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要闻焦点 > 正文

【致敬五一】做法律天平的守护者 访省先进工作者姜艳

2018-04-28 15:36
分享到:

题记:

作为一名有着20年从业经验的“老”法官,姜艳对于工作却依然报着新人般的热情和敬畏。“你相信我,我是专业的”,是她常对当事人说的一句话,这是她对自己职业素养和能力的自信,也是她对当事人最真挚的承诺。

姜艳,现任青岛市市南区人民法院金门路法庭庭长,2018年“山东省先进工作者”。从业二十年来,她所审理的几千起刑事、民商事案件无一例错案,无一例上访。曾先后获得“青岛市青年岗位能手”、“青岛市劳动模范”、“全省法院办案能手”、“全国法院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法官像天平,一手托两家”

在姜艳看来,化解纠纷、促进和谐是一门艺术。她一直认为做调解工作要尊重个体差异化,针对不同当事人要采取不同的方式灵活处理,进而找到原被告利益的平衡点。与此同时,要真真正正站在当事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给当事人以信任感,让他们相信法官是在为他着想,从而才会放下对抗情绪。2007年姜艳从少审庭调入速裁庭,7个月审结案件358起,2010年审结747起,2012年更是审结807起,这意味着平均每天都要审结3-4起案件。

在一起邻里纠纷案件中,两家小孩玩耍中碰撞受到轻微伤害,双方闹到面红耳赤、剑拔弩张,那几天,姜艳找完原告找被告,白天当事人不在家就下班后晚上去,先后跑了十几趟。在她的真诚和耐心的调解下,两家各让一步,握手言和。她告诉记者,“只要真正把当事人装在心里,就没有调不好的案子。”

正是由于这种辛勤和真诚,以及对案件的驾驭能力,几年来她办理的当事人到庭参与诉讼案件的调撤率都在75%以上,更是实现了低上诉、无改判、无发回重审和零上访。她表示,为使当事人彻底服判息诉,一定要注重一个“细”字,尽力把每一份判决书都写得清清楚楚、通俗易懂。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判后释法工作,尽量让当事人赢得明白,输得清楚,消除疑虑和误解。

“法官不是官”

2013年,姜艳开始担任速裁庭部门负责人,团队里补充进了大量的新鲜血液。这些年轻法官大都为85后,姜艳因材施教,结合团队每个成员的性格特点去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在法官员额制改革中,姜艳团队的四个审判员全员入额,成了全院的独一份。现在每个员额法官也都开始带自己的团队了。为了更好的帮助他们成长,每个周五姜艳都会组织大家开交流碰头会,鼓励大家将一周遇到的问题拿出来一起讨论,统一裁判尺度,保证案子判下去后能够让当事人信服,减少上诉。

对于带团队,姜艳的妙招就是“宽严相济”,她表示要允许年轻人犯错误,要给他们时间去成长。面对年轻法官出现的错误,她会用他们可以接受的方式去指正,也会去跟他们一起承担责任。她时常跟年轻法官说,法官只是一个职业,而不是官。要搞明白自己的职业特性,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要不断地进行学习,无论是理论学习,还是实践学习。作为“老法官”的她更是以身作则,多学习,多钻研,摸索出“集中调解和开庭法”,在庭前调解阶段,把争议不大的几个案件安排同时调解。当事人到场后,先集中告诉他们调解的基本原则,然后让他们各自进行沟通,协商解决,最后再根据案件的协商程度参与个案调解。通过此法,她曾用20天成功审结拖欠供热费的84个案子,集中一周阅卷发诉,一周开庭调解,一周写判决。最终被告到庭的47件案件全部达成调解协议,而剩下的30多起被告拒不到庭的案件直接依法判决。

她这种乐于钻研的性格也感染着团队的每一个人,整个团队都蓬勃向上,对工作充满了热情。

就是这样一位看上去非常平易近人的法官,身上仿佛有着释放不完的能量。她处事冷静,对待工作却异常热情。待人谦和,案件面前却又极具驾驭能力。面对“山东省先进工作者”这样的荣誉,她很谦逊,“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誉,这是我们整个市南法院的荣誉。是因为有了这个集体,才有了我个人。”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