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半岛网闻 > 正文

青岛城市竞争力退出前十 3因素致人才难留(图)

来源:大众网-半岛都市报-- 2011-05-25 07:27:35 字号:TT

 
3月18日,青岛大学2011届毕业生招聘会现场火爆。但几年后,他们中有多少人还在青岛?(资料图片 记者 王滨)

    5月6日,《2011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出炉。面对这份报告,青岛显得有些尴尬:作为山东竞争力最强的城市,却黯然退出前十的竞技场。这样的变化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青岛在中国城市整体竞争格局中的位次。从 5月25日开始,本报将陆续推出“城市擂台——关注青岛城市竞争力特别报道”,希望通过记者的倾心聆听、忠实记录,探寻城市的不足,寻找解决方案,为提升青岛城市竞争力加油。

    人才是一个城市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最新城市人才竞争力数据显示,香港以1分的成绩位居第一,上海以0.953分排名第二,北京则以0.887分位列第三,而青岛的得分只有0.538,排名第25位,比56个重点城市的平均水平还低。青岛对人才有多大的吸引力?5月22日至24日,记者采访了3名高校毕业生,大家却说青岛是个不错的城市,但由于房价高、工作机会少、产业层次不够丰富等,他们无法找到理想的位置,于是分别“出逃”,他们用自己的经历讲述了他们眼中的青岛人才竞争力。

    留青受挫,又一个博士南下

    出场人物:王亮(中国海洋大学博士毕业生)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看了一个又一个招聘广告,中国海洋大学的博士毕业生王亮(化名)的感觉都是一样,为什么总是对应聘者的条件要求那么严格,对于他们能享受到的待遇却总是一带而过?海洋专业是海大的特色,作为这个专业的毕业生,王亮十分想留在青岛。

    本地求职屡屡受挫,王亮开始关注来自外地的各种各样的招聘信息。他对记者说,近几年广东的一所学校几乎每年都来海大招聘,“他们想方设法搞到对方的手机号和QQ 号,时不时再和你谈谈心,甚至院长、书记亲自来见面,重视人才的程度可见一斑。”

    王亮感觉不错的还有这所学校的透明化程度很高,职位、待遇 、房子等几乎所有问题都是透明的,可以开诚布公地问答。“这样你可以看到自己的未来,起码是一个可以预见的未来。”王亮说,根据他的了解,南方单位的薪酬和所得很透明,这起码让人觉得单位够坦诚,但青岛一些高校和研究所的招聘信息永远没有这些东西,只能靠自己去猜,去打听。

    除了招聘单位耍大牌外,王亮发现岛城的博士还很尴尬,要想留青还必须读博士后,这期间是没有编制的。“目前岛城很多单位都是这样的,因为单位的人才已经满员了。”王亮说,要怪只能怪“只上不下”的体制。在岛城一些单位,职位要想上升很难,而一旦上去了,再平庸也不会再撤下来。这个位置是你的,你就占定了,谁也抢不走,所以编制满了再优秀的人也进不来。“想留下来就根本没得选。”王亮感到有些无奈,读完博士已是快而立之年,再花两年时间读博士后到底值不值?

    王亮说,和他一样,班里很多人最终因在青岛找不到合适的职位被迫离开,还有一些优秀的人才纯粹是被外地的优越条件吸引走了。“一个大约20人的博士班,最终只有十个人留青,他们中大部分都是青岛本地人。离青的有四五个去北京了,两三个回老家了,还有一些南下了。”一番权衡后,今年3月份,王亮还是决定南下。“综合来看,还是那里适合我的发展。”

    不甘平庸,他毅然弃房北上

    出场人物:侯伟(山东某高校2007届毕业生)

    明明在青岛买了房子,却还是毅然加入北漂的行列。对27岁的侯伟来说,去年年底是他最困惑的一段日子。他面临一个抉择:到底是继续留在青岛,过着省吃俭用、节衣缩食的日子,还是去北京好好发展?

    侯伟 2007年毕业于省内某高校,2009年5月来到青岛。“我们单位算是国企,在崂山区环境也很好,工作又轻松,外人都觉得很不错,进这样的单位是很多人的理想。”对于这份工作,侯伟最初还是很满意的,虽然工资不是很高,只有不到3000元。但国企能给人安全感,如果能在这样的单位好好发展,肯定前途无量。在获得这份工作后,侯伟还在附近买了一套小户型房子,首付50%后,他成了幸福的“有房一族”,准备彻底在青岛扎根。

    可半年过后,侯伟发现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我觉得这个工作只适合女生,每天轻轻松松,拿固定工资,一辈子就这么安逸地过下去。”侯伟说,这样的公司只能消磨人的意志,让有理想的人慢慢平庸。办公室里每个人都很漫不经心,工作也不怎么积极,每天分配给他的永远都是些乱七八糟的小事,因为本来也没有什么大事可做,更要命的是单位里的人几乎个个都有“可怕”的背景,提拔也是严格论资排辈。“个人能力除了在面试时有用,进了单位后靠的完全不是这个。”

    想来想去,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侯伟把目光投向了北京。没想到面试第一家企业后就顺利通过了,底薪4000元,加各种福利和补贴,算下来是青岛的两倍,而且企业本身很有实力,又是个新成立的部门,急需人才,发展机会也多,侯伟动心了。

    虽然家里人强烈反对,侯伟还是把房子租出去,2011年的元旦,他毅然打包踏上了北上的列车,在临走前他回望青岛,暗自下决心:我一定会回来的。“来北京发展,其实这也是一种无奈,北京的机会多、发展好,我在青岛可能永远也找不到这样的机会。”

更多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