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题 > 时政类 > 正文

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2023-09-18 14:21 来源:青岛日报
分享到:

毕监武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此,我们必须运用系统观念和辩证思维,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青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坚实支撑。

全面理解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内涵

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经济发展是质和量的有机统一,质是指经济发展的结构、效益,在“质的有效提升”过程中,现代化产业体系逐渐建立,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传统产业持续转型升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不断提高;量是指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量的合理增长是经济平稳运行的客观要求,也是保障就业和民生的现实需要。质的提升为量的增长提供持续动力,量的增长为质的提升提供重要基础。质和量的关系,是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关系,是确保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必须把经济发展的质和量有机统一起来,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概括起来,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内涵,应有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创新发展变成第一动力。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形成更多非对称竞争优势。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更加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第二,协调发展成为内生特点。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使广大人民享受高品质生活。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不断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第三,绿色发展转变为普遍形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完善绿色低碳政策和市场体系。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等。

第四,开放发展成为必由之路。坚定不移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在国际竞争中锻造高质量市场主体,在开放合作中实现经济质升量增。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落实准入后国民待遇。积极推动加入高水平自贸协定,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第五,共享发展成为根本目的。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推动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制度,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推动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

第六,发展和安全得到有效统筹。切实维护经济安全,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等。

找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路径

第一,政策集成,形成浓厚氛围。锚定“走在前、开新局”,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一二三四六十”目标定位和思路举措,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经济政策与其他政策的综合效力,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聚力打好“新制造”建链强链、“新服务”融合提升、“新园区”释能增效、“新项目”持续扩量“四场硬仗”,推动制造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稳步提高,争创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夯实现代产业先行城市建设发展基础,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青岛实践。

第二,促进消费,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围绕主要矛盾和重大关键环节精准发力,健全经济治理体系,综合施策释放消费潜力,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改善消费环境和条件,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青岛优品”工程,全面促进消费提质升级,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培育线上线下融合等新型消费。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用好推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协调机制,统筹用好各类资金,强化土地、用能、环评等要素保障,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

第三,振兴实体经济,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形成国家省市实验室体系,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建成国内一流创新型产业体系,强化高精尖技术供给,加快信息技术、制造技术、生命技术、能源技术开发与创新,壮大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中小企业卡位入链,重点聚焦智慧家居、工业智能、智慧城市、智慧金融、生命健康、深海空天等六大AI应用场景,形成产业链大中小企业融合发展,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高地。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第四,提振信心,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全面落实深化市场准入改革部署,坚持“非禁即入”,向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开放场景资源,严格规范市场监管标准规则,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提升市场开放透明度。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在思想上真正重视民营企业、感情上真正贴近民营企业、行动上真正关爱民营企业。弘扬企业家精神,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利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第五,发挥优势,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推动开放取得突破性、系统性、标志性成果,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顺应和引领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实现自立自强和互利共赢。要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引导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拓展健康、绿色、数字、创新等合作新空间。以扩大东盟国家贸易为重点,以打造万亿之城为目标,促进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更大力度支持海外仓建设。

第六,面向未来,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青岛。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实施绿色低碳生活全民行动,增强社会公众绿色低碳意识等。

第七,强化民生保障,提高市民幸福感。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兜住兜牢民生底线。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顶层设计,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强化收入分配领域政策统筹协调。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完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

第八,兜住底线,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统筹发展和安全,妥善应对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

(作者单位:青岛市社会科学院)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