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 百宝箱
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 正文

36年放映员:只为群众放电影

来源:青岛新闻网-- 2012-09-19 13:53:51 字号:TT

青岛36年放映员王其璋:一辈子为群众放电影

青岛36年放映员王其璋:一辈子为群众放电影

当了一辈子放映员的王其璋

    【青岛新闻网.特稿】

    54岁的王其璋当了一辈子放映员,他以此为豪,即使到了80年代后期,电视逐渐普及,农村电影进入最低谷的二十几年里,王其璋仍然没有丢掉老本行,他默默苦守着放映员这个职业,四处为农村电影寻一线生机。他说,他一辈子没多大追求,看着大家伙围在一起高高兴兴地看电影,就是他最大的满足。

    三个月即可独自承担放映任务

    1

976年,王其璋正式成为一名公社放映员,那年他18岁,刚刚高中毕业。在那个文化匮乏的年代,看场电影就像过节一样,一个村庄放电影,十村八疃的乡亲都要早早赶来占座位,观众人山人海,有人甚至爬到了墙头、房顶和树上。所以,当个放映员是许多年轻人梦寐以求的职业。

    刚干这一行,王其璋跟着师傅学了三个月就开始独自承担放映任务。干得熟练了,检片时,他两个指头一捋就知道哪个地方断了;更换一个片子,别人用60秒,他只用35秒,而且不用开灯就能完成。所以,他放的电影,总是受到群众的欢迎。

    群众对文化生活极其渴望 当放映员很自豪

青岛36年放映员王其璋:一辈子为群众放电影

青岛36年放映员王其璋:一辈子为群众放电影

王其璋18岁就成为一名放映员

    1978年的冬天,他在营上小学操场上放映《大闹天宫》,演到一半的时候,天突然下起大雪,很快就没过脚脖子。后来他只好把放映机抬到教室接着演,观众把不大的房间挤得水泄不通,剩下的人只能站在屋外的雪地上,趴在窗上往里看。从大家齐唰唰的目光中,王其璋看到了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渴求,感受到电影胶片所承载的份量,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

    《英雄儿女》、《苦菜花》……一部部经典影片,黄继光、董存瑞等一个个英雄人物,通过他放的电影走进群众心田,给群众带来了欢乐,也使他倍感自豪。

    农村电影走入低谷 全市只剩五六个人支撑

青岛36年放映员王其璋:一辈子为群众放电影

青岛36年放映员王其璋:一辈子为群众放电影

    这种自豪持续了十几年,到了80年代后期,电视在农村越来越普及,电影却越来越萎缩。多数村庄拿不出钱来放电影,公司拿不出钱来给职工发工资,职工不得不离开公司自谋职业,全市132支放映队只剩下了包括王其璋在内的五六个人苦苦支撑,农村电影放映跌进了长达二十多年的低谷。

    王其璋告诉记者,那是农村电影,也是他自己最艰苦的一段日子。

青岛36年放映员王其璋:一辈子为群众放电影

青岛36年放映员王其璋:一辈子为群众放电影

    为了能多放一场电影,王其璋常要陪着笑脸,在村庄、公司之间奔波,托关系、拉赞助,甚至要赔上不多的一点收入。家里的两个孩子和六七亩地全撂给了妻子,农忙时常常是孩子扔在地头,妻子一人刨地、种庄稼,天黑了活还没干完,下大雨了晒的粮食还没收,这边孩子哭,那边大人叫;家里的开销也要靠妻子干点手工活来维持,孩子每个学期80块钱的学费常要厚着脸跟人借。

    一次,八岁的女儿从外面回来,拽着他的衣角委屈地问:“爸爸,东屋大爹家天天都炒菜吃,为什么咱家光吃咸菜?我也想吃炒菜……”听到这里,王其璋的眼泪夺眶而出,作为父亲,作为丈夫,他满心羞愧,一个人跑到门外泪流不止。

    那时亲朋好友也劝他:现在政策好了,你出去干点什么不比这个营生强,别在一棵树上吊死。那些日子,他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一边是家庭的责任、社会的压力,一边是从小就心爱的电影,哪边都牵动自己的心,哪边都不能轻易放下。

    播放科技影片 果农丰收让他再次感受到价值

青岛36年放映员王其璋:一辈子为群众放电影

青岛36年放映员王其璋:一辈子为群众放电影

    在万般纠结的时候,姜家庄村的支书找到了他。说村里有100多亩苹果园,果农们因为没有技术,收成一直不好,问他能不能去放点苹果管理的影片。于是,王其璋开始为村民们放映了《苹果树的修剪》、《苹果贮藏》等十几部科技影片。

    通过这些科教片,果农学会了果树修剪、追肥、浇水的新方法。到了秋天,他再到这个村放电影的时候,果农们纷纷拿来大个儿的苹果让他品尝,还跟他数算起苹果的收成,笑容里满是丰收的喜悦,这更让王其璋感到作为一名电影放映员的价值所在!

    十几年来,王其璋和农村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和友谊,大伙儿离不开他,他也舍不得大伙儿。他暗暗咬紧牙关:我要留在放映队,为乡亲们放一辈子电影!

    酸甜苦辣自己心理清楚

青岛36年放映员王其璋:一辈子为群众放电影

青岛36年放映员王其璋:一辈子为群众放电影

    回顾这么多年的放映历程,王其璋说,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无论是数九寒天,风雪交加,还是三伏盛夏,酷暑难当,都要坚持放映电影。夜幕降临,别人都合家团聚,他的工作才刚刚开始;半夜三更,别人已进入梦乡,他的工作才刚刚结束。

    有时半夜经过火化场和坟地,让人毛骨悚然,王其璋就哼着小曲给自己壮着胆,硬着头皮往家赶;有时走到半路碰上下雨,经常被淋成“落汤鸡”,道路泥泞,不得不扛着自行车往前走;有时演到半夜肚子饿,只能喝瓢凉水充充饥;有时实在太困了,就在村委办公室的椅子上凑合一宿;有时村庄给他打了白条,他也一样赶去放映……这一幕幕,一桩桩,他都挺过来了,只要电影一开演,听到乡亲们的欢声笑语,所有烦恼都烟消云散了,他觉得就是付出再多也值了!

    农村电影再迎春天 配备高新设备

青岛36年放映员王其璋:一辈子为群众放电影

青岛36年放映员王其璋:一辈子为群众放电影

    近几年来,各级党委政府越来越重视基层文化建设,大力扶持农村电影放映,青岛市配备了40套最先进的放映设备,过去16毫米的老式放映机换成了数字放映机,音响由单声道升级为立体声,银幕从3米扩展到4.5米,公司还为我们配备了放映专车,王其璋的收入也有了很大提高。

    即墨市共建立了37支放映队,仅他所在的北安街道放映队,一年就能放映720场以上。在经历那么多年的艰难困苦之后,他们终于迎来了农村电影的春天。

青岛36年放映员王其璋:一辈子为群众放电影

青岛36年放映员王其璋:一辈子为群众放电影

    王其璋告诉记者,有这么好的条件,他就更要放好电影,服务群众。为了满足新时期不同群体的观看需求,他精心挑选影片。有中老年人喜欢的戏曲片和老故事片,有年轻人喜欢的《叶问》、《天下无贼》,有孩子们需要的《雷锋》、《闪闪的红星》等爱国主义影片。农村车辆增多,交通事故多发,他就挑选交通安全影片到各村巡回放映;有的种植户和养殖户需要技术指导,他就重点放映配方施肥、科学饲养等科教片,让群众既富了口袋,又富了脑袋。

    王宿庄村有种植蔬菜的传统,2009年王其璋去放映科教片《大棚黄瓜》,村民看完后对他说:“俺们种了一辈子地,没想到种菜还有这么多道道儿,科教电影真是俺们致富的良师益友!”从那以后,这个村多次请他去放科教电影,村民很快就掌握了高效农业的栽培技术,有30多户群众建起了60多个冬暖大棚,成为当地有名的现代农业专业村。看到群众从影片中受益,王其璋心里十分欣慰,也再次体会到一个放映员的价值。

    从“小王”到“老王” 36年放映员乐在其中

青岛36年放映员王其璋:一辈子为群众放电影

青岛36年放映员王其璋:一辈子为群众放电影

    36年,弹指一挥间,农村电影经历了从兴盛到低谷,再到复兴的曲折历程,王其璋也从群众口中的“小王”变成了“老王”。

    他说:“36年的放映路让我深深地体会到,群众的欢乐就是我最大的满足,百姓的口碑就是给我最好的奖杯,我的价值就在群众的欢声笑语中、在文明素质的提升中、在增收致富的喜悦中。尽管我的收入不高,生活也不宽裕,但只要群众有需求,我愿意一辈子为群众放电影,永远和农民朋友围坐在大银幕前,一起欢笑,一路奋进,一直到老!”(青岛新闻网记者 孙璐璐)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