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 正文

宁波抽检光明等六品牌鲜奶 合格率仅为68.66%

来源:钱江晚报-- 2013-02-28 10:23:05 字号:TT

    宁波市药监局:

    去年下半年抽检鲜奶201批次,合格率68.66%

    昨天,宁波市药监局发布消息,确认2012年下半年共抽检鲜奶201批次,63批次不合格,合格率为68.66%。

    药监局表示,鲜奶抽样地为大型超市和家庭订奶箱,其中大型超市抽检的鲜奶合格率为87.13%;家庭订奶箱的鲜奶抽检合格率为50%。

    鲜奶共抽检4种包装形式,从合格率分析,袋装抽检合格率最高,为84.21%,其次是纸盒装,合格率76.82%,玻璃瓶装为14.81%。塑料瓶装抽检4批次,2批次不合格。

    以上数据与网上公布的基本一致。

    药监局解释,鲜奶合格率较低,原因是部分样品检出大肠菌群超标和β-内酰胺酶阳性。63批次不合格鲜奶中,大肠菌群超标41批次、β-内酰胺酶阳性40批次。鲜奶检测项目包括大肠菌群、黄曲霉毒素M1、β-内酰胺酶、三聚氰胺、苯甲酸、山梨酸、无机砷、铬等8项,其他6个项目均合格。

    检测部门分析说,造成鲜奶大肠菌群超标的可能原因包括:生乳在采集、贮存或运输过程中被污染;生产加工过程中消毒杀菌不严;运输、贮存、销售鲜奶过程中冷链断裂导致微生物繁殖。常温下乳制品很容易导致微生物生长,家庭订奶户取奶不及时造成冷链断裂是鲜奶大肠菌群超标的主要原因。据宁波市质监局报告,2012年宁波市质监部门共进行鲜奶出厂检验335批次,合格率100%。

    导致鲜奶β-内酰胺酶阳性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内源性的,即由奶牛体内的耐药菌株产生的,二是为降解牛乳中残留的抗生素而外源性人为加入的。但目前尚无科学的检验鉴定方法区别这两种来源的β-内酰胺酶。

    宁波市食安办:

    以往每年抽检乳制品一次,然后写一份材料

    对于网帖公布的企业名单,以及每个鲜奶品牌的抽检结果,宁波市食安办相关人士拒绝作出回应。

    他说,他们每年都会对乳制品抽检一次,就抽检结果写一份材料,分析乳制品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提供给质监、工商部门。食安办不直接与企业联系,也不直接进行监管。

    这位人士表示,他们不能公开企业名字,因为他们“一般就是对趋势、对一个地区的情况进行分析,这个分析交给监管部门,由监管部门去监管。”

    另一方面,他们也不能排除样本在运输、保存过程中存在变质或污染的可能。

    他表示,去年抽检是在8月到11月进行的,就相关情况,本打算这周四召开新闻发布会的。

    他透露:“计划从3月起,每月对乳制品进行抽检,每月公布抽检结果。”

    宁波市畜牧兽医局畜牧科科长、高级畜牧师项益锋表示,鲜奶的来源——奶牛是没问题的,“我们定期都会检查,如果查出不健康等任何问题,奶牛就要被迁走屠杀。”

    项益锋表示,由于鲜奶的生产过程程序繁复,一个环节出了瑕疵,就可能造成鲜奶大肠菌群超标,所以即使网帖曝光的抽检结果是真的,他也说不清是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

    项益锋推测,抽检在去年8月进行,夏季高温,有利于菌群滋生。

天天315,有事您说话:青岛新闻网网友维权在行动

网友维权热线:0532-68873738或维权QQ:1400-845-847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