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题 > 本站公告 > 正文

“老行者”文武兼备 50年潜心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2019-09-27 16:34
分享到:

【青岛新闻网原创】

图文/潘旭

武术、书法与国画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文”与“武”看似是对立的两个事物,实则是传统文化的表里两面,“据鞍雄剑动,插笔羽书飞”就是对古人向往文武双全境界的真实写照。青岛市武术协会理事江建国就是一个文武兼修的“全才”,自幼受家传影响,江建国对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有了天生的“使命感”,而“建国”的名字更是时刻激励他在弘文传武的道路上前行。

今年63岁的江建国是青岛雪竹陈氏拳研究会的创始人,受家庭传统影响,江建国自幼跟随父亲习武学文,按他的话说,“建国”这个名字在上世纪5、60年代可是非常的时髦。“我们家从我父习武,琴棋书画也样样都学,光我老家书房里的藏书就有上万册。”江建国说,他出生时中国还是一副百业待兴的模样,“建国”的名字寄寓了父母对他日后建设祖国的期望。“我的大名原本不叫建国,建国是小名,但是后来大家都喊惯了建国,大名反而不用了,最后索性就改叫建国了。我们习武之人,骨子里就带着浓厚的家国情怀,这个名字也一直给我一种激励。”

从10岁起到现在,江建国的文武生涯已经走过50多个年头。“从小父亲就对我要求很严格,每天扎马步一个小时,书法要练50个字,完不成就不能吃饭。我们的家传武术都是应用实战的,与那些以锻炼为目的的招式套路完全不同,是有很强的杀伤力的。”江建国告诉记者,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内敛,武术也是如此,真正的习武之人最重“武德”,这也是为什么家族讲究文武并重的原因。“只有了解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核,做一个有‘文化’的武人,你才能正确的运用自己的本领,而不是用它去恃强凌弱。”

弘文传武一直是江建国人生的一个“小目标”,从30岁起,江建国就一边拜访名师提升武艺,一边在公园广场义务教授拳技,上到60岁的老人,下至20岁的青年,江建国因材施教,根据人群特点制定不同的学习课程,深受学生们的尊敬。“我教拳是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并不需要以此谋生,如果收费的话,这件事也就变了味。”江建国说,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即使是他这个“武夫”,也有切身感受。“从前我们传武,都是口耳相传,依样画葫芦,全凭经验教学;现在武术教学可以结合人体力学、解剖学等等科学理论,练习时也有各种护具和训练器械,受伤了也能得到正确的医疗康复训练,无论从训练的场地环境、科学性还是安全性来讲,与过去比都是天壤之别。”

除了武术领域的变化喜人,江建国发现自己身边的文化氛围也有了极大的改变。建国初期人民群众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像江建国这样的“书香门第”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从小到大能聊到一起去的朋友也没有几个。“现在不一样了,国家非常重视文化和教育,很多家庭都把子女教育放在了第一位,就连老年人都忙着去上老年大学。我身边的很多朋友,不仅热爱武术,也喜欢跟我探讨书法和绘画,再也不是以前那个遍地‘文盲’的时代了。”

2015年,江建国创建雪竹陈氏拳研究会,成为了青岛市武术协会的会员单位,“弘文传武”的小目标可以说是初步实现了。紧接着他又忙活起了自己的“终极目标”——做慈善。“我和我的学员们一起在市北区慈善总会注册成立了雪竹慈善基金会,希望能尽自己所能,帮助一些困苦的人。”

从2015年成立至今,雪竹慈善基金会已捐助过1名白血病儿童、4名西藏贫困儿童和市北区的2名贫困学生,善款均来自于江建国和他的学生们及其他社会人士的捐赠。“我的名字叫‘建国’,但我没有能力真的去一砖一瓦建设我们国家,只能竭尽所能,回馈社会,让那些生活在困境中的人们也能感受到社会的一点美好。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未来一定越来越好!”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