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 百宝箱
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专题> 节会类 > 正文

我市商务工作在开放创新中实现科学发展

来源:青岛日报-- 2012-11-13 15:05:42 字号:TT

  2003年以来,我市坚持扩大开放战略不动摇,加快推进“开放青岛”建设,全市商务工作在开放创新中实现跨越提升,取得辉煌成就。10年来,通过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我市进一步融入全球化格局,在经济总量、产业实力、开放活力、社会发展等方面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四个显著变化:一是扩大经济开放度促进了城市综合经济实力提升发生显著变化;二是对外开放园区载体加快升级促进了城市发展空间格局优化发生显著变化;

三是拓展全方位国际合作交流促进了城市增强创新活力发生显著变化;四是加快建立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体制机制促进了提升城市文明发生显著变化。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突破2000亿元大关,“商贸惠民”成效显著

  2011年我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232.88亿元,是2002年的5.6倍,年均增长21%,预计今年将超过2550亿元。2011年,商贸流通业实现增加值944.85亿元,占全市GDP和三产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14.3%和29.9%;从业人员占全市和三产从业人员的比重分别为21%和45%,商贸流通业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今年以来,我市全面推进现代商贸流通三大体系建设,启动实施“宜居幸福城市商务发展行动计划”,“千万平”总部商务区和特色商务区招商建设、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和农贸市场公益化改革等“商贸惠民”重点工程实现重要突破,商贸流通工作为宜居幸福青岛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口岸城市地位确立

  我市进出口额从2002年的140.96亿美元发展到2011年的712.63亿美元,增长了4倍多,年均增长19.7%,成为国内知名的口岸城市。2011年我市出口400.56亿美元,进口312.07亿美元,分别是2002年的4.7倍和5.6倍,年均分别增长18.8%和21.1%。对外贸易主体队伍迅速扩大,2011年全市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超过1.2万家,进出口过亿美元企业105家、出口过亿美元企业44家。骨干产品影响力增强,集装箱出口占全国比重超过20%,轮胎出口占全国比重超过10%;铁矿石进口吞吐量居世界第一,原油进口居全国第一位。我市对外贸易提供就业岗位280万个,青岛口岸进出口贸易额1400多亿美元,开通国际航线140多条,通达世界450多个港口,每年出入境船舶3万多艘。

  利用外资跨越发展,成为产业发展重要引擎

  2003年-2011年,全市批准外商投资项目12391个,占历年总额的53.7%;累计实际使用外资282.2亿美元,占历年总额的73%。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实际到账外资39.14亿美元,超过2011年全年水平,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由去年底的第六位提升至第二位;预计2012年全年实际到账外资将超过46亿美元,比去年增加10美元以上。十年来,以大项目、500强为带动,引进总投资过亿美元项目38个、过千万美元项目1542个,分别占历年总额的63.3%和63.8%;引进世界500强投资项目99个,占历年总数的48.3%。以制造业为主导,累计实际外资191.7亿美元,占比68%,引进了庞巴迪、固特异、蒂森克虏伯、朗讯、松下、乐金浪潮等大项目。以服务业为新增长点,沃尔玛、丽星、普华永道、毕马威、凯宾斯基等相继落户,近两年服务业到账外资占比近50%。

  “走出去”步伐加快,国际经济合作格局初步形成

  10年来,我市对外投资合作逐步形成境外投资、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对外援助联动发展格局。境外投资由设立办事机构、贸易公司拓展到境外资源开发、农业合作、跨国并购、建立生产基地、收购营销网络、设立研发中心等领域, 2011年对外中方投资额达到4.8亿美元,是2002年的19倍,年均增长39%;对外承包工程由土建分包向总承包和海洋工程、电力设施等高附加值领域延伸,2011年营业额达到12.85亿美元,是2002年的22.8倍,年均增长37.3%。今年1-9月,全市境外投资8.8亿美元、增长150.4%,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24.4亿美元、增长115.1%,双双跃升为全省首位。海尔集团设立的海尔—鲁巴经济合作区成为中国首个挂牌的境外经济合作区,成功并购日本三洋冰洗、新西兰斐雪派克家电业务;海信集团在境外建立了4个生产基地和3个研发中心;高校软控建立了中国橡胶轮胎行业在欧洲的首个研发中心。

  服务外包倍增发展,产业优势日趋明显

  2011年,全市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4.42亿美元,同比增长131.4%;执行额3.11亿美元,同比增长105%,已连续3年实现翻番增长,预计今年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将突破6亿美元。目前,全市登记服务外包企业319家,从业人员4万人,离岸服务外包收入过千万美元企业11家,专业园区建筑面积超过百万平米。青岛光谷软件园、崂山东元国际创新园、中盈蓝海、简柏特全球流程创新中心、亚致力大中华区运营中心、阿里巴巴公司北方数据中心、印度NIIT东北区总部、微软云计算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户。今年,我市成立了服务外包协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全市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服务外包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经济园区转型升级,开放格局日趋优化

  十年来,青岛前湾保税港区、两个出口加工区、船舶出口基地、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两个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等国家级开放经济园区和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先后获批建设;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级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试点;中德生态园、中日韩合作创新产业园、五市日韩工业园的规划编制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全面展开;胶州经济开发区升级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已上报国务院,即将获批成为我市第二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1年,全市14个省级以上经济园区实际到账外资占全市的50.9%、外贸进口占75%、出口占45.9%。蓝色经济区建设全面推进,西海岸经济新区和蓝色硅谷核心圈层启动规划建设,国家深海基地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红岛经济区打造宜业宜居的生态科技人文新城,董家口港区加快建设,前湾保税港区政策辐射效应不断显现,“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环湾型“大青岛”城市发展格局全面展开。

  开放型经济贡献突出,城市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目前,全市实际运营外商投资企业1.1万家,完成工业增加值、出口分别占全市的34%和48.3%;通过开展对外合资合作,带动形成了家电电子、石化化工、汽车机车、船舶海工、钢铁机械等支柱产业;港口物流、金融保险、商贸旅游等服务业迅速发展。开放型经济带来国际人流、物流、资本流、信息流的快速发展,提高了青岛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有160个国家地区在我市投资,外国政府和企业驻青机构2100家,常住外国人超过10万,与21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往来,“走出去”项目分布120个国家地区,与56个国外城市缔结友好城市和友好合作城市关系。通过对外开放广大市民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开放意识和文明素质不断提升,行为方式更加趋向国际化;企业运行愈加熟悉国际规则,视野更加开阔,模式更加多元化,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城市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成为全国文明城市,荣膺世界银行中国投资环境“金牌城市”,在美国《财富》中文杂志“2012中国最佳商务城市”评选中位居第一位。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我们将在十八大报告指引下,努力培育我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围绕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目标,对标纽约、伦敦、东京、中国香港、新加坡等世界湾区知名城市,以世界眼光谋划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以国际标准提升打造体制机制创新优势,以本土优势推进城市发展转型升级,加快实施“商贸提升、外资赶超、外贸转型”三大商务发展行动计划,努力推进“四个创新”:“传统对外贸易向现代国际贸易转变”创新、“现代招商投资促进机制优化提升”创新、“以外贸标准办内贸”创新、“经济园区转型升级”创新,全力以赴为把青岛建设成为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做出积极贡献。(记者 刘希欣)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