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半岛网闻 > 正文

一个德国人与青岛老建筑之间的不解之缘(图)

来源:中国周刊 2011-06-13 12:06:30

  德国人的启示

  尽管中德基金会成立不到两年,但他们已经做好了在中国长期工作的准备。目前,基金会的计划书中已经列了59个待参与维修的德式老建筑项目。这个名单还在不断拉长。所有维修经费,都是基金会自筹。

  欧涵已经在中国定居六年了,他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回归德国,“没准要等上至少三十年吧”。对老建筑维修是一项长期工作,似乎永远没有结束的日子。

  对于老建筑,德国人不主张大修,

而是更倾向于长期维护式的小修缮或者单项维修。像德国的科隆大教堂这些老建筑,一百多年来,都会有维修队伍常年驻扎,几乎每天都在对教堂进行维修和保护。

  但在中国,这招似乎是行不通的。基金会正在参与另一座教堂——青岛浙江路天主教堂——的维修,据说就是个三年的整体大修计划。

  目前,这个大修计划正在等待国家文物局的审批。中德基金会只是参与,而不是主导修缮。在欧涵看来,大修计划非常中国化。他笑着说,如果这个计划审批通过,这将意味参与进来的中德基金会在今后的工作将花更多的气力进行谈判,说服计划执行者按照科学的步骤开展维修工作。

  按照科学的验证和严谨的计划推进老建筑的维修,是青岛民间人士佩服德国人的地方。这正是青岛人在维修老建筑中缺乏的东西。

  青岛图书馆原馆长鲁海告诉《中国周刊》记者,其实,青岛在1994年就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为我国99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但直到2009年,青岛市才完成历史上第一次全市域范围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要素普查,列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和名录。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教授徐飞鹏是青岛市政协常委,对于这个迟到的普查,他解释说:在2009年的“两会”,“市领导才明确地表示:以后再也不准任何人拆老建筑了!”

  在这些年里,青岛已经有不少的老建筑——很多都是德式老建筑——被拆除了。最让鲁海心痛的是亨利王子酒店的东馆和西馆。这座曾被称为“东亚第一旅店”的老建筑建于1899年,经过德国、日本、国民党、共产党的不同统治时期,直到1994年,都保存完好的。1990年代中期,青岛市为将市中心从老建筑聚集的西部老城区移向东部,为表示破旧立新的决心,拆掉了亨利王子酒店的两馆。

  被拆掉的不只是德式建筑,还有青岛本地人特有的建筑——里院。这种有着70年历史的建筑,曾经在青岛有500多座,现在几乎绝迹。

  而欧涵,已经开始另一个长远计划。为了让更多的德式老建筑能够被“修旧如旧”,他正在联系德国方面的专家和学者,以“德中建筑学会”的名义成立一个机构,为中国本地的工匠提供培训。“我们开了头之后,希望中国本地的老建筑维修也能持续不断地开展起来。”

-

相关阅读

上一篇:新锐观察:青岛建置120周年 网友感受百年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