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专题> 时政类 > 正文 2013青岛两会专题

青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 全面取消以药养医

来源:大众网2013-01-09 10:53:40字号:TT

  下半年全市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全部推开,全面取消以药养医

  “你那么长时间在一线,有经验,有关医改的事儿,你就使劲说。”8日下午,青岛市机关会议中心二楼212室,人大市北三组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副市长牛俊宪对青岛海慈医疗集团总院长吉中强如是说,而当天有关医改的话题,也谈得火热。牛俊宪表示,今年开始,青岛将推进8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取消以药补医,到下半年,全市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全部推开。此外,今年新农合的个人筹资标准将涨到每人每年375元。

  看病贵不能单靠降药价

  “像青岛的城镇职工,一般住院治病,个人支付在33%左右,很多老百姓还是会说看病贵。”一说起看病贵的事儿,吉中强颇有感慨。原先很多人觉得只要把药品价格降下来,老百姓看病贵就解决了,但实际未必,因为药品生产是个风险行业,若一味降价,企业失去利润空间,就会转投其他行业,如果没人在药品上投入,以后会无药可用。

  吉中强认为,对于青岛的医疗来说,目前很重要的是体制上的改革,否则老百姓感觉不到实惠。而这种体制上的改革,根本转变要靠支付方式、支付比例的转变,充分发挥社保基金的作用,治一个病,即使花和原来同样的钱,但让老百姓自己的支付比例降低,自己掏的钱减少,这样老百姓就能感受到实惠。

  谈到医改,钱可是个实实在在的问题,不过吉中强了解过国内几个医改动作很大的县级市,实际上财政投入增加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大。吉中强举了个例子,说陕西神木免费医疗,很多人觉得财政肯定受不了,但是神木县医院有个人来青岛学习,他带来的消息是:免费医疗后,当地老百姓没有争前恐后去看病,也没人在家里攒一大把用不着的药,因为老百姓一旦打消了后顾之忧,不会抢着把钱都花掉。

  新农合筹资标准涨到375元

  医院院长对于医改问题很有感触,牛俊宪副市长谈起医改来,也有很多话要说。牛俊宪说 ,今年1月份起,青岛推进胶南、即墨8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取消以药养医,到下半年,全市县级公立医院要全部改革,等到这一级改革完成,就剩市这一级的医院了。

  “市这级最麻烦。”吉中强接了一句。

  “那些县级公办医院,很多就是靠卖药加成挣钱,盖楼、发工资。”代表中有人说 。

  谈到县级公立医院的改革,取消以药养医,牛俊宪提到,会适当提高医院一些项目的收费标准,但是这种涨价不会将负担转嫁到病人身上,而且还要保证病人的总花销水平比现在下降。

  如何做到这一点儿?牛俊宪表示,首先医院普通门诊的收费不能提,因为这部分费用进不了医保,只能是老百姓自己掏腰包,如果门诊费用提高,那么就会增加老百姓的负担。改革,要增加住院的服务费、床位费、治疗费、检查费等,然后费用按照比例进入新农合的报销,保证病人治病虽然费用会高一些,但是报销后,总花销水平却有所下降。

  而要做到治疗费涨、但病人自己支付的还少,牛俊宪表示,很重要的一个举措就是增加新农合筹资标准。青岛新农合个人筹资标准在2012年达到每人每年300元,其中财政投入240元,个人掏60元,今年,新农合的个人筹资标准将涨到每人每年375元,增加的75元中,财政增加60元,个人增加15元,从而把提高的治疗费,用新增加的新农合费用报销掉。

  打破公立医院逐利机制

  “推进8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取消以药补医。”1月8日下午,在医药卫生组的讨论会上,这个话题也引起了在场的政协委员的关注。市政协委员、青岛市卫生局副局长,副主任医师薄涛告诉记者,在去年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将会进一步总结经验,在全市县级公立医院全面推开。

  薄涛提到,试点中取消了以药补医之后,由财政对这些医院进行补贴方案,今后可能还会出一系列的配套改革措施。薄涛称,现在很多社区医院实行零差率,最后导致的一个结果是没有人愿意提供药品。“谈到以药补医的历史沿革要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当时财政拿不出钱来,就制定了以药补医的政策。”薄涛表示,这个价格都是适应当时的需要产生的,而现在价格已经对老百姓的看病有影响了,所以要取消而让利于民。“其实就是打破公立医院追逐利益的机制,更多承担起为居民健康服务的责任,维持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

  基层卫生机构得能留住人

  “现在老百姓不信社区,稍微大点儿的病,都往大医院跑。”谈到看病难、看病贵,吉中强认为,改变基层点上的服务模式是最重要的,好医生要能在基层留住,一般的病不挤大医院。

  “像我们医院,一般的本科生,都没有编制,一个月工资也就一千多元。”吉中强说,像海慈这样的医院,员工工资也不能让人满意,更不用提一些基层医疗机构了,卫生方面的投入还得加大。

  “给医生个体面的收入,然后严格管理。”吉中强说,只有这样做,才能留住医生,才能保证医疗质量。(刘雪莲 郝园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