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构性

培育新动能

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是中国城市发展的“共答题”,在新常态下,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更是发展的“牛鼻子”。为什么深圳、杭州能先人一步,能够做得如此到位? 注视这两座城市,它们并不是“上天格外眷顾的宠儿”,中国城市遭遇的“成长烦恼”也同样困扰着它们。不同的是,面对困难之时,它们都有敢为人先的胆识,都有着对趋势的准确判断,都有着持续推动、不为一时波动左右的“定力”。用一位考察团成员的话说,它们“每一步都踩在点上了”。

深圳,面对加工贸易断崖式下跌,先后出台实施生物、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一系列全国独创的支持性政策也精准出台。

杭州,走过“黄金30年”的杭州,前几年也受困于经济结构的不合理。从2014年开始,“一号工程”成为杭州区域发展的“关键词”。

深圳,2012年,旧的产能转移了,新的产能还没有完全释放,而经济结构正在优化。于是,深圳保持了战略定力,坚持转型升级目标不变、步伐不停、力度不减。

杭州,同样不惜牺牲一时的速度,换取未来的发展空间。2015年,杭州关闭了杭州钢铁、萧山电厂等,成为全国唯一一个 “三无”城市。与此同时,蚂蚁金服、滴滴出行等诸多知名的创业项目应运而生。

拓展新空间

空间,是运筹城市的重要资源。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土地资源的约束日益刚性,城市功能的“二元”结构、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渐趋尖锐,是摆在所有城市面前的课题。

如何破解?深圳探索出了一个城市更新的全新模式,从而实现了挖掘存量土地潜力、促进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的完美融合。

【详情】

打造新机制

有专家说,城市经济的转型很大程度上需要“政府转型”,需要政府的重新定位。而这两座城市的政府在这一层面都行进得颇为“激进”。

        在杭州的考察中,经常能听到“店小二”这个词,这是杭州各级政府服务企业的形象比喻。在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过程中,杭州市政府和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成为一道别样风景。

【详情】

全力引人才

搭建新平台

动能的转换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没有未来,就没有现在。而着眼未来,敢于向未来“下注”,这些先进的城市早已出发。

杭 州也同样是一个“黑科技”不断发酵的城市。
坐落在西湖新十景“云栖竹径”一带的“云栖小镇”,集聚了包括阿里云、富士康科技、Intel等在内的一大批重量级企业,涉云产值超过80亿元,每年在此举行的云栖大会更是全球规模最大的云计算以及DT时代技术分享盛会。【详情】

深 圳,已经有一批远超当下一般人知识范畴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往往领先同行业产品“半步”以上,因其“未知美”让人折服。这些“隐形的爆发点”,也许将是下一个腾讯、下一个华为。【详情】

搭建新平台

潮涌催人进,风正好扬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要认真对标先进,扬长补短,真抓实干,进位争先。我们要把牢“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砥砺奋进不停步,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山东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当先锋、打头阵、挑大梁、作贡献,共同谱写青岛新一轮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壮美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