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综合类> > 正文

准确把握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任务和重要举措

来源: 作者: 2017-09-12 17:46:59 字号:A- A+

新旧动能转换是热门话题,山东全省上下都在研究讨论,省十一次党代会做了重要的阐述,把新旧动能转换作为统领全省经济发展的牛鼻子和重大工程,提出创建国家新旧动能转换综合改革试验区。中央层面也高度重视新旧动能转换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创新管理优化服务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意见”,全国各地也都把新旧动能转换作为重要任务加以推进。

一、全面理解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主要原因

为什么大家都重视新旧动能转换问题,把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作为保持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不断探讨创新,努力践行。主要原因是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变量正在发生变化。

1.资源禀赋优势的改变

从中国经济增长过程看,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改革开放初期,主要借助于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说,那个时期中国经济增长主要靠劳动力资源的地区间和城乡间迁移以及低劳动力成本优势推动。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资本的不断积累,资本要素对中国经济的增长贡献越来越大,表现在重化工业的加速发展和资本形成总额对GDP贡献度越来越大等方面。近些年,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消费对GDP贡献度持续上升,成为最主要的力量,与消费关联度更大的服务业快速增长,成为占比最大的产业类别。中国经济发生这些变化的关键原因是资源要素禀赋的悄然改变以及带来的相对价格的变化。中国经济必须正视这些变化,并积极顺应这些变化,及时调整经济增长的动能结构,保持经济增长效率稳定提高。

2.需求结构和水平的变化导致对供给结构和水平要求的提高

中国经济进入发展新常态,表征特点是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转变为中高速,深层次问题是现有的供给结构和水平不能充分满足需求结构和水平的变化要求。从经济增长阶段看,中国经济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攻坚期,即将进入追求健康、体面、精神享受、精致生活的文化品质阶段,需求结构和质量要求都在改变和提高,原有的供给结构和水平要相应的改变和提高。这个过程就是结构优化调整和质量提升过程。与之对应,需要经济增长动能发生转换。

3.重大技术革命和第四次工业革命即将到来带来新机遇新挑战

经济增长应更多的依靠技术的推动成为人们的共识和共同的追求。现今世界正处于重大技术革命的前夜,连续两年在中国举办的夏季达沃斯论坛,都把论坛的主题定位与第四次工业革命相关的议题。这一方面说明第四次工业革命已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即将到来,并深刻影响世界经济,特别是世界工业的格局和各国发展成果。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在世界经济特别是世界工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把握好这次机会,中国经济会出现质的变化和提高。无疑,无论是紧跟世界重大技术革命,还是迎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新技术的联合攻关和广泛应用,都必然带来经济增长动能的转换,山东必须在这轮技术革命中冲锋在前,走在前列。

4.对生态文明的不断追求引发经济增长模式的改进

生态文明的重要程度不言自明,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习总书记提出的“两山论”充分说明了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经济价值,也表明了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的态度。原有的以高生态环境损害为代价的发展方式已不能满足现阶段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必须彻底改变。生态文明建设倒逼经济增长模式的改变,同时也倒逼经济增长动能的转换。

5.金融高杠杆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潜在威胁倒逼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中国经济总量大,区域分布广,产业体系全,发展韧劲大,稳定性较好。但这些年由于过度依赖投资驱动、要素驱动,导致政府债务数量较大,金融信贷扩张较快,房地产投资投机性购房大幅增加致使个人债务迅速提高,三者叠加形成金融高杠杆,威胁到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去杠杆,防风险,成为中国经济的头等大事。一段时期内,中性货币政策将成为主流,依赖大规模扩张性投资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式方法已不再适用,需要另辟途径,转向依靠提升资源使用效率和提高投资效率来实现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是必然选择。

二、科学认识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任务

经济增长的动能是指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动力来源和能力等次。如果把经济增长理解为经济总量增加的话,经济增长动能呈现多元化特征。从需求侧角度看,经济增长按照支出法可以分成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和货物与服务的净出口总额,大致对应于消费、投资和进出口净值。这三个要素对GDP贡献率,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状况。总体看来,投资对GDP贡献较大,外需曾经对GDP贡献不小,消费对GDP贡献相对稳定,并且这些年呈现出越来越大的趋势。从供给侧角度看,经济增长动力来自于土地、劳动、资本、技术进步等要素。过去经济增长主要靠土地和劳动等要素,逐渐转换成资本要素,将来应主要靠技术进步要素。所以无论从需求侧角度还是从供给侧角度,不同的发展阶段,依靠的主要动能存在差异,应审时度势,根据情况及时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保证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所以,新旧动能是相对的,如果把过去主要依靠的土地、劳动力、资本等推动经济增长的传统生产要素看成是旧动能的话,那么,与技术进步因素相关的生产要素,如知识、技术、管理、业态和模式创新等称之为新动能,特别是与产业智慧化和智慧产业化发展直接相关的深度学习、人工智能、大数据、超级算法、云计算等新生产要素和新生产方式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新的重要动能。拥有这些生产要素和生产方式,不断融合和创新,积累更强的能力,打造更高的能力层级,并运用到经济增长的全过程,则可以产生强大增长动力和激发更大的经济活力,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新旧动能转换是手段,通过新旧动能转换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是目的。达到上述目的,需要科学认识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任务。结合山东经济发展实际,我省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任务应聚焦于以下三个方面:

1.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经济增长是每个国家、每个地区、每座城市都追求的主要经济目标之一。决定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是要素投入数量的增加和要素投入产出效率的提高。前者取决于一个经济体拥有的资源数量的多少,应该在自身能力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大资源投入的力度。后者影响因素更复杂些,取决于制度体系、激励机制、经济结构、技术能力、独特的资源禀赋优势等,应该学习借鉴他人经验,探讨适合自身特点的适宜模式,借助于比较优势,积极主动调整经济结构,保持经济持续发展。两者相比,实现经济增长的根本方法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近些年,山东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都有很大的提升,随着农村劳动力人口往城镇转移,社会资源利用效率得到较快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也得到迅速提升。但也存在投资对GDP贡献率过大,投资效率和效益下降,改革创新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市场化激励力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围绕山东经济发展过程中这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深化改革开放,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是山东考虑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出发点,也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主要目的,应抓住这一关键问题,全面谋划,综合施策,协调推进,稳步提升。

2.实现产业有序接续,保持经济持续发展

山东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2016年三次产业结构发生战略性改变,从过去的“二三一”结构转变成“三二一”结构;许多产业的内部结构也发生质的改变,如造纸业通过提高环境、能耗等标准,实现产品层次和企业结构的提升和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迅速,一些产业规模处于全国前列,拥有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借助于科技创新和跨界融合,一些企业的产品档次和经营业态出现大幅提升和根本改变,如海尔高端产品成功打入欧洲市场,红领集团借助于信息技术实现服装定制的高效率和高效益。但也不可否认,山东经济结构总体偏重,传统产业占比较大,工业结构中重化工特征明显,有“2个70%”之说,并且与江苏等先进省份相比,我省许多产业发展效益相对落后,一些重要产品输入数量和输出数量存在较大“缺口逆差”;另外,山东战略性新兴产业存在“大而不强,群山无峰”状态,高技术领域缺乏世界级领军企业。需要通过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高山东产业发展层次,实现山东产业有序接续,保持山东经济持续发展。

3.大力实施绿色发展,全面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导致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新发展理念通过创新、绿色,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融合。大力实施绿色发展对山东经济保持持续发展和全面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具有关键作用。这些年,我省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建设“生态山东”“美丽山东”等口号和一系列具体举措,山东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高。“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天数不断增加,能源消耗强度持续降低,空气质量指数改进幅度较大,水污染和土地污染治理力度持续增加,效果不断显现,居民生活环境美化程度不断提高,山、水、林、田、湖等生态共同体逐步优化,天蓝地绿水净生活环境正在形成。但也要看到,由于山东较重的经济结构导致污染物排放量较大,在国家环保部门重点统计的四种污染物排放类别中,山东排放量都较多。再加上,山东人口基数较大,生活排放量也相应较多,大力实施绿色发展,推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能源革命,全面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必将是山东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应有之义和重要内容。

三、准确把握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举措

1.构建强大动力机制,加速新旧动能转换

加速新旧动能转换,需要构建强大动力机制,重点集中于深化改革、加大开放、创新发展等三方面。重点围绕完善市场体系、国有资产监管和国有企业改革、财政金融体制等关键领域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放松行政垄断行业进入壁垒,激发市场活力。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大审批制度改革,推进简化事前审批和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相结合的行政管理制度全面落地,提高行政管理效能。优化营商环境,推行信息化管理,实施网上审批和限时办理制度,制定“最多跑一次”管理办法,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发展服务最优的“三最环境”,提高营商效率。加大产业和市场开放力度,特别是服务业开放力度,复制自贸区政策,实行全面负面清单管理和通关便利化措施。落实人才引进和科技体制改革政策,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构建科技孵化生态环境,建立完整的创业支持服务体系,把山东打造成“创业天堂”。

2.实施通过“四新”促进“四化”的转换路径,提高新旧动能转换效果

通过“四新”促进“四化”,是本轮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基本路径,应在经济发展全过程、全领域、全方位坚持遵循。加大新技术研发和推广使用力度,在关键技术领域通过联合攻关、引进吸收、集成创新等方法,取得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突破和产业化应用,提升传统产业核心能力,大力发展新产业,实现产业智慧化和智慧产业化。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创新业态形式,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新资源和新方法,改革原有产业赢利模式,创立新模式,迸发新活力。顺应跨界融合发展的世界经济发展基本趋势,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城融合发展、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实现跨界融合化。强化质量强省和品牌战略,加大质量体系和标准化建设力度,加强品牌建设,实现品牌高端化发展。

3.强化产业抓手,推进新旧动能有序转换

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是本轮新旧动能转换的主要抓手和着力点。关键把握“升级、壮大、绿色”等三个关键词,推动产业高端高质高效发展,实现山东产业有序接续和提质增效。一是升级传统产业。关键是利用新技术、新业态,通过互联网、物联网、智能化等技术,改造制造工艺和流程,推动主导产业智能化,实现品牌高端化发展。同时,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和融合发展,提高产业集聚化水平,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整合技术链,推动“三链融合”,打造传统产业竞争新优势。二是壮大新兴产业。关键是实施国际化战略,吸收新思想,抓住现有优势产业和理清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加强核心技术研发和引进,发展平台经济,强化“补链强链”,构建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打造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努力形成世界级领军企业。重点围绕大数据、云计算、量子通讯等,构建财政金融支持体系,孵化培育新产业,实现智慧产业化。三是推进绿色发展。重点围绕优化空间布局,着力推进区域格局功能化;加快转型升级,着力推进产业发展低碳化;加强集约节约,着力推进资源利用高效化;完善保障体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制度化。

4.加强制度建设,推动新旧动能转换落地生根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制度建设是保障,应加强制度建设,推动山东新旧动能转换落地生根,结成硕果。一是建立全面深入的先行先试政策体系。突出自贸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生态文明试验区、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包括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等政策,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建立先行先试政策体系,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持续创新发展。突出重点城市和核心功能区先行先试,试点政策依次推广、逐步拓展的全域共建的建设格局。二是建立有奖有惩的考核评价机制。新旧动能转换是我省对接国家战略,深度融入大区域发展的一次难得机遇,全省上下都高度重视,已形成全域积极主动参与的良好建设氛围,应抓住难得机遇乘势而上,积极作为。完善科学发展观综合考核体系,增加新旧动能转换的考核指标,突出动态考核评价,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结果的综合应用,建立有奖有罚的激励约束机制。三是建立促进有力的财政金融支持方式。设置新旧动能转换省级基金和市场化运作机制,完善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库建设和入库项目支持政策,创新金融机构支持新旧动能转换的方式方法和产品项目,形成有力的财政金融支持体系。

5.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共享新旧动能转换成果

说到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就是促进山东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新发展理念,共享新旧动能转换取得的成果。同时,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以人民为中心,服务和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期盼,也可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速度,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向更高水平迈进。一是大力发展幸福产业,补齐社会保障和民生福利短板。重点围绕健康医疗、社会保障、文化体育、旅游休闲等产业,加大投入力度,减少进入门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有效供给,满足人们需求,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二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补齐人们出行和生活便捷化、舒适性短板。重点加强“两网两通”和治堵、治霾、地下管网和信息高速公路以及农村“七改”工程等建设,打造智慧城市和宜居环境,切实提高人们生活舒适度和便利性。三是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补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短板。重点围绕“三个市民化”,加快城镇化步伐,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附着于户籍之上的福利差异,加大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刘冰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