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青岛制造

跨国公司与青岛:共舞曼妙的“华尔兹”

2019-10-21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

风从海上来,开放铸精彩。 

青岛这座因海而生、因贸而兴的城市,最大的优势、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对外开放。在青岛全方位、深层次、多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中,与跨国公司的互相成就算得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第一家外商投资企业落户青岛至今,35年来,外商投资和青岛脚步共同前进得愈发和谐,舞出了一段互相成就的“华尔兹”,见证和促进了彼此的成长。 

数据是最好的佐证。截至2018年底,青岛累计批准外资项目27948个,合同外资1219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849亿美元。今年以来,在全市“双招双引”攻势推动下,前八个月我市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35家;合同外资75.3亿美元,增长23.5%;我市实际使用外资36.9亿美元,占全国的4.1%、占全省的48.3%,同比增长3.4%,增幅高于全国、全省;总量位列全国第八位,全省第一位,计划单列市第二位,仅次于深圳。 

找到生存的沃土,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外资力量在青岛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高扬开放的风帆,一个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青岛,正迈着铿锵的步伐一步步坚定前行。 

数量、质量、结构的三重变奏 

1984年,青岛第一家外商投资企业——华和租赁设立。随后的35年间,开放的青岛通过全方位的扶持措施,给外资发展提供了沃土,来青岛的跨国公司呈现出覆盖面愈来愈广、参与经济程度越来越深的特色。在青创业、就业的外国友人不断增多,外资企业在青岛的发展轨迹与青岛的经济上升路径巧妙贴合,相辅相成,呈现螺旋式增长的态势。 

世界500强是企业跨国发展的“集大成者”,能得到他们的青睐,是对城市投资环境与投资前景最大的肯定。在这个领域,一组数据向我们传递了明确的信号:青岛对全球500强企业的吸引力逐步上升。 

今年前八个月,法国液化空气、丰益国际、保利、正威国际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我市共新设立了15个项目。截至目前,德国大众、空客集团、大陆集团、西门子、永旺、住友、高盛、马士基等160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我市投资共设立项目309个。这些极具实力的大公司,这些含金量极高的大项目,成为推动城市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 

不只是世界500强,不只是单纯的数量的增加,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跨国公司在青岛布局的质量和结构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结构更稳。落地青岛的跨国公司来源日趋多样化,欧美等发达国家投资比例逐步提高。截至2018年底,青岛累计前五位外资来源地分别是香港320.28亿美元、占比37.69%,韩国196.8亿美元、占比23.16%,日本58.8亿美元、占比6.92%,美国45.45亿美元、占比5.35%,台湾省33.94亿美元、占比3.99%。最为可喜的是,近两年,来自德国、英国等欧洲国家的跨国公司来青投资额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外资来源地的多元化,意味着青岛利用外资受个别国家和地区经济波动的影响不断降低,抗风险能力增强,稳外资根基愈发牢固。这在国际形势严峻复杂的当下,显得尤为重要。 

质量更优。与青岛优势产业发展的路径相吻合,过去,跨国公司在我市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随着我国高端制造业和服务领域的进一步对外开放,青岛外资的细分产业结构也明显优化。在最近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境外跨国公司中,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现代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在青岛新设的企业数增加较多、较明显,开始成为外资进入的新热点;制造业中的交通运输、专用设备、通用设备等技术密集型行业吸收外资也实现较快增长。 

这些变化最直接地反映了青岛越来越优化的产业结构,以及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正在积累日益强大的新动能。 

催生“新青岛”的倒逼者 

“开放倒逼改革”,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经验,更是青岛这座开放之城不断更上层楼的核心“密码”。而在这一进程中,跨国公司就是一个重要的“倒逼者”。 

开放,跨国公司们带来的,最直接的就是投资。在青岛全方位、深层次、多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中,吸收利用外资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功能提升和建设国际化城市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青岛经济实现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一直以来,青岛利用外资规模始终处于稳定扩大的态势:2016年,青岛市实际利用外资迈上70亿美元台阶;2017年达77.35亿美元,较上一年增长13.95%;2018全市实际利用外资86.93亿美元,同比增长10.05%。 

当然不止于资本,跨国公司催生的还有这座城市不断更新的产业结构。作为一种迥异于本国国情的力量,跨国公司给青岛带来了资金、先进技术和设备,以及领先的营销渠道和管理手段。它们有力地推动了青岛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以制造业外资大项目为主导,青岛引进了一汽大众、空客直升机、庞巴迪、固特异、蒂森克虏伯、朗讯、松下等大项目,带动形成了飞机制造、汽车制造、船舶海工、家电电子、石油化工、轻工机械等集群产业。以现代服务业为新增长点,港口物流、金融保险、商贸旅游、融资租赁、教育医疗、会计审计等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宜家、毕马威、普华永道、汇丰银行、星展银行、澳新银行、纽约人寿等一批国际知名企业落户,提高了青岛服务业国际化水平。 

对于跨国公司的影响,感受最直接的恐怕要算那些和它们同台竞技的青岛的本土公司了。从最初“狼来了!”的惊慌,到后来自信地“与狼共舞”,再到快速壮大,逐渐成长为跨国公司阵营中的新生力量,正是在与跨国公司的竞合中,青岛的企业快速成熟,到现在有能力去开辟一个属于自己的“跨国时代”。 

海尔,把自己的跨国首站选在最难以突破的美国,实现了从“走出去”到“走进去”再到“走上去”的蝶变;走过50年的海信,如今主营业务中海外占比已经超过40%;百年品牌青岛啤酒,产品已经远销全球100多个国家,海外设厂已进入战略布局;青岛港集团通过与阿联酋迪拜环球、丹麦马士基、香港泛亚、中远集团等境内外大企业的合资合作,进入世界十大港口行列,带动青岛发展成为全国海陆空综合交通枢纽之一;“‘青建+’走出去融合发展”模式带动了成套装备、工程设计、运营管理等出口;家电电子、纺织服装等优势企业走出去建设境外生产基地和加工装配基地,显著带动产业链配套产品出口;远洋渔业、矿产能源、农业林业等境外资源开发与合作,扩大了大宗商品和原材料的回运进口…… 

跨国公司带来的还有影响深远的制度红利。很多时候,正是在与地方政府的政策沟通乃至博弈中,跨国公司使当地的投资环境和营商环境都得到了实质性的改善。最初,建立合资企业是外商进入我市市场最主要的形式;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外商独资方式已成为吸收外资最重要的方式。与此同时,随着我国有关外资并购的政策法律环境不断完善,以及资本市场和中介机构的发育等,一些外商选择并购方式投资进入青岛市场,这也是近年来我市鼓励外国投资者进入市场的方式。此外,一些新的投资方式,如股权出资、创业投资、技术入股、投资基金等方式也进入探索性发展阶段。 

正是在与跨国公司的“共舞”中,这座城市日益成长为一座极具竞争力的国际化城市。全球知名的城市评级机构GAWC(全球化与世界级城市研究小组与网络)发布的四年一次的最新版评级报告显示,青岛的城市评级由上一次报告评级“高成长性”,直升两级跃升为“Gamma+”级,青岛晋级“全球二线城市”,在国内同类城市中位于前列,与重庆、苏州等城市同处一级。在全球二线城市(Beta级)中,中国有13座城市上榜,分别是成都、杭州、天津、南京、武汉、重庆、苏州、大连、厦门、长沙、沈阳、青岛、济南。 

新风口下迎来新机遇 

回首30多年来与跨国公司的携手并进,青岛每一步都踏上了时代的节拍。 

从最初的“三来一补”加工贸易起步,到本世纪初制造业大项目集聚带动产业集群形成,到近几年服务业外资快速发展占据半壁江山……每一阶段都反映了当时世界发展的潮流大势,每一次青岛都准确地把握了时机,根据自身特色,引进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完成外资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当下的青岛,正站在创新发展的新风口。7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上合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赋予青岛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国之重任”。10月8日,上合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获国务院正式批复。8月31日,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挂牌,青岛再次站上改革开放“最前排”。 

肩负战略使命,紧握发展机遇,这座城市已踏上新的征程。 

一系列制度创新已次第推出,一系列先行先试已果敢实践,一系列新的成果正在达成…… 

“青岛对外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人才充足、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完善等诸多优势明显,对资本有着很强的吸引力。青岛将继续开展好‘双招双引’行动攻势,尽快出台促进社会化专业招商引资奖励政策和促进境外投资者来青投资奖励政策实施细则,充分释放政策红利。支持外资以战略投资和跨国并购参与市直国企混改,推动国企境外上市,全力以赴做好全市稳外资工作。”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说。 

瑰丽壮阔的未来已来。 

19日至20日,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在青岛召开,相信这座城市将书写出与跨国公司携手发展的新的传奇。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 记者 耿婷婷

更多请点击:青岛制造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