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题 > 时政类 > 正文

以“问题”为导向 党建点燃即墨乡村振兴“红色引擎”

2019-10-12 11:41 来源:青岛新闻网
分享到:

青岛新闻网10月12日讯(记者 陈志伟 通讯员 刘耀泽)“村庄的年轻人大都出去打工了,留下老人在家种地,每人平均3亩地,但收入不高。如今,农民把地流转出去后,来产业园打工,成了产业工人,能拿到两份收入。”9月23日,青岛市即墨区灵山镇中姜村党支部书记孙中知说,用了不到一个礼拜的功夫村庄就完成了土地流转。

即墨区以社区党委为引领,建立“区委—镇街党(工)委—社区党委—村党组织”的“四级联动”机制,按照“党建引领、两区共建、产居融合、治理有效”的发展模式,引导几个或十几个村庄的土地、产业、人才等优势要素资源统筹使用,集中规划建设产居融合的新型社区,群众到园区就业、向社区集聚,农民传统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即墨区灵山镇党委书记修振爱介绍,灵山镇村庄多、规模小、资源分散,常年各自为战,发展优势不明显。为突破农村发展瓶颈,灵山镇深化拓展“莱西经验”,重塑农村党组织体系:该镇在镇村之间设立了5个社区党委,化“大党委”为“小党委”,每个社区党委管理8-10个村庄,在镇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独当一面抓党建、抓发展、抓稳定、抓服务群众,有力夯实了服务基层发展根基,增强了农村党组织政治领导力和组织力。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和坚实支撑。传统农业如果不在土地流转、社区改造方面实现突破,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就很难。灵山镇建立了镇党委牵头、社区党委组织、村庄党支部实施的土地流转工作流程,推动土地集约化利用、市场化运作。围绕“一核二廊三谷六园九区”的花乡药谷产业综合发展规划,灵山镇各个社区根据所辖村庄的区位、资源和产业特点,确立一项或几项主导产业,建立起10个产业园区,吸引龙头企业携带资本进入,推进村庄融合连片发展,培育形成了“基地+市场+服务”的花卉产业经营模式、“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合作社+农户”中医药产业发展模式、“农作物种植一游客体验参与ー品牌农产品销售”村庄休闲发展模式,多个党支部也建在了园区产业链上,“产业发展在哪里、基层党组织就建到哪里”的特征凸显。目前,全镇流转土地4.5万亩,流转率达到58%,核心区村庄流转率100%。

以养生谷社区为例,社区规划了中草药种植产业园、花卉种植产业园两个园区,引进修正药业、乐氏同仁等多家中草药生产加工企业和农业“双创中心”孵化基地等高端农业项目,实现了市场化生产、销售、运作。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灵山镇突出人才第一资源,打好引、育、管、用“组合拳”,努力打造一支涵盖第一书记、优秀村干部、新乡才、经济能人、返乡大学生、实用技术人才队伍,激活乡土人才“动力引擎”。目前,乡镇还通过“双招双引”攻势,吸引到了两位“最强大脑”,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成会明领衔的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产业园项目,预计年产高性能氮化物新材料300-400吨、碳化物新材料50-100吨。

为进一步孵化培育创新型、科技型企业,聚集高端人才和先进技术等创新创业要素,推进产业持续高速发展,灵山镇规划创建了现代农业“双创”示范基地,作为农业智慧创业谷,建设集人才中心、创新中心、发展中心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创新融合发展中心,主要负责项目引进、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育等工作。目前已与青岛农湾孵化器有限公司、青岛农大双创学院等确立了合作关系。

在抓好产业发展的同时,灵山镇同步开展合村并居新型社区建设工作,建设产居融合建设新型社区。在养生谷社区回迁规划图中,党群服务中心、医养中心、中心幼儿园等应有尽有,水、电、路、气、暖、污水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居民回迁后便可以住上精装修的4—7层小洋楼,为了保障居民的福利待遇,物业费都由村集体买单。此外,回迁后,每个村庄将获得村庄建成面积7%的网点房和集体资产用房。镇党委将同步对涉及村庄的集体经济进行股份制改造,通过建立股份公司或股份合作社,将全部股份量化到每个村民,村民持股分红,从而实现乡村振兴板块突破、全面提升。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