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时政类 > 正文

大青杨之战,八路军威名传遍胶东

来源:青岛早报 作者: 2015-07-28 13:49:42 字号:A- A+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抗日战争馆的展台上,一挺被称作“老黄牛”的马克沁重机枪,向参观者展示着它的百战功勋。1938年10月16日,发生在平度的大青杨战斗中,八路军五支队就是用这挺唯一的重机枪,打败了拥有多挺轻重机枪和迫击炮的日伪军,取得了抗战初期胶东地区规模最大一次战斗的胜利。大青杨之战保卫了已经建成的蓬黄掖抗日根据地和正在建设中的大泽山抗日根据地,八路军的威名传遍胶东。

    五支队诞生胶东有了八路军

    “大青杨之战要从功勋卓著的五支队说起,五支队的全称是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五支队,后来改称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鲁青抗战史研究专家张成介绍,1938年6月中旬以前,山东各地人民抗日武装部队的称谓极不统一,有的使用八路军番号,有的则称“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抗日义勇队”、“抗日自卫团”、“山东人民抗日联军独立师”等,还有的使用国民党第五战区的番号,或隶属于国民党地方实力派。直到1938年6月,毛泽东主席决定,山东的基干武装应组成支队并恢复使用八路军游击支队的番号。

    五支队的司令员高锦纯,是陕西省米脂县镇子湾村人,别看当年只有26岁,却是1930年入党的老红军。据他的回忆文章介绍,1938年3月,毛主席在延安凤凰山麓的驻地接见了第二批派往山东的干部,其中就包括高锦纯和后来的胶东特委书记王文。毛主席指示他们,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创建山东抗日根据地。

    高锦纯到胶东前,中共胶东特委书记理琪在1937年12月领导了威海文登的天福山起义,组建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中共掖县县委郑耀南、张加洛等在掖县成立了胶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鹿省三和马保三等在昌潍地区建立了鲁东游击第七、八支队。1938年5月,高锦纯和王文受中共山东省委指令,前往胶东开展工作。当时理琪和鹿省三都已经在战斗中英勇牺牲,三支队伍七八千人在黄县集结。别看高锦纯和王文只有6名机要人员和1部电台,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不是旧军阀的队伍,他们拿着山东省委的指令,一来到胶东马上就能有效地发号施令,三支队伍七八千人全都听令而行。胶东共产党的新班子很快就产生了。据高锦纯后来回忆,当时这三支部队人员组成比较复杂,混进了一些旧军阀和投机分子,甚至胶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还发生过参谋长赵森堂叛乱的事情。高锦纯对部队进行了整顿改编,并加强了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打造了一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铁军。

    1938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发生七周年这天,整编后的部队在掖县沙河镇东河滩举行了隆重的建军大会。胶东特委书记王文宣布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与胶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正式合编为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五支队”。五支队的建立标志着胶东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由独立分散走上了集中统一,胶东从此有了正式番号的八路军。根据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关于 “胶东创立以大泽山为中心的根据地”的指示,沙河整编完成后,司令员高锦纯、政委宋澄率部队进驻掖平边界的夏邱堡一带,开辟根据地。

    日本特务带着汉奸来扫荡

    1938年10月16日,张宗援率张步云和赵保原两部伪军500余名,还有一个小队的日本骑兵,进犯大泽山区。八路军五支队迎来了第一场大仗。据岛城文史专家谢维衡所著青岛抗战题材畅销书《草民的抗战》中写道,张宗援当时被很多人误认为是大军阀张宗昌的弟弟,其实他是个彻头彻尾的日本特务。他原名叫仓谷次太郎,有资料说,他在日本犯了罪,早年逃亡来到中国东北,后来参加了日本的间谍机构。张宗昌在东北当军阀时与他结为好友,仓谷次太郎还跟张宗昌学会了掖县话。1925年,张宗昌当山东督军时,仓谷次太郎也跟来了山东,深得张宗昌母亲的欢心。仓谷次太郎与张宗昌结成了干兄弟,张宗援这个名字就是张宗昌的母亲给起的。

    1938年2月,张宗援与原籍即墨的汉奸李寿山一起,率领伪满洲国一个旅的伪军,从关外来到青岛近郊胶县。张宗援摇身一变成了 “山东省自治联军”中将总司令,专门在山东网络汉奸队伍。张宗援自称是张宗昌的亲兄弟,借张宗昌的影响收编了大汉奸张步云。一起从东北入关的汉奸李寿山与张宗援不和,自己留在青岛,只派他手下的旅长赵保原跟随张宗援从胶县入侵平度。

大青杨村位于平度城正北方向大泽山南侧,离平度城30余里。过了大青杨再往北不到10里,就可见大泽山漫山遍野的葡萄架。据谢维衡讲述,八路军五支队在张宗援带领日伪军进攻前,就已经通过平度城里的内线获得了情报。五支队司令员高锦纯率以赵一萍为团长的五支队61团,在15日晚上到了大青杨一带,准备截击来犯之敌。高锦纯的司令部设在大青杨村小学里,除了警卫营外,大部队都驻防在北盛家,那挺“老黄牛”马克沁重机枪架设在大青杨村和北盛家村之间的小路东侧。南边的棘子嶂村作为前沿阵地,还驻防了一个连。

高锦纯事后回忆,16日早上,日伪军进入平北山区,发现了棘子嶂村东边的大场院里,有几十名八路军战士在操练。张宗援命令架起迫击炮炮轰棘子嶂。八路军战士仓促应战,奋力突围。连长王中在掩护战士撤退时不幸牺牲。战士们突围后兵分两路,分别转移到北盛家和大青杨村西。日伪军追到北盛家村东南面时,五支队司令员高锦纯命令部队全线出击。战斗在盛家村东大庙、大青杨村东、村西全面展开,战线南北长达十余里。

进犯大泽山区的日伪军火力非常强,有迫击炮4门,轻重机枪17挺,其余全是三八大盖。八路军五支队除了那挺马克沁重机枪外,其余全是杂七杂八的步枪、土炮和大刀。在大青杨战斗中立下大功的这挺马克沁重机枪是1938年初,五支队的前身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攻克日伪军盘踞的蓬莱城搜查原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老家时,从地下室一口棺材里发现的。武器处于劣势的八路军战士奋不顾身,在干部和党员的带领下英勇反击。一营长子弹打光了,高喊着 “用大刀和敌人拼了”,拎着大刀第一个向鬼子和伪军冲去。赵一萍团长身上多处负伤,但仍然坚持不下火线,留在阵地上继续指挥战斗。

大青杨村的村民中到现在仍然流传着当年大青杨战斗的故事。“八路军的子弹不是很充足,但枪法都很准,基本上不瞄准不开枪,几乎响一枪倒一个。”“鬼子的枪上都有刺刀,而咱们八路军战士则是挥舞着两把大刀跟日本鬼子肉搏。”当年还是孩子的张升阁曾站在墙头的梯子上,目睹了外面发生在坟地里的激烈战斗。坟地是一片开阔地,八路军战士们只能依靠低矮的坟头做掩体。战士们根本不能直腰,都在地上翻滚作战,有不少战士就牺牲在这片坟地里。张升阁记得,当时在坟地东侧倒下5人,西北侧牺牲5人,西南面也牺牲了六七人。被八路军战士打死的鬼子和伪军就更多了。

大青杨之战从早上持续到下午4时左右,日伪军依仗火力优势,先后三次向五支队的阵地发起冲锋,均被八路军击退。伪军此时发生内讧,汉奸赵保原看到八路军作战英勇,又占着有利地形,知道仗不好打,他向自己的队伍传令,光打枪别进攻,不要往枪子儿上撞。赵保原这边保存实力,八路军的火力就集中到汉奸张步云那边。张步云带领的伪军死伤严重,很快就顶不住退了下来。赵保原看到张步云的人先退了,也率部队趁势撤退。眼看天色将晚,张宗援发现八路军攻势不减,也不敢恋战,只好下令撤军。此役日伪军死伤230多人。大青杨之战是八路军五支队成立后的第一次大战,也是抗战初期胶东地区规模最大的一次战斗。它震撼了整个胶东,大灭了日军的威风,大长了抗日军民的志气。

汉奸内讧赵保原“反正”变“国军”

谢维衡讲述,大青杨之战胜利后,张步云和赵保原带着残兵败将回到平度城。两人在张宗援面前互相推诿战败责任。赵保原在伪军中的靠山李寿山因为争权,跟张宗援不和。张步云却被张宗援当成了知己。赵保原担心张宗援会把战败的责任归咎于他,主动跟昌邑的国民党部队联系投诚。当时任国民党山东省第八区保安司令的厉文礼即刻制作好委任状,封赵保原为第八区保安第三旅少将旅长,令他率军速速向昌邑靠拢。

1938年11月21日,赵保原率领1600余人的队伍离开平度城,佯装开到城南进行军事训练。当队伍来到离城30里的蓼兰镇时,赵保原宣布“反正”投靠国民党军的决定,然后命队伍调头往西,向昌邑开拔。直到这时张宗援方才大梦初醒,一边派队伍追击,一边电话报告驻青岛日军司令部,请求派飞机拦截。赵保原带队刚过了胶莱河进入昌邑地界,突然遭到昌邑方面日军截击。双方交火时,日军飞机又从青岛飞来,对赵保原的部队进行轰炸扫射。赵保原只好命令队伍回头撤到胶莱河东岸,在平度明村暂时休整。当天夜里,赵保原的参谋长孙汉臣带领500多人,逃向胶县城投降了日军。赵保原派队追击没有追上。赵保原回头清点队伍,发现仅剩两个团四个营,但仍有近千人,装备有重机枪4挺,轻机枪18挺,迫击炮4门,战马20多匹。士兵手里是一色的三八大盖,而且弹药充足,总算没有伤筋动骨。赵保原觉得在昌邑人地两生,决定去当时还没有被张宗援占领的莱阳一带活动。那里离他的老家蓬莱近,人脉资源丰富,便于扩军。赵保原把队伍拉走以后,张宗援气坏了,赵保原的老上司大汉奸李寿山也被迁怒。李寿山身边的亲信包括他的叔伯兄弟全都枪毙。李寿山躲到了高密日军守备队里不敢出来。张宗援报告了驻青岛日军司令部,李寿山被认为有背叛日军之嫌,判了五年徒刑,送回金州,由当地日军限制其自由。

经过大青杨一战,赵保原看到胶东八路军实力越来越强,不能轻易得罪,便决定与八路军化敌为友,以便在胶东站住脚。他派人到掖县夏邱堡与五支队联系。五支队司令部请示胶东区党委,很快就给予答复:允许赵保原所部开到掖县休整。赵保原来到掖县,受到中共胶东区党委欢迎。时值初冬,天气变冷,胶东区党委送给赵保原400套棉军服和五万元现钞以示慰问。

几天后,赵保原率部绕过平度城向东开拔,行至平度城东许家村一带被日军发现,张宗援立即派兵前往追击。激战6小时,赵保原率部向平度东北山区突围。来到掖县南部的黄山后一带,八路军五支队帮忙阻击日伪军,赵保原的部队才摆脱追击。中共领导的掖县民众抗日救国总动员委员会发动抗日群众团体前往慰问,并派剧团为赵保原部官兵演出。赵保原让部队为慰问团进行武器表演,既与抗日群众联欢,也不乏显示实力之意。赵保原从此在共产党开辟的蓬黄掖抗日根据地站住了脚。

1939年4月,八路军五支队与国民党胶东游击队共同成立鲁东抗日联军指挥部,赵保原任总指挥,与日伪军作战。“赵保原投奔国民党后,只是进行了短时间抗日,不久便原形毕露,与日伪军配合进犯胶东八路军根据地,残害群众和进步人士。”鲁青抗战史研究专家张成称,这些都是后话了。

流弹溜进门茶叶桶救命

在大青杨村里至今流传着很多抗日的故事。村委会主任张德智讲述,村里90多岁的老人张天福当时还是个10多岁的孩子,他记得打仗的前一天,有八路军的干部上门来通知,说是八路军得到情报,有日本鬼子要从村头过,八路军要打大仗,让村民们别出门看光景,小心被流弹误伤。村里还组织了二三十岁的壮小伙,帮忙到战场用担架抬伤员。张德智称,当年上过战场的担架员包括张炳福、张克泰、张克福等20多人,现在他们大部分都已经去世了。

张德智称,当年大青杨战斗特别激烈,到处都是打枪的声音。村里有名60多岁的老汉叫张同善,虚掩着门在家坐着,一颗子弹顺着门缝窜进来,打在老人腰上。把老汉和家里人吓得够呛,解开衣服仔细一看,发现子弹打在了老人腰里别着的铁茶叶桶上。因为是流弹,穿透力不强,老人这才捡了条命回来。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叮当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