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题 > 时政类 > 正文

聚焦解难题优环境,17条硬招落地见效

2023-06-04 13:19 来源:青岛日报/观海新闻
分享到: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吴帅 通讯员 郭平中

本报6月3日讯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生态环境局以敢于自我革命精神,推动形成了谋定高标准、推进高效率、实施高质量的工作导向,重点围绕破解难题、优化环境,聚焦市场主体需求、重点难点领域、服务提速增效、减轻企业负担4个方面,打通环评审批、土壤污染防治和执法监管等领域难点堵点环节,优化和扩大政策的应用范围,让更多的市场主体享受到改革的红利,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落地见效。

市生态环境局坚持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贯通起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结合学习做好调研。制定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大兴调查研究实施方案,围绕美丽青岛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等重点任务,确定12项调研课题,坚持战略调研注重宏观、项目调研注重应用、专项调研注重“小切口”,并把调查研究工作细化为6条具体举措,确保举措到位、行动到位、责任到位。

今年以来,全市生态环境系统积极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17条措施,突出新内容、新方向和新便利,以主题教育开展推动17条实招硬招落地,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政策上做“加法”,更多企业享受改革红利。进一步扩大“区域环评”+“告知承诺”试点范围,在全国率先试点打捆审批,如即墨区9个金属加工项目、西海岸新区18个矿山修复项目实施了打捆办理。在全省唯一试点“告知承诺审批”,23类项目审批时限由17天压到1天,部分项目立等可取,1100多个项目受益。扩大环评“打捆”审批实施范围,将环评“打捆”审批实施范围,由原来的6个小型园区,扩大为全市所有符合要求的产业园区、工业楼宇及部分基础设施项目。

流程上做“减法”,项目落地按下“快进键”。项目落地是企业发展的关键,通过精简环评前置条件,推动环保“多事项合并办”持续加快项目落地速度。优化评审流程,在全省首个出台土调评审指南,将时限从40个工作日压缩到10个,成为全国“最快”评审。今年以来组织评审地块63个,其中最快的2个工作日完成。强化难点帮扶,清单化调度29个修复难度大的重点地块,邀请专家现场“把脉”,加快修复进度。作为全省唯一试点,实施地块修复分阶段治理,完成青钢Ⅱ号等10个地块修复,释放安全用地1850亩,占全省77%,努力让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攻坚用地需求得到保障。

服务上做“乘法”,主动靠前成效加倍。在重大项目审批、安全用地、执法帮扶等方面做“乘法”,力求让环境服务更精准、成效再加倍、办事群众体验感更舒适。开展重点项目帮扶攻坚和服务产业“建群强链”行动,对省市重点工程项目、城市更新建设“三年行动”项目、民生项目开展攻坚帮扶,“一对一服务”758个省市重点项目,已审批重庆路高架、芯恩集成电路等512个项目,完成董家口化工园区扩区审批,努力让岛城环境更美好。

监管上做“除法”,打造无事不扰“云上办”。在严格执法的同时,更加注重服务指导,在制造、建材等8个重点行业开展驻厂帮扶,形成行业“环保体检单”,规范指导同类企业开展自查,惠及企业2300余家。更加注重无感监督,全市2.1万家企业接入智慧监管平台,占监管总数94.6%,今年已线上推送并整改问题1530个。5171家企业纳入非现场执法清单,减少入企频率,实施差异化执法监管“扩容”,对纳入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内的企业原则上不进行现场检查,做到无事不扰,努力让经营主体更满意。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