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年“减碳”上千吨 青岛建筑业提速零碳社区势头渐显

2021-09-24 14:25 来源:青岛财经日报
分享到:

近日,中德生态园技术中心斩获被动房公共建筑国际大奖,成为中国地区唯一获奖建筑。至此,青岛尝试从多“点”上寻求低碳实践示范,开始实现突破。据悉,青岛作为全国第二批低碳试点城市之一,其中就包括开展近零能耗建筑试点示范,打造零碳社区。在率先实现碳达峰的路上,建筑领域的减碳已成为青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一环。

4年“减碳”上千吨

日前,位于西海岸的中德生态园技术中心项目凭借高效能的“绿色标签”,跻身2021“被动房建筑奖”,斩获国际被动房领域的最高荣誉奖项。据悉,该项目通过运行节能运行模式,项目保持低碳运行,在满足高度舒适的前提下,每年节约电费约55万元,运行4年来累计减少碳排放约1000吨。

“作为低碳示范单体建筑,技术中心以屋面太阳能+立面光伏+景观光伏多形式结合,打造新型建筑光伏一体化。项目采用‘光、储、直、柔’新型配电系统,实现近零能耗建筑零碳能源的更高效利用。”据中德生态园被动房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综合业务部部长于正龙介绍,项目融合无线通信、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机器视觉、生物特征识别、移动终端、数字孪生、BIM集成等在内的新型智慧科技,建设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楼宇,近零能耗建筑自身技术再升级,“主动式提升”赋值“被动式技术”,建筑性能大跨度提。据于正龙介绍,项目运行4年来,在满足高度舒适度前提下,每年节省电费约55万元,4年累计减少碳排放约1000吨,通过制定合理的节能运行模式,确保了项目低碳运行。

在这座生态园内,从办公区,到住宅区,再到教育配套设施,绿色低碳的标签无处不在。中德生态园森林幼儿园项目,是一座2020年10月建成的超低能耗建筑幼儿园,据了解,该幼儿园实现了室内恒温恒湿,无需主动制冷制暖就能保证室内的舒适无尘,给孩子们提供了舒适健康的环境。同时,已开建的中德未来城项目内规划建设体量为100万平的超低能耗建筑,实现了超低能耗建筑从“示范建筑”到“示范城区”的飞跃发展。另外,园区内已开工建设包括办公、酒店、住宅、学校等多种类型的超低能耗建筑项目,完成了超低能耗建筑从“单点示范”到“多类型建筑推广”质的突破。

据悉,中德生态园作为青岛被动式建筑的地标,近年来斩获多项荣誉,先后获得德国被动房研究院(PHI)被动房认证、国内绿建三星认证、国家绿建创新奖一等奖,是亚洲体量最大、世界功能最复杂的通过德国PHI权威认证的单体被动式建筑。作为国家首批低碳城(镇)试点,青岛中德生态园通过给整个城镇碳排放设置“天花板”,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率先打造开放式社区,推广可持续建筑、被动房、零碳房屋、泛能站等低碳技术,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等系列工作,正在努力打造成全国园区建设发展的范本。

试点多个零碳社区

实现“双碳”目标,离不开新技术的支撑,依托海洋资源优势,青岛正通过多个零碳社区试点,探索特定范围内的零碳方案。

2020年,青岛率先启动了“零碳社区”项目――青岛奥帆中心,这一项目占地面积约45公顷,总建筑面积22.7万平方米。据了解,项目将利用海水源热泵、太阳能光伏光热、风力发电、污水源热泵、工业余热回收等清洁能源技术,对区域范围内10座建筑的能源系统进行能效提升,因地制宜地进行系统更新改造。项目建成后,初步测算可实现每年8663吨二氧化碳减排,并促进光储直柔、海水源热泵、能源互联网、智慧能源控制系统等技术的推广。根据规划,在3到5年时间内,奥帆中心将实现低碳、近零碳直至零碳的发展目标。

除了奥帆中心,青岛国际邮轮母港区域也将建成清洁能源综合供能领域的示范项目。这一区域总占地4.2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约500万平方米,项目完成后每年可折合减少标煤消耗8323吨、二氧化碳排放22472吨。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绿色低碳项目的政策扶持,除了住建部之外,还包括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因此,探索绿色金融支撑体系建设,加大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应用,也是青岛的重点工作之一。根据《关于加快推进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的实施意见》,青岛正在推动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产品项目实践,探索建立支持绿色城市建设的绿色担保基金、发展基金,并构建与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产品的联动机制等。今年,青岛已先后开出了全国首张超低能耗建筑性能保单、“减碳保”建筑节能保险保单,发放山东省首笔1000万元“碳中和”贷款和首笔5亿元“碳中和”债券。

蕴藏新的发展机遇

相关数据显示,从建设到运营,建筑行业碳排放是名副其实的碳排放“大户”,建筑领域的减碳已成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一环。“建筑运行碳排放占国家总碳排放的20%左右,如果计算隐含碳排放,则接近40%。”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院长徐伟表示,为实现建筑碳达峰碳中和,最主要措施就是推动新建建筑实现超低能耗建筑。对于建筑领域而言,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对于全行业转型发展,是挑战也是机遇。

2020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发布的《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提出,到2022年,当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70%,星级绿色建筑持续增加,既有建筑能效水平不断提高,住宅健康性能不断完善,装配化建造方式占比稳步提升,绿色建材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2021年1月8日,住建部发布《绿色建筑标识管理办法》,该管理办法中对绿色建筑标识星级做出规定:绿色建筑标识授予范围为符合绿色建筑星级标准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标识星级由低至高分为一星级、二星级和三星级3个级别。各地也出台了相关文件,明确了绿色建筑的发展目标。从中可以看出,装配化建造方式、超低能耗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新型建材等,都蕴藏了不少发展机会。

装配式建造方式对于绿色建筑的推进意义重大。相比传统建造方式,装配式建筑方式可使每平米建筑面积用水节约65%,能源节约37%,钢材节约2%,木材节约85%,垃圾减少59%,污水排放减少65%,生产施工过程中基本消除了粉尘和噪音对环境的影响,最终实现绿色、低碳、节能、环保施工。近年来,像是万科、碧桂园等不少企业已经在装配式建造方式的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此外,一些节能部品也有望迎来新发展机遇。在青岛胶州,一家致力于新型钢筋连接技术研发的企业,凭借钢筋“小接头”,一举拿下17项发明专利。据了解,该技术制定了“模块化预制、整体吊装连接”的行业标准,成为装配式建筑、模块化建造工法的创新热门产品。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