干,容易受到惊吓,甚至手机铃声乍一响起,都会让她吓得一哆嗦。

“天天担惊受怕的,什么都不想干,也不想出门,很快就瘦了。先后跑了好几家医院,医生都和我说:‘你没病,回家吧!’可我回了家实在太难受了,我都不想活了,有一阵儿都想跳楼了……”回忆起生病时的情况,于阿姨仍然记忆犹新。

原来,于阿姨感到胃部不适和失眠情况加重后,她曾辗转好几家医院,科室转了不少,检查也从头到脚做了一遍,但治疗效果均不理想。今年3月初,她被家人送往西院区临床心理科。经检查,于阿姨被确诊为“焦虑障碍”。

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医师王克表示:“患者在院外经过常规体检和必要的实验检查,却没发现任何器质性病因,因此医生给的答案是没有问题。换句话说,她的临床检查结果与她实际症状是不相符的。当躯体不适总是查不出任何原因的时候,应及时到临床心理科就诊。”

难以适应角色变化 这种病发病率走高

王克分析,患者属于典型的“焦虑障碍”,以躯体性症状表现为主。所谓“离退休综合症”,简单来说,老人从曾经忙碌充实的岗位上退下来,整日闲来无事,由此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很多人没有正确调整自己的心态,因而陷入心理误区,退休之后的生活孤寂落寞,郁郁寡欢,甚至度日如年。

“焦虑症与性格存在很大关系,追求完美的人易患焦虑症。”分析患病人群特点,王克说道,“此外,退休是一道分水岭,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让中老年人感到无所适从,没有找到合适的兴趣点,注意力就集中到自身健康上来。起初的小问题被无限放大,求医又找不到病因,以为病情很重,加重了焦虑症状。”因此,在于阿姨入院后,临床心理科首先做的,是对其解释病因;然后根据病情变化,给予她抗焦虑、改善睡眠治疗,并辅助心理疏导。

“咱家的医生永远面带笑容!”

王克表示,老年人的退休综合征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异常反应,主要表现在情绪和行为方面。患者一般会出现以下症状:性情变化明显,要么闷闷不乐、不言不语,要么急躁易怒、坐立不安、唠唠叨叨;行为反复、或无所适从;注意力不能集中,做事经常出错;对现实不满,容易怀旧;多疑,当听到他人议论工作时常会烦躁不安,猜疑其有意刺激自己。大多数当事者有失眠、多梦、心悸等症状。

“跑了这么多家医院,咱家的医生护士态度最好!”情况逐渐好转的于阿姨由衷地说,“曾经有过不止一个大夫对我说:‘你没病,回家吧’。我说:‘我这么难受,怎么可能没病!’大夫凶巴巴地说:‘我是医生还是你是医生?’但在咱们这儿,医生都能耐心地听完我的话,回答问题时都是面带微笑、细声细气,得的什么病、为什么得病、怎么治这个病,说得明明白白,让我觉得特别安心,而且充满信心。”

老有所为 开启另一种绚丽

据王克介绍,为避免“中招”,老年人必须在心理上认识、接受和迎接退休这个事实,重新安排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做到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具体来说,老年人要避免隔绝社会,一方面可以培养兴趣爱好,比如琴棋歌舞、书画摄影、气功聊天、打球垂钓、旅游观光等等;另一方面,应该扩大社交,排解寂寞,千万不要自我封闭。

同时,老年人应做到生活自律、科学保健,退休后给自己制定切实可行的作息时间表,早睡早起,按时休息,适时活动,戒除有害于健康的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的科学饮食习惯,建立起以保健为目的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

王克特别提醒退休老人,如果自己出现了“离退休综合征”的症状,切忌讳疾忌医,身体不适、心情不佳、情绪低落时,应该主动寻求帮助;对于患有严重的焦躁不安和失眠的离退休综合症的老人,必要时可在正规医疗机构的医生指导下适当服用药物以及接受心理治疗。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