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讯 在我们为生存努力打拼的职场上,有着这样一群人,他们因为不同的原因选择离开现在的工作岗位,却都不约而同地踏上了同一条路:创业。谈起他们创业的理由,70后说他早已沉淀多年,不创业就废了;80后说他工作遭遇迷茫困顿期,给人打工不如自己单干;90后说实习让我坚定信念,不创业悔一生……
本网记者循着这些人的心路历程,真实走访了诸多创业人士的生存现状。用《浮夸》里的歌词来讲,“幸运儿不是我,因为我选择的路很难走。如果够出色却不能出头,至少也做到没第二个我!”在这个拼爹的年代,走进这群勇敢追梦的年轻人们,他们给出了这个时代“创业”的另一番意义。
早餐练摊也是创业 累并充实着
在某办公楼群的园区外,记者见到了早上与朋友相约承包某品牌早餐生意的小李,8时许,正是上班族涌入园区的“黄金时段”,我们没有去打扰忙碌中的他,一边做着早饭看着伙伴那边有银子不断入账的小李,嘴角一直上扬着。
9点半左右,购买早餐的人渐渐少了,记者跟小李谈起他创业的经历与感受。80后的他,外表平凡却心怀抱负,当年为了对父母一句话的坚持,走到了现在。“大学毕业了,找工作挺难的,却还是找到了一份不好不坏的工作,干了两三年,心里一直觉得亏欠自己。如果不为自己拼一场,感觉这辈子就废了。顶着来自父母的压力,我开始捯饬属于自己的早餐摊儿……”
于是,小李为了完成这个计划,很快找到了合适的合作伙伴,加盟了一家国内知名的早餐品牌,虽然每天的日子跟做白领上班族时完全不一样,或许比从前累了许多,但是他却觉得很充实。
有舍才有得 “工作狂”厚积薄发
“我们要做自己的大电影!”当听到这句话从两个25岁的年轻人口中说出时,你会惊讶这梦做得有点儿大?可当你坐下来,听他们淡定地讲述每天只睡两小时的工作经历,冷静地分析行业规律和前景,专业地规划发展目标,你又会觉得,这梦做大一点儿有什么不可以呢?
两个1989年生人,名片上一个写着“导演”,一个写着“监制”。互为高中同学的他们,2014年3月23日,成立了自己的文化工作室,名字叫“Dream”。在大城市微电影领域打拼的困难,让他们理智地回到了青岛,一个放弃了收入不低的婚礼拍摄,一个放下了大电影导演助理的工作,决定给自己来场疾风骤雨的成长!
在青岛的打拼,是制约也是机会,市场的不完善使得他们必须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适应与发展。他们相信这样一句话,“所有的事情都有好的结果,如果你没看到,说明还没到最后。”说到管理工作室,于翔和董千里没有什么“管理学”的理论知识,都是靠打工时注意观察积累的经验。“我们之前出去拍摄,回来会上交打车票、饭票什么的,我都会留意一下数量,时间长了,就知道一个团队一天的成本需要多少,”于翔说。
现在,没有活儿接的时候,兄弟俩会自己拍一些练习作品,用他们的话说,俩人都属于“工作狂”,一摸机器就亢奋。创业是需要热情的,关键是这热情能维持多久。拍摄一场婚礼有热情,一百场、一千场呢?于翔说:“对我来说的第一千场婚礼,对新人来说仍然是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就不会让自己偷懒了。”
青岛助推大学生创业 可供小额贷款
在采访中,如上述年轻创业者的例子还有很多,他们有梦想有信念,但有的却得不到许多来自社会来自家庭的支持。但基于这样的现实,国家的相应帮助与扶植正在同步继续。2014年03月19日来自青岛日报的一篇报道指出,记者从市人社局获悉,今年预计约有7万余名高校毕业生在青就业。为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市推出七项措施助推高校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创业。
作为市政府主导成立的专门从事创业教育培训和创业服务的国内首所创业大学,青岛创业大学自2013年5月正式成立以来,已经累计培训大学生8901人,3020人实现了“创业梦”。为激励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今年我市将进一步深化青岛创业大学运营模式,培养更多的大学生创业者。具体包括,制定简化创业手续、降低创业门槛的具体办法,对符合条件的及时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税收减免等政策扶持;建立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开展创新创业竞赛、模拟创业等实践活动,为创业大学生提供政策咨询、信息服务、项目开发、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同时继续深化与美国百森商学院项目合作,加入全球创业教育联盟,引进专业创业教育教材和先进的运营管理模式。
为了给创业大学生提供低成本的生产经营场所和企业孵化服务,扶持更多大学生创业,我市将完善“一中心、多基地”的大学生创业孵化格局,由市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指导各区市按照省级标准整合或新建一个标杆性、具有示范作用的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创业园),并根据各区市孵化基地运营情况实施孵化奖补。“湛山创意工厂”二期建设也将于年内启动,预计建成后可吸纳入驻企业35家,实现创业带动就业约1300人。(青岛新闻网记者 夏巧怡)
上一篇:银川西部担保集团招聘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