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 百宝箱
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青岛头条 > 正文

转型青岛大型述评社会篇:青岛,向着宜居幸福

来源:青岛日报2012-10-31 08:13:46字号:TT

    每项城市荣誉的背后,都蕴藏着一段辉煌。

    它标注着一座城市当下的精彩,也析解着城市的过去、指向着城市的未来。

    7月,2012中国城市分类优势排行榜正式发布,青岛位列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

    对一座城市来说,这是一份最为温馨的荣誉。

    什么是幸福城市?

    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这样予以定义:城市市民主体对所在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安定感、满足感,以及

外界人群的向往度、赞誉度。

    什么是幸福城市?

    青岛市第十一次党代会这样生动诠释:让城乡居民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真正让人民群众成为宜居幸福城市的建设者和共享者。

    建设一个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这是新一届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也是我们这座城市科学发展道路的明确指向。它彰显了人民利益至上的要求,体现了共建共享的执政追求,表达了人民群众的内心期待,突出了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

    近年来特别是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宜居幸福城市的建设既有奔腾的湍濑,波澜壮阔,慷慨激昂,又有安澜的大川,默运潜移,日新其景。

    宜居幸福城市的壮美画卷,就是一幅科学发展的壮美画卷。

    宜居幸福——城市发展的民生底色

    一座城市发展的最终指向,就是改善人民生活,幸福千万民众。

    这也是我们党执政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发展经济的根本理念。

    让城市更宜居、让人民更幸福,就是对这一指向高瞻远瞩的科学谋划,就是对这一宗旨至纤至悉的精准定位,也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的实践和彰显。

    这一理念,是对旧有观念的荡涤,也是对惯性模式的扭转。

    作为一个经济发展迅速、拥有相当经济基础、已经总体上实现全面小康的城市,如何在经济总量、人均收入的平均数下,看到隐藏着的收入差距、十分明显的城乡差距,看到社会发展各方面的不平衡,这是一个十分现实和紧迫的战略课题。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经之路,就是更加注重宜居城市建设、更加注重百姓幸福感受。

    这一理念,是对利益格局的重整,更是对执政思路的再塑。

    作为一个已步入城市化快速成长期、经济社会转型攻坚期、群众政治参与活跃期、思想文化多元碰撞期的城市,直面这些阶段性特征,更亟须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多地满足人民对公平正义的需求,更好地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发展,源于对矛盾的解决;发展,来自对时代的回应。

    正是以对时代风云的出色驾驭、对社会问题的敏锐洞察、对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世界眼光谋划未来、以国际标准提升工作、以本土优势彰显特色”,提出了“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奋斗目标,科学回答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青岛未来怎么走、走的方向是什么”的重大问题,树立了青岛发展的崭新高度。

    城市发展指向的腾越,铺就浓重的民生底色。

    以人为本是这一底色最斑斓夺目的色泽。

    继2011年如期完成近年来项目最多、投资最大的市办实事之后,今年2月初,市政府公布了2012年要重点办好的10件实事,共投入61亿元惠及民生。3月底,市委市政府研究确定,进一步调整公共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民生项目投入力度,新增6件民生项目,全市城乡235.4万人(次)因此受益。

    市办实事件数的增多,增添的是民生投入,增加的是民生责任。

    宜居幸福,没有多少豪言壮语,也不见多少惊天壮举,但每一步都直抵民心、温暖民心、凝聚民心。

    今年上半年,全市城乡新增就业21.1万人,连续第8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实现翻番,已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23391套,开工建设96所村镇幼儿园……年初,市政府仅实施教育、医疗、文化、民政等社会事业设施即达千万平方米,安排民生投入就达163亿元。

    这两年来,在经济严峻复杂的形势下,青岛发展越是千头万绪,市委市政府越是关注民生,一件件民生实事加快实施,一项项惠民政策密集出台,绵绵不绝发力,件件惠民给力,不胜枚举。

    仅9月以来,惠民政策频频出台:市政府出台《关于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的意见》,推出18条措施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首次向7.5万户城乡低保家庭发放生活用品,财政投入6000万;5451套保障房集中入市,为我市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

    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铿锵足音,传递出宜居幸福城市的关怀和温暖。

    带着这份温暖,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深入城市基因;

    带着这份温暖,科学发展正孕育着朝气蓬勃的希望。

分享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