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本站公告 > 正文

青岛奥帆赛志:帆船之都满帆疾行

1
青岛新闻网 2010-08-10 11:06:24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给奥帆赛一个历史交代 ——写在《青岛奥帆赛志》出版发行之际

    昨日,《青岛奥帆赛志》正式发行,为青岛奥帆赛成功举办两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

    《青岛奥帆赛志》以翔实的资料,客观完整地记述了奥帆赛申办、筹

办、举办的全过程,是目前我国第一部关于北京奥运会的地方志文献,也是我省第一部大型体育赛事志。

    “这是对奥帆赛的一个历史交代。 ”市长夏耕在为其作序时,写下了这样的评价。 市领导高度重视史志编纂

    “2008年的奥帆赛对青岛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影响,北京市史志办正在编纂的《北京奥运会志》给我们带来了启发,作为史志工作者有责任编纂一部奥帆赛志,将对青岛产生巨大影响的奥帆赛记录下来、传承下去,并在奥帆赛两周年之际出书献礼。 ”市史志办主任高克力说,基于此考虑,市史志办向市委副书记、市长夏耕请示要编纂出版《青岛奥帆赛志》。

    让高克力没想到的是,这部志书引起了市领导高度重视:今年1月22日,夏耕市长在《关于编纂出版<青岛奥帆赛志>的请示》上作出批示,指示市史志办组织进行 《青岛奥帆赛志》编纂出版工作,并给予了良好的工作条件和一定的经费保障。在征求意见稿形成之后,夏市长利用休息时间对全文进行了审阅,从总体把握上提出了6条重要意见,并在市史志办《关于<青岛奥帆赛志>几个问题的请示》上作出批示:“作为史志,要尊重历史。同意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之后,夏市长利用业余时间又对本书进行审阅,并在电子文档上对序言、概述、组织机构、申办、运行机制、场馆工程以及后记等重点篇章进行了修改,批注了细致的修改意见,鼓励大家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将《青岛奥帆赛志》修改好,并就版式设计和出版工作谈了重要意见。

    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臧爱民在拿到征求意见稿时仔细提出了重要的修改意见。分管史志工作的副市长王修林则多次听取工作汇报,明确了严格的工作标准和质量要求,并与史志工作人员一起研究改进工作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1月22日,市史志办启动了《青岛奥帆赛志》编纂工作,并定于在奥帆赛两周年之前出书献礼。 用奥运精神编纂奥帆赛志

    翻开装帧精美的奥帆赛志,有这样一个“创纪录”数字不得不提:从1月22日编纂启动到5月4日形成68万字的征求意见稿,仅用了103天。按照惯例以及以往修志经验,如此大的工作量往往需要两年时间。省史志办公室原副主任、省修志业务专家咨询组专家王文恒在得知这一消息并翻看志书后说:“这在全省及至全国方志界都可以说是个‘奇迹’。 ”

    据市史志办副主任、《青岛奥帆赛志》副主编王现军介绍,该书共设13篇49章,70万字,图片270幅,表格56张。从1998年12月时任市委书记张惠来就申办奥帆赛作出批示记起,到2008年12月10日国际奥委会授予夏耕市长 “顾拜旦奖”,时间跨度整整10年。“该书编纂从一开始就坚持了高标准,市史志办组成了4人编纂小组,根据每位人员不同情况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工作分工。 ”王现军说,为及时掌握编纂阶段工作进度,市史志办每周召开2-3次编纂工作会议,及时研究解决编纂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在初稿形成的100多天里,共召开这样的“诸葛亮会”40余次。

    “去年腊月二十七,是我难忘的一天。 ”编审处处长王书高回忆说,这一天,编纂小组四人去市档案馆查找奥帆赛档案资料,从早晨一直查到下班,是资料管理员提醒他们已过了下班时间。而此时,天已擦黑,外边飘起了雪花,远处不时传来鞭炮声。

    编纂人陈庆民至今仍记得,从接到编书任务到该书征求意见稿完成的一百多天里,自己只休息了三天——其中的两天是大年三十、大年初一,大年初二大家都回来上班了;还有一天是5月4日,这天书被送到印刷厂出初稿,大家确实使不上劲,领导才安排各自回家休息。

    “刚开始我对场馆一无所知,现在一闭上眼脑子里就会清晰地浮现出奥帆中心的整体面貌。 ”负责城市运行、安全保卫、测试赛、赛事四部分编纂工作的赵经春用一句话概括了自己编志前后的变化。他说,在编纂安全保卫这一篇章时,他几经辗转核实了“防撞水马”这一为奥帆赛专门设计的安保设施。“100年后,希望人们还能知道它是做什么用的。 ”编纂赛事这一篇章时,因为缺乏专业知识,赵经春“急得上火掉了一颗牙”,他抱着一本 《航海细则》苦啃了一个月,并不停地请教原奥帆委竞赛部工作人员。

    “这些都不是问题,最难的是资料核实,因为修志要尊重历史。 ”陈庆民说。于是,一系列的故事围绕着核实资料展开了——

    为核实共有多少个青岛自己选拔的火炬手参与了青岛站传递,他颇费了一番周折——从市档案馆那里得到的一份资料显示,共有259人参与了青岛站火炬传递。根据资料介绍,他找来火炬手推荐表一个一个对照,首先删去了一些来自烟台、威海以及赞助商的火炬手代表。为确保准确无误,他还找到了当年负责火炬手选拔的奥帆委文化活动部负责人一一确认,最终确定了我市自己选拔的82人名单。

    在查阅资料过程中王书高发现,资料中缺少2008年青岛国际残疾人帆船赛竞赛成绩表。为此,他询问了多位档案整理者,得到的答案是没有成绩留存。功夫不负有心人。几经周折后,他终于在国际帆联网页上找到了成绩表。 凝聚众多参与者的智慧

    早在收集资料阶段,市档案馆就给予史志办资料查阅的特殊权限和方便,奥帆赛残奥帆赛安保、礼宾接待指挥部等部门则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文献,这些都为奥帆赛志顺利编纂提供了保证。

    编纂之初,由于缺乏从1999年申办到2003年奥帆委成立的资料,编纂人员先后多次走访奥帆博物馆和部分奥帆赛当事人。青岛奥帆赛亲历者陈敬莘曾两次被邀请走进史志办的大门,奥帆委多位工作人员更是放下手头工作,认真研读意见征求稿,逐字逐句写下自己的修改意见和建议。青岛城投集团领导先后两次召开座谈会,让所有参与过奥帆中心设计、建设的工程师到场座谈,为奥帆赛志编纂提供了大量资料。原奥帆委机关的十几位同志都是利用周末时间参加资料征集会,利用业余时间查找整理资料,共为奥帆赛志编纂提供了230万字的基础资料。

    文字资料有了,照片征集又成了编纂过程中的一大难题。在征集照片效果都不理想的情况下,市档案馆、青岛日报报业集团、市政府接待办、青岛奥帆博物馆的16位同志提供了1万多张照片。最终,有270张被选用在了志书上。

    初稿形成后,为保障编纂质量,市史志办安排专家对全书进行审核修改。市史志办副巡视员、《青岛奥帆赛志》副主编段祥泰告诉记者,要在不到三周时间内对全书70万字审核修改一遍,并保证事件、人物、数字、时间等准确无误,这是他26年史志生涯中的第一次。按出版规定,书稿在出版前须经过三个校次的校对。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每个校次都需要大伙加班加点地干。

    原奥帆委机关工作人员王芙玲对奥帆赛有一种特殊的情结,当领导让她承担奥帆赛志审核校对时欣然接受。利用业余时间,她对全书进行了认真审核,并提出多条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她还向史志办提供了奥帆赛颁奖嘉宾名单等有价值的资料。

    5月4日,市史志办向市有关领导、市老领导、奥帆委领导、奥帆委历任执委、奥帆委机关干部共93人征求了200多条意见,并请济南军区司令部、海军北海舰队司令部就保密内容进行审核。

    “如果没有来自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仅凭我们这些人是无法完成的。 ”拿着厚厚的征集来的意见,高克力感慨地对记者说。本报记者 贾 臻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要啤酒节演出票您就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