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 百度
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站公告 > 正文

瓶颈期上班族变“困兽” 创业被称“凤凰涅槃”

来源:青岛新闻网-- 2014-06-16 16:40:32 字号:TT

    早餐练摊也是创业 累并充实着

    在某办公楼群的园区外,记者见到了早上与朋友相约承包某品牌早餐生意的小李,8时许,正是上班族涌入园区的“黄金时段”,我们没有去打扰忙碌中的他,一边做着早饭看着伙伴那边有银子不断入账的小李,嘴角一直上扬着。

    9点半左右,购买早餐的人渐渐少了,记者跟小李谈起他创业的经历与感受。80后的他,外表平凡却心怀抱负,当年为了对父母一句话的坚持,走到了现在。“大学毕业了,找工作挺难的,却还是找到了一份不好不坏的工作,干了两三年,心里一直觉得亏欠自己。如果不为自己拼一场,感觉这辈子就废了。顶着来自父母的压力,我开始捯饬属于自己的早餐摊儿……”

    于是,小李为了完成这个计划,很快找到了合适的合作伙伴,加盟了一家国内知名的早餐品牌,虽然每天的日子跟做白领上班族时完全不一样,或许比从前累了许多,但是他却觉得很充实。

    有舍才有得 “工作狂”厚积薄发

    “我们要做自己的大电影!”当听到这句话从两个25岁的年轻人口中说出时,你会惊讶这梦做得有点儿大?可当你坐下来,听他们淡定地讲述每天只睡两小时的工作经历,冷静地分析行业规律和前景,专业地规划发展目标,你又会觉得,这梦做大一点儿有什么不可以呢?

    两个1989年生人,名片上一个写着“导演”,一个写着“监制”。互为高中同学的他们,2014年3月23日,成立了自己的文化工作室,名字叫“Dream”。在大城市微电影领域打拼的困难,让他们理智地回到了青岛,一个放弃了收入不低的婚礼拍摄,一个放下了大电影导演助理的工作,决定给自己来场疾风骤雨的成长!

    在青岛的打拼,是制约也是机会,市场的不完善使得他们必须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适应与发展。他们相信这样一句话,“所有的事情都有好的结果,如果你没看到,说明还没到最后。”说到管理工作室,于翔和董千里没有什么“管理学”的理论知识,都是靠打工时注意观察积累的经验。“我们之前出去拍摄,回来会上交打车票、饭票什么的,我都会留意一下数量,时间长了,就知道一个团队一天的成本需要多少,”于翔说。

    现在,没有活儿接的时候,兄弟俩会自己拍一些练习作品,用他们的话说,俩人都属于“工作狂”,一摸机器就亢奋。创业是需要热情的,关键是这热情能维持多久。拍摄一场婚礼有热情,一百场、一千场呢?于翔说:“对我来说的第一千场婚礼,对新人来说仍然是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就不会让自己偷懒了。”

免责声明
更多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