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题 > 本站公告 > 正文

三联动振兴郭旺庄:从经济薄弱村到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华丽转身

2019-05-23 15:12
分享到:

青岛新闻网5月23日讯(通讯员 耿文达 记者 刘一凡)沿着平整的沥青路走进沽河街道郭旺庄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派花红柳绿、清新淳朴、繁华忙碌的新农村景象。

不到两年时间,是什么让这个曾经的经济薄弱村跃升为乡村振兴示范村?村党支部书记郭论山一语中的:“我们根据乡村振兴新目标新任务,实施了‘组织设置联动,运行运转联动,服务发展联动’的党组织建设和工作模式,特别是围绕20字目标要求,成立了5个乡村振兴党小组,创建了‘农村党员街巷制’党建品牌,以组织振兴引领了村庄的迅速发展。”

勇探新路,激发组织活力

曾经的郭旺庄村被列为软弱涣散村和青岛市经济薄弱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后,沽河街道党工委和村庄包联单位市政府办公室进村为村庄“把脉”:农村工作千头万绪,事务繁杂,需要一个坚强有力的党支部,需要一支过得硬的党员干部队伍。只有重新设置组织体系,把各类组织融合起来,把党员作用发挥出来,全面提升组织力和战斗力,才是改变郭旺庄村面貌的治本之策和首要之举。

有了目标,村党支部决定将村委会,以及村妇联、团支部、民兵连等村级组织成员重新优化调整,各类组织之间实现有机融合,借力互动。围绕乡村振兴20字目标任务,成立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党小组,选拔有能力有责任心的党员干部担任小组长和成员,确保了乡村振兴中的每项工作有人管,所有党员都有了符合各自特长的岗位和职责。同时,以村民居住的12条街巷为单位,选出12名党员担任街巷长,主要负责街巷内的党建、环境卫生、民生服务等9项工作,全覆盖的网格街巷长,保障了5个党小组决策和工作的落实。

一招棋活,全盘皆活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村党支部及产业兴旺党小组多方论证选准了发展生态观光农业的路子。党员郭林艳带头种植了20亩油桃,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目前,村庄种植新品种梨、桃、苹果等果树已达80余亩。

“果树花期时间遇到冻害果实就不行。”郭庆山向街长反映自家果树“生病”了,街长郭文堂找来了懂技术的郭强帮他的果树“看诊”。“去年西红柿的价格一直较高,第一年就收回了投入建设大棚的13万元。”跟着亲戚种植西红柿的村民郭瑞山尝到了甜头,自己也想回村建大棚种植西红柿,可是水电路不通,困难重重。产业兴旺党小组积极帮助协调建设大棚需要的土地、水、电等基础设施。现在郭瑞山的大棚已经建成了,明年还打算扩大规模再建5个。在他的带动下,10多户村民跃跃欲试。

村庄的产业发展如同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去年,产业兴旺党小组用3个多月时间将村庄垃圾场改造成一个蓄水量达3万多方的平塘,为周边400余亩农田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同时盘活村庄资产,开发集体闲置土地,建设‘幸福农场’,采取托管方式对外出租,年可增加村集体和村民的收入10万元左右。”郭论山介绍。目前,村党支部组建成立了郭旺庄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正与社会第三方公司合作,重点发展休闲民宿、休闲饭庄、休闲铺子等项目,通过发展休闲旅游业进一步增加收入。

建设村民文化广场、安装路灯、铺设自来水管道……说起村庄的变化,村民都看在眼里,幸福在脸上。同时,村党支部组织建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建志愿服务队,设立“爱心基金”,用于奖励好人好事和帮助贫困群众。村子变美了,民心也聚集起来,村民的大拇指也树起来了。

组织振兴引领乡村振兴

“郭旺庄村‘1(党支部)+5(5个党小组)+N(12个街巷长)的组织模式,全面加强了党支部对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促进了农村各类自治组织的融合,充分发挥了农村党员特别是无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是沽河街道在全面推进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拓展‘莱西会议’精神的积极探索和实践,这种模式正在复制推广到街道的所有村庄。”沽河街道党工委书记徐金胜介绍。

据了解,沽河街道是“莱西经验”的发源地之一。为深化拓展“莱西会议”精神,沽河街道党工委认真落实市委“党建统领、全域统筹、融合发展”的部署要求,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创新实施“三联动”工作机制,积极促进机关党建、社区党建和村级党建的有机融合,有效衔接,将党建工作融入了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和纪律建设在基层正得以全面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